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中国古代悲剧的核心是()
A. 爱情
B. 命运
C. 生活
D. 性格
满分:2 分
2. 下列不是“荒诞”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的标志的是()
A. 平面化
B. 平板化
C. 无中心化
D. 价值削平
满分:2 分
3. 下列关于悲剧的描述中,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观点的是()
A.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B. 悲剧多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C. 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D. 悲剧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满分:2 分
4. “真”、“善”、“美”三者的统一问题,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多数思想家倾向于三者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但是,也有思想家反对。下列思想家()反对“真”、“善”、“美”的统一。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5. 西方近代美学中()提出“直觉说”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谷鲁斯
D. 浮龙•李
满分:2 分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满分:2 分
7. “空灵”作为审美形态,它最大的特点是()
A. 空
B. 静
C. 无
D. 清
满分:2 分
8. 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 性力
B. 权力欲望
C. 集体无意识
D. 力必多
满分:2 分
9.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自然环境影响审美活动的这一问题给予关注的是()
A. 梁启超
B. 朱光潜
C. 李泽厚
D. 孔子
满分:2 分
10. 弗洛伊德把人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对“本我”认识正确的是()
A. 遵循快乐原则
B. 遵循现实原则
C. 遵循理想原则
D. 遵循道德原则
满分:2 分
11. 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美学家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朗吉努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2 分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并且提出了大批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提出的美学范畴的是()
A. “神思”
B. “诗言志”
C. “风骨”
D. “得意忘象”
满分:2 分
13.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 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 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满分:2 分
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 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 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 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 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满分:2 分
15. 下列不是美感的特性的是()
A. 功利性
B. 创造性
C. 直觉性
D. 超越性
满分:2 分
16. “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王国维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17.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两句话都体现了自然美的性质的哪种看法()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如形状、色彩等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讨论社会美首先要讨论人物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美的那个层面()
A. 人体美
B. 人的风姿和风神美
C. 处于特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D. 精神美
满分:2 分
19.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这一描述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A. 社会文化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审美趣味
D. 审美风尚
满分:2 分
20.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贺拉斯
D. 席勒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谈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这一问题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普列汉诺夫
D. 斯达尔夫人
满分:2 分
22. 崇高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
A. 追求无限
B. 命运
C. 静穆、和谐
D. 高尚、圣洁
满分:2 分
23. 在中国,论词时讲究“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讲究“豪放”和“妩媚”这体现了壮美与优美的()关系
A. 互相对立
B. 互相融合
C. 相互代替
D. 互不相同
满分:2 分
24. 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美在无意识
B. 美在愉快
C. 美在距离
D. 美在形式
满分:2 分
25.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A. 以丑为美
B. 崇美抑丑
C. 美丑不分
D. 无美无丑
满分:2 分
26.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
A. “意象”
B. “意境”
C. “风骨”
D. “神思
满分:2 分
27.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例如: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了艺术的()层面
A. 审美层面
B. 知识层面
C. 技术层面
D. 物质载体层面
满分:2 分
28.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 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满分:2 分
29. 法国的美学家泰纳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于三大因素,下列不属于三大因素的是()
A. 种族
B. 环境
C. 时代
D. 经济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
A. 崇高
B. 优美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2 分
31.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尚书》
C. 《易传》
D. 《文心雕龙》
满分:2 分
32.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 艺术直觉性
B. 艺术符号说
C. 艺术模仿说
D. 艺术游戏说
满分:2 分
33. 美感主要个大脑的右半球的功能相联系,下列属于大脑右半球特性的是()
A. 抽象思维
B. 数字意识
C. 行动
D. 隐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4. 下列不能体现荒诞审美特点的作品是()
A. 《等待戈多》
B. 《尤利西斯》
C. 《喧嚣与愤怒》
D. 《恶之花》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在中国,最早倡导美育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孔子
C. 蔡元培
D. 李大钊
满分:2 分
36. 在看到一棵古松时,我们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翠绿的颜色,欣赏它昂然高举、不屈不挠的气概,这是一种()
A. 审美态度
B. 功利态度
C. 科学态度
D. 理性、逻辑态度
满分:2 分
