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浙大《哲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所属学校:浙江大学 科目:哲学 2015-03-17 19:02:37
浙大《哲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A. 世界万物有一个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满分:2 分
2.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A. 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 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满分:2 分
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满分:2 分
5.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满分:2 分
6. 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满分:2 分
7.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满分:2 分
8.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生产关系的概念反映的是( )
A.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 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 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满分:2 分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相对静止是指( )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满分:2 分
12.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满分:2 分
14.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满分:2 分
15.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满分:2 分
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2 分
17.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满分:2 分
19.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满分:2 分
20.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满分:2 分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满分:2 分
22.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 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A.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满分:2 分
24.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科学证明,人脑是()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满分:2 分
浙大《哲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满分:2 分
2.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满分:2 分
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个局限性是()
A. 机械性
B. 形而上学性
C. 统一性
D. 不彻底性
满分:2 分
4.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A.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B. 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C. 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 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满分:2 分
5.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满分:2 分
6.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C.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D.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满分:2 分
7.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满分:2 分
8. 相对静止主要有( )种形态。
A. 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B. 动态的相对静止
C. 度的把握
D. 质的稳定性
满分:2 分
9. 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满分:2 分
10.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满分:2 分
11.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A. 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B. 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C. 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D. 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满分:2 分
12.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满分:2 分
1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主要表现在()
A. 前者认为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者则否认发展
B. 前者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C. 前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D. 前者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者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满分:2 分
1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B. 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D.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满分:2 分
15.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A.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2 分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C.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
D. 实事求是
满分:2 分
17.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C.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D.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满分:2 分
18.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
A. 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 事物的分化的条件
C. 理解事物的单一性
D. 理解绝对运动
满分:2 分
19.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C. 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D. 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满分:2 分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A.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C. 自然科学的突破
D. 科学规律的总结
满分:2 分
21.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A. 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B. 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C. 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D. 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满分:2 分
22.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
A.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B. 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C. 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D. 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满分:2 分
23. 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
A. 日出于东落于西
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满分:2 分
24.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 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C.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D.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满分:2 分
25. “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