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12秋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
12秋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A. 为人民服务
B. 为个人谋福利
C.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满分:2 分
2. 司机甲驾驶公交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迎面驶来一辆违章疾驰的大货车,为了避免与大货车相撞而保障公交车上几十名乘客的安全,甲迫不得已将公交车驶上了人行道,结果将骑自行车的乙撞成轻伤。甲的行为()
A. 属于紧急避险,甲不负刑事责任
B. 不属于紧急避险,甲应负刑事责任
C. 属于正当防卫,甲不负刑事责任
D. 不属于正当防卫,甲应负刑事责任
满分:2 分
3. 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 20年
B. 18年
C. 15年
D. 10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有权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是()
A. 立法机关
B. 检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公安机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 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A.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 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 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满分:2 分
6. 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 全民的
B. 统治阶级
C. 党
D. 整个社会
满分:2 分
7. 科学的信念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这是因为()
A. 科学的信念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
B. 只要确立了科学的信念,理想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C. 科学的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只有科学的信念才表达一种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满分:2 分
8.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A. 道德观
B. 道德品质
C. 道德理想
D. 道德行为
满分:2 分
9. 甲研制出了一种汽车节油的新方法。对这项发明,甲可以享有()
A. 版权
B. 著作权
C. 专利权
D. 商标权
满分:2 分
10. 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
A. 竞争
B. 合作
C. 人际交往
D. 人际吸引
满分:2 分
11. 友谊归根到底来源于()
A. 人的不同性别
B. 人的情感生活
C.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D. 人的素质水平
满分:2 分
12. 《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
A. 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 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D.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满分:2 分
14. ()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
A. 爱情
B. 婚姻
C. 物质条件
D. 年龄
满分:2 分
15.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 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
满分:2 分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满分:2 分
17.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A. 法律权利
B. 法律义务
C. 法律后果
D. 法律事实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A. 生活理想
B. 道德理想
C. 社会理想
D. 职业理想
满分:2 分
19. 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吸引力,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排斥力。公民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克服不良个性品质。下列应克服的个性品质是()
A. 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B. 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C. 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且有谦逊的品质
D. 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身份权是指因为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身份权的是()
A. 姓名权
B. 监护权
C. 肖像权
D. 名誉权
满分:2 分
21.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A. 忧患意识
B. 艰苦奋斗精神
C. 良好的物质条件
D. 社会提供的良好机遇
满分:2 分
22.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交往,前者不能带有种优越感看不起后者,后者也不能带有一种自卑感,感到低人一头。这是人际交往中()
A. 平等原则的要求
B. 互助原则的要求
C. 功利原则的要求
D. 谦让原则的要求
满分:2 分
23. 产生于社会生产与交往中,体现着人们之间友爱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谊称为()
A. 友谊
B. 合作
C. 交往
D. 公共生活
满分:2 分
24. 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是()优良学风的概括。
A. 创新
B. 求实
C. 严谨
D. 勤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价值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信仰
满分:2 分
26.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 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 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满分:2 分
27.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
A. 罚金
B. 罚款
C. 管制
D. 拘役
满分:2 分
28. 道德品质的特征是()
A. 主观上的道德认识
B. 客观上的道德行为
C. 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统一
D. 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区分
满分:2 分
29.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下列选项中不是诉讼证据特征的为()
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排他性
D. 合法性
满分:2 分
30.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A. 对立的关系
B. 统一的关系
C.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满分:2 分
12秋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修养的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B.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修养
C. 政治知识、政治品格修养
D. 加强社会主义信念的修养
E.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修养
满分:2 分
2.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中包括()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 专门人民法院
D. 高级人民法院
E. 中级人民法院
满分:2 分
3. 法律有四种类型()
A. 奴隶制法律
B. 封建制法律
C. 社会主义法律
D. 共产主义法律
满分:2 分
4.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A. 具有艰苦奋斗精神
B. 具有献身精神
C. 具有科学知识
D. 坚持向往与实干、理论与实践统一
E. 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满分:2 分
5.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历史使命。
A. 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满分:2 分
6.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要求道德具体分为哪三个层次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 人不为己天珠地灭
