浙大《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公共政策科学从原来的主要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的转变发生在( )
A. 二次大战以后
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2.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3.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4.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5. 公共政策问题是( )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此题选: D
6. 公共政策学首先产生在( )
A.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
B.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
C. 二战后的美国
D. 二战后的欧洲
7. 公共政策学与政治学最重要的区别表现在( )
A. 公共政策学注重方法论,而政治学不注重
B. 公共政策学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C. 公共政策学与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不同
D. 公共政策学处于传统政治学和行为政治学之间
8.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9.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10. 一国或一个地区制定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
A. 社会经济状况
B. 体制或制度条件
C. 政治文化
D. 国际环境
1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此题选: D
12. 在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学的各种不同的定义中,共同点体现在( )
A. 公共政策学主要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B. 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系统和公共政策过程为研究对象
C. 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的演变过程,并由此改进公共政策制定
D. 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对人类系统的改进,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13. 公共政策评估的侧重点是( )
A. 公共政策过程
B. 公共政策方案
C. 公共政策效果
D. 公共政策执行
14.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15. 全球化趋势在当今社会最明显地表现在( )
A. 政治
B. 经济
C. 通讯
D. 贸易
浙大《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公共政策科学从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向公共政策执行的转变的原因是()
A. 美国在奥克兰市的公共政策执行失败
B. 公共政策科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C. 许多公共政策学者开始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D. 公共政策运行本身是一个过程,必须重视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E. 博弈理论的发展
2. 克朗认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重点是( )
A. 政策战略
B. 政策分析
C. 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D. 政策评估
E. 政策科学的进展
3. 我国的人口政策( )
A. 所针对的政策问题是我国的人口增加过快,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B. 其实施后的正效应是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
C. 用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如罚款等保证它的顺利实施
D. 其负效应是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E. 人口公共政策又转化为法律具有了长期性和稳定性
4.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系统中包括()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E. 评估子系统
5. 叶海卡・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指( )
A. 《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
B. 《决策理论和法律程序》
C. 《政策科学构想》
D. 《政策科学探索》
E.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6. 公共政策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法的要求是( )
A. 把世界各国的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
B. 把社会政治领域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C. 把公共政策的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D. 把哲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现代工程技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E. 把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等看成是有机的整体
7. 在公共政策学的比较研究时期()
A. 出现了许多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B. 开始注重从世界范围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效率
C. 出现了《比较政治学》和《政策、政治和选择的四种体系》等著作
D. 公共政策研究趋于专业化
E. 要求把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止作为一个过程周期进行全面研究
8. 下列关系中为政治政策所要处理的关系有( )
A.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B.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C. 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
D. 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贷款形成的借贷关系
E. 我国教育部组织的中美人才交流关系
9. 关于公共政策议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共政策议程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B. 任何议程的建立都必须通过这两种议程
C.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政府议程中的旧有议程和新增议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E. 政府议程中,只有旧有议程可以转化为新增议程
10. 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其特性是()
A. 直接干预
B. 在公共政策执行活动进行间接控制
C. 注重等价交换原则
D. 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进行
E.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11.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都必不可少的因素
B. 它带有强制性
C. 它对于上级机关的要求非常之高
D. 它是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
E. 它对于解决一些特殊的、紧迫的、爆发性的问题特别有效
12. 关于方案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方案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关键阶段
B. 方案抉择的前提是方案的评估
C. 方案抉择的依据在于元公共政策的要求
D. 方案抉择中必须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E. 在方案抉择时应实行集体决策
13. 对于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都具有规范性
B. 都具有权威性
C. 行政手段可以灵活机动,但法律手段不可以
D. 行政手段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E. 都具有强制性
14. 可以成为公共政策主体的有( )
A. 中国共产党
B. 中国民盟
C. 我国的工会组织
D. 绿色和平组织
E. 某行业协会
15. 从公共政策层次的角度,可以把公共政策分为(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全局性政策
E. 局部性政策
浙大《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公共政策终结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直接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使公共政策终结得以顺利实施,减少终结时受到的阻力和影响,公共政策终结很少采取全面的、彻底的一次性终结方式,而多采取一些稳健的、局部性的渐进终结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2. 比较研究法是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理论、技术、手段运用于公共政策研究,依据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内在联系的形式而制定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3. 方案设计是方案规划的中心环节,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 )
A. 错误
B. 正确
4. 公共政策效率是指公共政策达到其预定目标的程度。( )
A. 错误
B. 正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
A. 错误
B. 正确
6.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政治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世界和平,维护和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民主和法治。( )
A. 错误
B. 正确
7. 政治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 )
A. 错误
B. 正确
8. 公共政策分解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A. 错误
B. 正确
9. 公共政策模型是带有主观性的客观映像。( )
A. 错误
B. 正确
10. 公共政策执行是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公共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公共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11. 公共政策研究的“趋前倾向”,主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公共政策咨询潮流。( )
A. 错误
B. 正确
12. 完全理性的公共政策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沿续,只是作了某些渐进的修改而已。( )
A. 错误
B. 正确
13. 从广义角度讲,公共政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和后公共政策制定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14. 导向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15.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的目标进行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16. 决断子系统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17. 在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时,一般来说,应以定性分析为基础,让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 )
A. 错误
B. 正确
18. 广义的公共政策制定则是指公共政策过程的形成或规划阶段,是公共政策从问题的界定经方案的规划、抉择到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19. 对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约束,使得社会生活中基于不同利益的相互冲突的行为被有效的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上来,这就是公共政策的管理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20. 在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的所有困难中,目标的不确定性是最为严重的一种障碍。( )
A. 错误
B. 正确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公共政策科学从原来的主要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的转变发生在( )