37.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悲剧的是()
A. 《安提戈涅》
B. 《红楼梦》
C. 《哈姆雷特》
D. 《尤利西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8.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沉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范仲淹
D. 王安石
满分:2 分
39.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体现了()
A. 美在理念
B. 美在移情
C. 美在关系
D. 美在完满
满分:2 分
40. 主张认为艺术的本体在于形式或纯形式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 克莱夫•贝尔
B. 塞尚
C. 苏珊•朗格
D. 华兹华斯
满分:2 分
12秋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他举了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分别象征着()
A. 刚性美
B. 柔性美
C. 悲壮美
D. 婉约美
满分:2 分
2. 在历史上,很多美学家对悲剧进行过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三位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黑格尔
D. 尼采
满分:2 分
3.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和()
A. 朱光潜
B. 宗白华
C. 李泽厚
D. 蔡仪
满分:2 分
4.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
A. 材料层
B. 形式层
C. 审美层
D. 意蕴层
满分:2 分
5. 在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美的发现是有一个过程的,另外,自然美的发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那个时期对于人的发现、人的精神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时期;西方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时期
A. 魏晋南北朝
B. 文艺复兴
C. 唐代
D. 启蒙运动
满分:2 分
6. 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美育要注意()
A. 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 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要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
满分:2 分
7. 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是()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满分:2 分
8. 在中国文化史上,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发育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其中,“沉郁”体现了以()家文化为内涵、“飘逸”体现了以()家文化为内涵、“空灵”则体现了以()文化为内涵的审美范畴。
A. 禅宗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满分:2 分
9. 西方中两个范畴: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 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 相互一致
C. 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D. 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满分:2 分
10. 哀怨郁愤的意象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传统,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B.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C.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中国古代悲剧的核心是()
A. 爱情
B. 命运
C. 生活
D. 性格
满分:2 分
2. 下列不是“荒诞”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的标志的是()
A. 平面化
B. 平板化
C. 无中心化
D. 价值削平
满分:2 分
3. 下列关于悲剧的描述中,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观点的是()
A.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B. 悲剧多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C. 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D. 悲剧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满分:2 分
4. “真”、“善”、“美”三者的统一问题,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多数思想家倾向于三者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但是,也有思想家反对。下列思想家()反对“真”、“善”、“美”的统一。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5. 西方近代美学中()提出“直觉说”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谷鲁斯
D. 浮龙•李
满分:2 分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满分:2 分
7. “空灵”作为审美形态,它最大的特点是()
A. 空
B. 静
C. 无
D. 清
满分:2 分
8. 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 性力
B. 权力欲望
C. 集体无意识
D. 力必多
满分:2 分
9.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自然环境影响审美活动的这一问题给予关注的是()
A. 梁启超
B. 朱光潜
C. 李泽厚
D. 孔子
满分:2 分
10. 弗洛伊德把人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对“本我”认识正确的是()
A. 遵循快乐原则
B. 遵循现实原则
C. 遵循理想原则
D. 遵循道德原则
满分:2 分
11. 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美学家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朗吉努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2 分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并且提出了大批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提出的美学范畴的是()
A. “神思”
B. “诗言志”
C. “风骨”
D. “得意忘象”
满分:2 分
13.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 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 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满分:2 分
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 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 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 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 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满分:2 分
15. 下列不是美感的特性的是()
A. 功利性
B. 创造性
C. 直觉性
D. 超越性
满分:2 分
16. “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王国维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17.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两句话都体现了自然美的性质的哪种看法()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如形状、色彩等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讨论社会美首先要讨论人物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美的那个层面()