满分:2 分
7. 在我国,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遵守社会公德是()
A. 宪法的要求
B. 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C.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D.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E. 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满分:2 分
8.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容的有()
A. 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B.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
D.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集体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E.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满分:2 分
9.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
A.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C.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E. 民主集中制原则
满分:2 分
10.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A. 学思并用的方法
B. 省察克治的方法
C. 慎独自律的方法
D. 积善成德的方法
满分:2 分
11.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有: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的权利
C.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满分:2 分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有()
A. 罚金
B. 拘役
C. 罚款
D. 剥夺政治权利
E.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满分:2 分
13.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有()。
A. 爱国守法
B. 开拓创新
C. 明礼诚信
D. 敬业奉献
E. 勤俭自强
满分:2 分
14. 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择业观包括:()
A.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B. 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C. 服从社会需要
D. 注重眼前利益
满分:2 分
15. 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 行为触犯法律
B. 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实际后果
C. 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D. 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E. 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满分:2 分
16.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
A. 经济安全
B. 科技安全
C. 文化安全
D. 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满分:2 分
17. 我国《民法通则》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规定的监护人有()
A. 配偶
B. 父母
C. 成年子女
D. 其他近亲属
E. 没有近亲属或者不宜作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满分:2 分
18.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包括(
A. 行政执法性原则
B. 行政合法性原则
C. 行政合理性原则
D. 行政强制性原则
E. 行政平等性原则
满分:2 分
19.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 和平进行原则
D. 自由原则
满分:2 分
20. 人生目的的作用是()。
A. 人生动力
B. 选择人生道路的向导
C. 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
D. 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
E. 激励人生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A. 为人民服务
B. 为个人谋福利
C.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满分:2 分
2. 司机甲驾驶公交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迎面驶来一辆违章疾驰的大货车,为了避免与大货车相撞而保障公交车上几十名乘客的安全,甲迫不得已将公交车驶上了人行道,结果将骑自行车的乙撞成轻伤。甲的行为()
A. 属于紧急避险,甲不负刑事责任
B. 不属于紧急避险,甲应负刑事责任
C. 属于正当防卫,甲不负刑事责任
D. 不属于正当防卫,甲应负刑事责任
满分:2 分
3. 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 20年
B. 18年
C. 15年
D. 10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有权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是()
A. 立法机关
B. 检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公安机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 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A.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 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 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满分:2 分
6. 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 全民的
B. 统治阶级
C. 党
D. 整个社会
满分:2 分
7. 科学的信念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这是因为()
A. 科学的信念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
B. 只要确立了科学的信念,理想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C. 科学的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只有科学的信念才表达一种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满分:2 分
8.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A. 道德观
B. 道德品质
C. 道德理想
D. 道德行为
满分:2 分
9. 甲研制出了一种汽车节油的新方法。对这项发明,甲可以享有()
A. 版权
B. 著作权
C. 专利权
D. 商标权
满分:2 分
10. 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
A. 竞争
B. 合作
C. 人际交往
D. 人际吸引
满分:2 分
11. 友谊归根到底来源于()
A. 人的不同性别
B. 人的情感生活
C.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D. 人的素质水平
满分:2 分
12. 《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
A. 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 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D.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满分:2 分
14. ()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
A. 爱情
B. 婚姻
C. 物质条件
D. 年龄
满分:2 分
15.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 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
满分:2 分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满分:2 分
17.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A. 法律权利
B. 法律义务
C. 法律后果
D. 法律事实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A. 生活理想
B. 道德理想
C. 社会理想
D. 职业理想
满分:2 分
19. 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吸引力,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排斥力。公民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克服不良个性品质。下列应克服的个性品质是()