A. 二次大战以后
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2.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3.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4.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5. 公共政策问题是( )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此题选: D
6. 公共政策学首先产生在( )
A.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
B.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
C. 二战后的美国
D. 二战后的欧洲
7. 公共政策学与政治学最重要的区别表现在( )
A. 公共政策学注重方法论,而政治学不注重
B. 公共政策学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C. 公共政策学与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不同
D. 公共政策学处于传统政治学和行为政治学之间
8.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9.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10. 一国或一个地区制定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
A. 社会经济状况
B. 体制或制度条件
C. 政治文化
D. 国际环境
1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此题选: D
12. 在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学的各种不同的定义中,共同点体现在( )
A. 公共政策学主要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B. 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系统和公共政策过程为研究对象
C. 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的演变过程,并由此改进公共政策制定
D. 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对人类系统的改进,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13. 公共政策评估的侧重点是( )
A. 公共政策过程
B. 公共政策方案
C. 公共政策效果
D. 公共政策执行
14.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15. 全球化趋势在当今社会最明显地表现在( )
A. 政治
B. 经济
C. 通讯
D. 贸易
浙大《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公共政策科学从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向公共政策执行的转变的原因是()
A. 美国在奥克兰市的公共政策执行失败
B. 公共政策科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C. 许多公共政策学者开始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D. 公共政策运行本身是一个过程,必须重视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E. 博弈理论的发展
2. 克朗认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重点是( )
A. 政策战略
B. 政策分析
C. 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D. 政策评估
E. 政策科学的进展
3. 我国的人口政策( )
A. 所针对的政策问题是我国的人口增加过快,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B. 其实施后的正效应是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
C. 用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如罚款等保证它的顺利实施
D. 其负效应是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E. 人口公共政策又转化为法律具有了长期性和稳定性
4.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系统中包括()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E. 评估子系统
5. 叶海卡・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指( )
A. 《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
B. 《决策理论和法律程序》
C. 《政策科学构想》
D. 《政策科学探索》
E.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6. 公共政策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法的要求是( )
A. 把世界各国的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
B. 把社会政治领域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C. 把公共政策的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D. 把哲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现代工程技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E. 把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等看成是有机的整体
7. 在公共政策学的比较研究时期()
A. 出现了许多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B. 开始注重从世界范围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效率
C. 出现了《比较政治学》和《政策、政治和选择的四种体系》等著作
D. 公共政策研究趋于专业化
E. 要求把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止作为一个过程周期进行全面研究
8. 下列关系中为政治政策所要处理的关系有( )
A.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B.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C. 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
D. 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贷款形成的借贷关系
E. 我国教育部组织的中美人才交流关系
9. 关于公共政策议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共政策议程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B. 任何议程的建立都必须通过这两种议程
C.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政府议程中的旧有议程和新增议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E. 政府议程中,只有旧有议程可以转化为新增议程
10. 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其特性是()
A. 直接干预
B. 在公共政策执行活动进行间接控制
C. 注重等价交换原则
D. 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进行
E.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11.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都必不可少的因素
B. 它带有强制性
C. 它对于上级机关的要求非常之高
D. 它是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
E. 它对于解决一些特殊的、紧迫的、爆发性的问题特别有效
12. 关于方案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方案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关键阶段
B. 方案抉择的前提是方案的评估
C. 方案抉择的依据在于元公共政策的要求
D. 方案抉择中必须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E. 在方案抉择时应实行集体决策
13. 对于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都具有规范性
B. 都具有权威性
C. 行政手段可以灵活机动,但法律手段不可以
D. 行政手段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E. 都具有强制性
14. 可以成为公共政策主体的有( )
A. 中国共产党
B. 中国民盟
C. 我国的工会组织
D. 绿色和平组织
E. 某行业协会
15. 从公共政策层次的角度,可以把公共政策分为(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全局性政策
E. 局部性政策
浙大《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公共政策终结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直接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使公共政策终结得以顺利实施,减少终结时受到的阻力和影响,公共政策终结很少采取全面的、彻底的一次性终结方式,而多采取一些稳健的、局部性的渐进终结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2. 比较研究法是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理论、技术、手段运用于公共政策研究,依据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内在联系的形式而制定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3. 方案设计是方案规划的中心环节,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 )
A. 错误
B. 正确
4. 公共政策效率是指公共政策达到其预定目标的程度。( )
A. 错误
B. 正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
A. 错误
B. 正确
6.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政治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世界和平,维护和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民主和法治。( )
A. 错误
B. 正确
7. 政治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 )
A. 错误
B. 正确
8. 公共政策分解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A. 错误
B. 正确
9. 公共政策模型是带有主观性的客观映像。( )
A. 错误
B. 正确
10. 公共政策执行是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公共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公共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11. 公共政策研究的“趋前倾向”,主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公共政策咨询潮流。( )
A. 错误
B. 正确
12. 完全理性的公共政策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沿续,只是作了某些渐进的修改而已。( )
A. 错误
B. 正确
13. 从广义角度讲,公共政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和后公共政策制定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14. 导向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15.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的目标进行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16. 决断子系统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17. 在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时,一般来说,应以定性分析为基础,让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 )
A. 错误
B. 正确
18. 广义的公共政策制定则是指公共政策过程的形成或规划阶段,是公共政策从问题的界定经方案的规划、抉择到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19. 对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约束,使得社会生活中基于不同利益的相互冲突的行为被有效的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上来,这就是公共政策的管理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20. 在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的所有困难中,目标的不确定性是最为严重的一种障碍。( )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浙大《会计学基础》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下一篇 : 12秋浙大《会计英语》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