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对于累犯,不适用减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但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某日晚上,某甲到某工厂行窃,正要把东西拿走时,突然发现有人来,他便放下东西悄悄离去。某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诈骗罪,均为结果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甲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A.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必然因果关系
D. 客现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 )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国对其
A. 有,有,有,有
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C. 有,没有,有,没有
D. 没有,有,没有,有
满分:2 分
3. 甲某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某和其女儿刺死。他携带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甲某的行为:( )
A. 故意杀人罪(未遂)
B. 故意杀人罪(预备)
C. 故意杀人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满分:2 分
4. 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
A. 吸收犯
B. 牵连犯
C. 想象竞合犯
D. 惯犯
满分:2 分
5.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B.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 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D.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满分:2 分
6. 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
A. 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
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
D. 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满分:2 分
7. 甲某因为犯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到了6年时主动交待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12万元的事实。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12年。对甲某应当判处:( )
A. 20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B. 12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C. 18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D. 将12年与6年相加,直接决定执行18年
满分:2 分
8. 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 )。
A. 直接故意犯罪
B.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 间接故意犯罪
D.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满分:2 分
9. 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它体现了空间效力原则中的(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折衷原则
满分:2 分
10. 刑法是关于(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B. 犯罪和刑罚
C. 总则和分则
D.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A.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满分:2 分
12. 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满分:2 分
13. 甲蓄谋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
B. 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C. 犯罪预备负刑事责任
D. 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满分:2 分
14.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满分:2 分
1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没收财产刑范围的是:( )
A. 王某买卖伪劣商品,案发后查获的用于生产伪劣商品的进口机器
B. 邓某犯诈骗罪,案发后被冻结在银行的合法收入10000元
C. 郭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发后查获的3公斤吗啡
D. 张某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昏后所得的3万元人民币
满分:2 分
16. 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 )。
A.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 应当免除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满分:2 分
17. 甲犯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对该罪行的追诉时效期限为:( )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满分:2 分
18.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 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后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 对乙某谋杀案我国刑法管辖权
满分:2 分
19. 陈某和其妻子经常争吵,但是其妻子又不愿意与其离婚,陈某遂萌生往其妻子饭里下毒杀害其妻的念头,但是又不忍心杀害自己的儿子。所以陈某将儿子送到相隔3里地的父母家。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回家。陈某回家后在饭菜里下了毒就出去了。其儿子不愿意在奶奶家呆,遂偷偷跑回家。陈某儿子和妻子共同将有毒的饭菜吃下,均因中毒死亡。请问陈某对其妻子和儿子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分别是什么?( )
A. 都是间接故意
B.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间接故意
C.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D.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满分:2 分
20.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 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 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 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满分:2 分
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B. 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C. 分则条文也有规定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
D. 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
满分:2 分
2. 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单位的局长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单位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局长的秘书当做局长杀死,吴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杀人数罪并罚
B. 故意杀人未遂
C. 故意杀人既遂
D. 对象认识错误
满分:2 分
3. 结合犯具有以下特征( )。
A. 所结合的数罪,必须是刑法上明文规定的独立犯罪行为
B. 数个罪名不是相同的故意犯罪
C. 数个罪名由另一个法律条文加以规定成为新罪
D. 数个罪名在新罪名中失去原有的独立性
满分:2 分
4.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分子自首成立条件的是( )。
A.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 自动投案
C. 有真诚悔罪表现
D. 认罪态度好
满分:2 分
5.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
A. 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 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 甲某唆使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家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低价向乙某收买。
D. 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满分:2 分
6. 某乙在黑暗中误入某甲院内,某甲的猛犬向某乙进行攻击。某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却不予制止。后来,某乙被咬伤要害死亡。某甲的行为:( )
A. 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 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满分:2 分
7. 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
A. 道德义务
B. 法律规定的义务
C. 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D. 自己的先前行为带来的义务
满分:2 分
8.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假释:( )
A.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B. 过失犯罪的
C. 故意犯罪的
D. 被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故意犯罪没有判决的
满分:2 分
9.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判处刑罚。
A. 主管人员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 责任人员
满分:2 分
10. 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
A. 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B. 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 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 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满分:2 分
11.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 )。
A.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 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种犯罪是继续犯:( )
A.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B. 受贿罪
C. 遗弃罪
D.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满分:2 分
13. 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未遂”。大家可以根据对29条第2款的理解,来判断下列哪种情形里,甲某属于教唆未遂,且应按照29条第2款处理:( )
A. 甲某告诉乙,说看见丙某和乙妻有染,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答应下来,却不什么也没做。
B.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甲某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表示接受并当晚磨了菜刀,但因乙某在晚上磨刀的声音太吵,被周围的革命群众及时报警,第二天刚一出门即被警察抓获。
C.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本地的一位姑娘,丙某每天前往姑娘家献殷勤,乙某非常气愤,于是甲某教唆乙某去敲断丙某的腿,乙某接受教唆并着手实行对丙某的伤害,但是遭到丙某的激烈反抗,乙某一怒之下竟将丙某杀死。
D. 乙某、丙
满分:2 分
14. 我国刑罚同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相比较,有以下显著特点( )。
A. 必须依法适用
B. 严厉程度不同
C. 适用对象不同
D. 适用机关不同
满分:2 分
15. 甲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心想弟弟正好缺辆自行车,就趁人不注意时,将该车骑回家,送给弟弟使用。该自行车价值300元。甲某的行为:( )