A. 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B. 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C. 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且有谦逊的品质
D. 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身份权是指因为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身份权的是()
A. 姓名权
B. 监护权
C. 肖像权
D. 名誉权
满分:2 分
21.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A. 忧患意识
B. 艰苦奋斗精神
C. 良好的物质条件
D. 社会提供的良好机遇
满分:2 分
22.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交往,前者不能带有种优越感看不起后者,后者也不能带有一种自卑感,感到低人一头。这是人际交往中()
A. 平等原则的要求
B. 互助原则的要求
C. 功利原则的要求
D. 谦让原则的要求
满分:2 分
23. 产生于社会生产与交往中,体现着人们之间友爱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谊称为()
A. 友谊
B. 合作
C. 交往
D. 公共生活
满分:2 分
24. 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是()优良学风的概括。
A. 创新
B. 求实
C. 严谨
D. 勤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价值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信仰
满分:2 分
26.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 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 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满分:2 分
27.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
A. 罚金
B. 罚款
C. 管制
D. 拘役
满分:2 分
28. 道德品质的特征是()
A. 主观上的道德认识
B. 客观上的道德行为
C. 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统一
D. 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区分
满分:2 分
29.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下列选项中不是诉讼证据特征的为()
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排他性
D. 合法性
满分:2 分
30.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A. 对立的关系
B. 统一的关系
C.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满分:2 分
12秋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修养的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B.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修养
C. 政治知识、政治品格修养
D. 加强社会主义信念的修养
E.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修养
满分:2 分
2.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中包括()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 专门人民法院
D. 高级人民法院
E. 中级人民法院
满分:2 分
3. 法律有四种类型()
A. 奴隶制法律
B. 封建制法律
C. 社会主义法律
D. 共产主义法律
满分:2 分
4.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A. 具有艰苦奋斗精神
B. 具有献身精神
C. 具有科学知识
D. 坚持向往与实干、理论与实践统一
E. 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满分:2 分
5.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历史使命。
A. 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满分:2 分
6.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要求道德具体分为哪三个层次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 人不为己天珠地灭
满分:2 分
7. 在我国,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遵守社会公德是()
A. 宪法的要求
B. 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C.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D.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E. 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满分:2 分
8.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容的有()
A. 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B.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
D.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集体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E.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满分:2 分
9.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
A.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C.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E. 民主集中制原则
满分:2 分
10.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A. 学思并用的方法
B. 省察克治的方法
C. 慎独自律的方法
D. 积善成德的方法
满分:2 分
11.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有: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的权利
C.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满分:2 分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有()
A. 罚金
B. 拘役
C. 罚款
D. 剥夺政治权利
E.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满分:2 分
13.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有()。
A. 爱国守法
B. 开拓创新
C. 明礼诚信
D. 敬业奉献
E. 勤俭自强
满分:2 分
14. 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择业观包括:()
A.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B. 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C. 服从社会需要
D. 注重眼前利益
满分:2 分
15. 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 行为触犯法律
B. 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实际后果
C. 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D. 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E. 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满分:2 分
16.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
A. 经济安全
B. 科技安全
C. 文化安全
D. 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满分:2 分
17. 我国《民法通则》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规定的监护人有()
A. 配偶
B. 父母
C. 成年子女
D. 其他近亲属
E. 没有近亲属或者不宜作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满分:2 分
18.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包括(
A. 行政执法性原则
B. 行政合法性原则
C. 行政合理性原则
D. 行政强制性原则
E. 行政平等性原则
满分:2 分
19.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 和平进行原则
D. 自由原则
满分:2 分
20. 人生目的的作用是()。
A. 人生动力
B. 选择人生道路的向导
C. 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
D. 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
E. 激励人生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南开大学12秋学期《土木工程概论》在线作业
下一篇 : 南开大学12秋学期《外国文学》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