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地区
满分:2 分
2.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满分:2 分
3. 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满分:2 分
5.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 红光
B. 紫光
C. 绿光
D. 兰紫光
满分:2 分
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 气候顶极
B. 偏途顶极
C. 土壤顶极
D. 地形顶极
满分:2 分
7.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 群落的镶嵌
满分:2 分
8. 臭氧层破坏属于( )。
A. 地区性环境问题
B. 全球性环境问题
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满分:2 分
9. 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 化石燃料
B. 生物资源
C. 金属矿物
D. 非金属矿物
满分:2 分
10.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 r-K连续体
B. 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 S-选择者
满分:2 分
11.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 雨林
B. 季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北方针叶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稳定因子
D. 非密度制约因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光
满分:2 分
14.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替代作用
D. 补偿作用
满分:2 分
15.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
满分:2 分
16.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满分:2 分
17.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满分:2 分
18.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满分:2 分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海洋
B. 撂荒地
C. 被污染的湖泊
D. 养鱼池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满分:2 分
21.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 阳性树种。
B. 耐阴树种。
C. 草本植物。
D. 中性树种。
满分:2 分
22. 当光强度不足时,0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满分:2 分
23. 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A. 工业三废
B. 农药
C. 放射性物质
D. 植被破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 随和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泊松分布。
满分:2 分
25.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长出新根
D. 繁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满分:2 分
27.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 高温、高湿
B. 中温、高湿
C. 中温、高湿
D. 中温、中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 地区环境
B. 生物圈
C. 大环境
D. 小环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
A. 进行等高耕作
B. 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 轮作
D. 进行免耕农业
满分:2 分
2.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 野外
B. 实验
C. 理论
满分:2 分
3. 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
A. 水分
B. 温度
C. 地形
D. 土壤
满分:2 分
4.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
A. 控制害虫的后果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土壤侵蚀
D. 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满分:2 分
5. 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
A. 生态习性。
B. 生活型。
C. 生态幅度。
D. 生态位。
E. 生态寿命。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乔木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生物群落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手持气象站是测定群落内光照强度的一种仪器。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系列称先锋群落。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高位芽植物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地区
满分:2 分
2.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满分:2 分
3. 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满分:2 分
5.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 红光
B. 紫光
C. 绿光
D. 兰紫光
满分:2 分
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 气候顶极
B. 偏途顶极
C. 土壤顶极
D. 地形顶极
满分:2 分
7.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 群落的镶嵌
满分:2 分
8. 臭氧层破坏属于( )。
A. 地区性环境问题
B. 全球性环境问题
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满分:2 分
9. 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 化石燃料
B. 生物资源
C. 金属矿物
D. 非金属矿物
满分:2 分
10.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 r-K连续体
B. 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 S-选择者
满分:2 分
11.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 雨林
B. 季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北方针叶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稳定因子
D. 非密度制约因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光
满分:2 分
14.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替代作用
D. 补偿作用
满分:2 分
15.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
满分:2 分
16.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满分:2 分
17.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满分:2 分
18.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满分:2 分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海洋
B. 撂荒地
C. 被污染的湖泊
D. 养鱼池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满分:2 分
21.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 阳性树种。
B. 耐阴树种。
C. 草本植物。
D. 中性树种。
满分:2 分
22. 当光强度不足时,0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满分:2 分
23. 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A. 工业三废
B. 农药
C. 放射性物质
D. 植被破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 随和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泊松分布。
满分:2 分
25.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长出新根
D. 繁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满分:2 分
27.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 高温、高湿
B. 中温、高湿
C. 中温、高湿
D. 中温、中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 地区环境
B. 生物圈
C. 大环境
D. 小环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
A. 进行等高耕作
B. 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 轮作
D. 进行免耕农业
满分:2 分
2.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 野外
B. 实验
C. 理论
满分:2 分
3. 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
A. 水分
B. 温度
C. 地形
D. 土壤
满分:2 分
4.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
A. 控制害虫的后果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土壤侵蚀
D. 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满分:2 分
5. 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
A. 生态习性。
B. 生活型。
C. 生态幅度。
D. 生态位。
E. 生态寿命。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乔木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生物群落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手持气象站是测定群落内光照强度的一种仪器。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系列称先锋群落。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高位芽植物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地区
满分:2 分
