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
1. 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疼痛被认为是:( )
A. 刺激
B. 心理生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现象
满分:2 分
3.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A. 最早被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
B. 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
C. 由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
D. 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纪
满分:2 分
4. 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65,表示该儿童属于:()
A. 轻度智力低下
B. 中度智力低下
C. 重度智力低下
D. 边缘智力
满分:2 分
5. 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6. LCU反映的是:()
A. 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 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 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 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满分:2 分
7.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满分:2 分
8.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该期是在来之不易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的,面对死亡者带着期望和平和的心情思考即将到来的死亡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0.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以下哪项不是
A. 感觉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满分:2 分
11. 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围产期
C. 新生儿期
D. 婴幼儿期
满分:2 分
12. 首次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威胁经历的是
A. 否认与隔离期
B. 接受期
C. 抑郁期
D. 愤怒期
满分:2 分
13. 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他的工作范畴属于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生理学
C. 变态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满分:2 分
14.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A. 感到抑郁
B. 感到异常愤怒
C. 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 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满分:2 分
15. 关于情绪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满分:2 分
17. 不属于心理品质的是
A. 记忆
B. 智力
C. 性格
D. 心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
A.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 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 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 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满分:2 分
19.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A. 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 优柔寡断的人
C. 固执己见的人
D. 草率的人
满分:2 分
20. 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
A. 只有人才能产生
B. 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有关
C.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 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满分:2 分
21. 关于人本主义疗法中,哪项错误
A. 医生对于病人的叙述,应避免提出矫正观点
B. 适应于所有患者
C. 反对控制病人交谈的方向
D. 治疗者的主要责任是激发患者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22. 交谈的原则包括:()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尊重病人
D. 及时反馈
E. 以上均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A.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为标志
B. 以第一个心理咨询诊所的建立为标志
C. 以洛采第一次提出“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为标志
D. 以第一所心理医学实验室的建立为标志
满分:2 分
24. 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疾病
B. 认知障碍
C. 职业变动
D. 高温或低温
满分:2 分
25. 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满分:2 分
27. 经过了愤怒期后,病人开始理智一些地处理问题,对生命抱有希望
A. 协议期
B. 愤怒期
C. 抑郁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28.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再认
B. 再现
C. 认知
D. 反射
满分:2 分
29. 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 行为模式
B. 医学模式
C. 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满分:2 分
30.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满分:2 分
3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满分:2 分
32. 精神分析把存在于潜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人格部分称为:()
A. 潜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关于心理的过程所指的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 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D. 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满分:2 分
34.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A. 采用开放式晤谈
B. 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满分:2 分
35.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 善于归纳
B. 善于推理
C. 独立性
D. 发散性
满分:2 分
3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A. 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 .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2 分
37.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满分:2 分
38. 常常在后期要与医护人员商讨,提出一些挽回“失落感”的条件
A. 抑郁期
B. 愤怒期
C. 协议期
D. 接受期
满分:2 分
39. 属于文化性应激源的是
A. 风俗习惯造成的刺激
B. 高温或低温
C. 职业变动
D. 认知障碍
满分:2 分
40. 按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以下哪项中进行的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逻辑思维
满分:2 分
4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B. 人的心理活动
C. 生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生物的心理过程
满分:2 分
42. 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A. 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亲友、熟人进行治疗
B.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自立
C. 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择定
D. 以上都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3. 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都是有益的
D. 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满分:2 分
44. 三个心理过程是
A. 认知一能力一性格
B. 认知一人格一意志
C. 认知一情绪一意志
D. 动力一情绪一评价
满分:2 分
45. 关于综合原则
A. 心理治疗方法与其它生理治疗方法结合
B.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所以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D. 以上均正确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浙大《护理心理学(乙)》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发展,包括
A. 自我实现
B. 自我接受
C. 促进人际关系
D. 增加自我尊重
E. 促进满足需要的能力
满分:2 分
2.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E. 感觉记忆
满分:2 分
3. 知觉的特征包括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整体性
D. 理解性
E. 比较性
满分:2 分
4. 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B.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C.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D. 病因中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常互为因果
E.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满分:2 分
5. 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 性情敏感
B. 不争强好胜
C. 慢性应激状态
D. 高度紧张职业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浙大《护理人文讲座》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下一篇 : 13春浙大《护理心理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