A. 人体美
B. 人的风姿和风神美
C. 处于特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D. 精神美
满分:2 分
19.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这一描述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A. 社会文化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审美趣味
D. 审美风尚
满分:2 分
20.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贺拉斯
D. 席勒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谈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这一问题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普列汉诺夫
D. 斯达尔夫人
满分:2 分
22. 崇高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
A. 追求无限
B. 命运
C. 静穆、和谐
D. 高尚、圣洁
满分:2 分
23. 在中国,论词时讲究“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讲究“豪放”和“妩媚”这体现了壮美与优美的()关系
A. 互相对立
B. 互相融合
C. 相互代替
D. 互不相同
满分:2 分
24. 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美在无意识
B. 美在愉快
C. 美在距离
D. 美在形式
满分:2 分
25.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A. 以丑为美
B. 崇美抑丑
C. 美丑不分
D. 无美无丑
满分:2 分
26.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
A. “意象”
B. “意境”
C. “风骨”
D. “神思
满分:2 分
27.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例如: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了艺术的()层面
A. 审美层面
B. 知识层面
C. 技术层面
D. 物质载体层面
满分:2 分
28.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 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满分:2 分
29. 法国的美学家泰纳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于三大因素,下列不属于三大因素的是()
A. 种族
B. 环境
C. 时代
D. 经济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
A. 崇高
B. 优美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2 分
31.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尚书》
C. 《易传》
D. 《文心雕龙》
满分:2 分
32.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 艺术直觉性
B. 艺术符号说
C. 艺术模仿说
D. 艺术游戏说
满分:2 分
33. 美感主要个大脑的右半球的功能相联系,下列属于大脑右半球特性的是()
A. 抽象思维
B. 数字意识
C. 行动
D. 隐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4. 下列不能体现荒诞审美特点的作品是()
A. 《等待戈多》
B. 《尤利西斯》
C. 《喧嚣与愤怒》
D. 《恶之花》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在中国,最早倡导美育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孔子
C. 蔡元培
D. 李大钊
满分:2 分
36. 在看到一棵古松时,我们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翠绿的颜色,欣赏它昂然高举、不屈不挠的气概,这是一种()
A. 审美态度
B. 功利态度
C. 科学态度
D. 理性、逻辑态度
满分:2 分
37.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悲剧的是()
A. 《安提戈涅》
B. 《红楼梦》
C. 《哈姆雷特》
D. 《尤利西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8.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沉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范仲淹
D. 王安石
满分:2 分
39.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体现了()
A. 美在理念
B. 美在移情
C. 美在关系
D. 美在完满
满分:2 分
40. 主张认为艺术的本体在于形式或纯形式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 克莱夫•贝尔
B. 塞尚
C. 苏珊•朗格
D. 华兹华斯
满分:2 分
12秋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他举了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分别象征着()
A. 刚性美
B. 柔性美
C. 悲壮美
D. 婉约美
满分:2 分
2. 在历史上,很多美学家对悲剧进行过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三位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黑格尔
D. 尼采
满分:2 分
3.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和()
A. 朱光潜
B. 宗白华
C. 李泽厚
D. 蔡仪
满分:2 分
4.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
A. 材料层
B. 形式层
C. 审美层
D. 意蕴层
满分:2 分
5. 在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美的发现是有一个过程的,另外,自然美的发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那个时期对于人的发现、人的精神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时期;西方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时期
A. 魏晋南北朝
B. 文艺复兴
C. 唐代
D. 启蒙运动
满分:2 分
6. 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美育要注意()
A. 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 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要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
满分:2 分
7. 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是()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满分:2 分
8. 在中国文化史上,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发育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其中,“沉郁”体现了以()家文化为内涵、“飘逸”体现了以()家文化为内涵、“空灵”则体现了以()文化为内涵的审美范畴。
A. 禅宗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满分:2 分
9. 西方中两个范畴: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 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 相互一致
C. 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D. 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满分:2 分
10. 哀怨郁愤的意象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传统,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B.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C.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南开大学12秋学期《经济法》在线作业
下一篇 : 南开大学12秋学期《经济法与建设法规》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