2.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满分:2 分
3. 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满分:2 分
5.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 红光
B. 紫光
C. 绿光
D. 兰紫光
满分:2 分
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 气候顶极
B. 偏途顶极
C. 土壤顶极
D. 地形顶极
满分:2 分
7.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 群落的镶嵌
满分:2 分
8. 臭氧层破坏属于( )。
A. 地区性环境问题
B. 全球性环境问题
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满分:2 分
9. 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 化石燃料
B. 生物资源
C. 金属矿物
D. 非金属矿物
满分:2 分
10.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 r-K连续体
B. 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 S-选择者
满分:2 分
11.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 雨林
B. 季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北方针叶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稳定因子
D. 非密度制约因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光
满分:2 分
14.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替代作用
D. 补偿作用
满分:2 分
15.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
满分:2 分
16.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满分:2 分
17.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满分:2 分
18.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满分:2 分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海洋
B. 撂荒地
C. 被污染的湖泊
D. 养鱼池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满分:2 分
21.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 阳性树种。
B. 耐阴树种。
C. 草本植物。
D. 中性树种。
满分:2 分
22. 当光强度不足时,0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满分:2 分
23. 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A. 工业三废
B. 农药
C. 放射性物质
D. 植被破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 随和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泊松分布。
满分:2 分
25.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长出新根
D. 繁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满分:2 分
27.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 高温、高湿
B. 中温、高湿
C. 中温、高湿
D. 中温、中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 地区环境
B. 生物圈
C. 大环境
D. 小环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
A. 进行等高耕作
B. 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 轮作
D. 进行免耕农业
满分:2 分
2.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 野外
B. 实验
C. 理论
满分:2 分
3. 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
A. 水分
B. 温度
C. 地形
D. 土壤
满分:2 分
4.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
A. 控制害虫的后果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土壤侵蚀
D. 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满分:2 分
5. 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
A. 生态习性。
B. 生活型。
C. 生态幅度。
D. 生态位。
E. 生态寿命。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乔木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生物群落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手持气象站是测定群落内光照强度的一种仪器。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系列称先锋群落。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高位芽植物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地区
满分:2 分
2.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满分:2 分
3. 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满分:2 分
5.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 红光
B. 紫光
C. 绿光
D. 兰紫光
满分:2 分
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 气候顶极
B. 偏途顶极
C. 土壤顶极
D. 地形顶极
满分:2 分
7.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 群落的镶嵌
满分:2 分
8. 臭氧层破坏属于( )。
A. 地区性环境问题
B. 全球性环境问题
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满分:2 分
9. 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 化石燃料
B. 生物资源
C. 金属矿物
D. 非金属矿物
满分:2 分
10.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 r-K连续体
B. 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 S-选择者
满分:2 分
11.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 雨林
B. 季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北方针叶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稳定因子
D. 非密度制约因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光
满分:2 分
14.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替代作用
D. 补偿作用
满分:2 分
15.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
满分:2 分
16.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满分:2 分
17.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满分:2 分
18.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满分:2 分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海洋
B. 撂荒地
C. 被污染的湖泊
D. 养鱼池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满分:2 分
21.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 阳性树种。
B. 耐阴树种。
C. 草本植物。
D. 中性树种。
满分:2 分
22. 当光强度不足时,0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满分:2 分
23. 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A. 工业三废
B. 农药
C. 放射性物质
D. 植被破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 随和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泊松分布。
满分:2 分
25.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长出新根
D. 繁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满分:2 分
27.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 高温、高湿
B. 中温、高湿
C. 中温、高湿
D. 中温、中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 地区环境
B. 生物圈
C. 大环境
D. 小环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
A. 进行等高耕作
B. 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 轮作
D. 进行免耕农业
满分:2 分
2.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 野外
B. 实验
C. 理论
满分:2 分
3. 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
A. 水分
B. 温度
C. 地形
D. 土壤
满分:2 分
4.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
A. 控制害虫的后果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土壤侵蚀
D. 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满分:2 分
5. 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
A. 生态习性。
B. 生活型。
C. 生态幅度。
D. 生态位。
E. 生态寿命。
满分:2 分
浙大《生态学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乔木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生物群落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手持气象站是测定群落内光照强度的一种仪器。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系列称先锋群落。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高位芽植物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下一篇 : 13春浙大《物理化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