A.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B. 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 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偷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 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对于累犯,不适用减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但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某日晚上,某甲到某工厂行窃,正要把东西拿走时,突然发现有人来,他便放下东西悄悄离去。某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诈骗罪,均为结果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甲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A.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必然因果关系
D. 客现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 )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国对其
A. 有,有,有,有
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C. 有,没有,有,没有
D. 没有,有,没有,有
满分:2 分
3. 甲某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某和其女儿刺死。他携带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甲某的行为:( )
A. 故意杀人罪(未遂)
B. 故意杀人罪(预备)
C. 故意杀人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满分:2 分
4. 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
A. 吸收犯
B. 牵连犯
C. 想象竞合犯
D. 惯犯
满分:2 分
5.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B.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 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D.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满分:2 分
6. 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
A. 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
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
D. 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满分:2 分
7. 甲某因为犯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到了6年时主动交待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12万元的事实。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12年。对甲某应当判处:( )
A. 20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B. 12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C. 18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D. 将12年与6年相加,直接决定执行18年
满分:2 分
8. 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 )。
A. 直接故意犯罪
B.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 间接故意犯罪
D.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满分:2 分
9. 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它体现了空间效力原则中的(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折衷原则
满分:2 分
10. 刑法是关于(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B. 犯罪和刑罚
C. 总则和分则
D.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A.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满分:2 分
12. 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满分:2 分
13. 甲蓄谋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
B. 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C. 犯罪预备负刑事责任
D. 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满分:2 分
14.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满分:2 分
1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没收财产刑范围的是:( )
A. 王某买卖伪劣商品,案发后查获的用于生产伪劣商品的进口机器
B. 邓某犯诈骗罪,案发后被冻结在银行的合法收入10000元
C. 郭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发后查获的3公斤吗啡
D. 张某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昏后所得的3万元人民币
满分:2 分
16. 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 )。
A.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 应当免除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满分:2 分
17. 甲犯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对该罪行的追诉时效期限为:( )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满分:2 分
18.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 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后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 对乙某谋杀案我国刑法管辖权
满分:2 分
19. 陈某和其妻子经常争吵,但是其妻子又不愿意与其离婚,陈某遂萌生往其妻子饭里下毒杀害其妻的念头,但是又不忍心杀害自己的儿子。所以陈某将儿子送到相隔3里地的父母家。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回家。陈某回家后在饭菜里下了毒就出去了。其儿子不愿意在奶奶家呆,遂偷偷跑回家。陈某儿子和妻子共同将有毒的饭菜吃下,均因中毒死亡。请问陈某对其妻子和儿子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分别是什么?( )
A. 都是间接故意
B.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间接故意
C.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D. 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满分:2 分
20.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 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 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 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满分:2 分
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B. 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C. 分则条文也有规定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
D. 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
满分:2 分
2. 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单位的局长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单位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局长的秘书当做局长杀死,吴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杀人数罪并罚
B. 故意杀人未遂
C. 故意杀人既遂
D. 对象认识错误
满分:2 分
3. 结合犯具有以下特征( )。
A. 所结合的数罪,必须是刑法上明文规定的独立犯罪行为
B. 数个罪名不是相同的故意犯罪
C. 数个罪名由另一个法律条文加以规定成为新罪
D. 数个罪名在新罪名中失去原有的独立性
满分:2 分
4.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分子自首成立条件的是( )。
A.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 自动投案
C. 有真诚悔罪表现
D. 认罪态度好
满分:2 分
5.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
A. 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 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 甲某唆使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家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低价向乙某收买。
D. 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满分:2 分
6. 某乙在黑暗中误入某甲院内,某甲的猛犬向某乙进行攻击。某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却不予制止。后来,某乙被咬伤要害死亡。某甲的行为:( )
A. 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 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满分:2 分
7. 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
A. 道德义务
B. 法律规定的义务
C. 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D. 自己的先前行为带来的义务
满分:2 分
8.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假释:( )
A.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B. 过失犯罪的
C. 故意犯罪的
D. 被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故意犯罪没有判决的
满分:2 分
9.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判处刑罚。
A. 主管人员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 责任人员
满分:2 分
10. 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
A. 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B. 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 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 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满分:2 分
11.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 )。
A.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 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种犯罪是继续犯:( )
A.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B. 受贿罪
C. 遗弃罪
D.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满分:2 分
13. 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未遂”。大家可以根据对29条第2款的理解,来判断下列哪种情形里,甲某属于教唆未遂,且应按照29条第2款处理:( )
A. 甲某告诉乙,说看见丙某和乙妻有染,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答应下来,却不什么也没做。
B.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甲某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表示接受并当晚磨了菜刀,但因乙某在晚上磨刀的声音太吵,被周围的革命群众及时报警,第二天刚一出门即被警察抓获。
C.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本地的一位姑娘,丙某每天前往姑娘家献殷勤,乙某非常气愤,于是甲某教唆乙某去敲断丙某的腿,乙某接受教唆并着手实行对丙某的伤害,但是遭到丙某的激烈反抗,乙某一怒之下竟将丙某杀死。
D. 乙某、丙
满分:2 分
14. 我国刑罚同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相比较,有以下显著特点( )。
A. 必须依法适用
B. 严厉程度不同
C. 适用对象不同
D. 适用机关不同
满分:2 分
15. 甲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心想弟弟正好缺辆自行车,就趁人不注意时,将该车骑回家,送给弟弟使用。该自行车价值300元。甲某的行为:( )
A.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B. 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 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偷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 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浙大《行政法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