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行政法学(Ⅰ)1004》13春在线作业2
川大《行政法学(Ⅰ)1004》13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以下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为 ( )
A. 申请人
B. 被申请人
C. 证人
D. 复议代理人
满分:2 分
2. 下列何项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效力(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执行力
D. 裁量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 )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A. 三日
B. 五日
C. 七日
D. 十五日
满分:2 分
4. 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 吊销执照
B. 征税
C. 制定规章
D. 发布天气预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 )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A. 政治利益
B. 国家利益
C. 公共利益
D. 集体利益
满分:2 分
6. 行政法规不得设定( )处罚.
A. 责令停产停业
B. 罚款
C. 暂扣许可证
D. 行政拘留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接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应向哪一个有权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该告知行为属于( )
A. 行政指导行为
B. 自由裁量行为
C. 行政合同行为
D. 行政许可行为
满分:2 分
8. 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 )。
A. 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一年
D. 二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在行政奖励中,属于精神方面权益内容的奖励是( )
A. 晋职
B. 晋级
C. 授予劳动模范
D. 奖金
满分:2 分
10.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 )。
A. 三日内提出
B. 五日内提出
C. 七日内提出
D. 十日内提出
满分:2 分
11. 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消除,这是行政行为的 (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公定力
D. 执行力
满分:2 分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A. 记过
B. 撤职
C. 开除
D. 劳动教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以下不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是 ( )
A. 随意扣留物品
B. 警察外出度假迫捕犯罪分子
C. 乡镇府工作人员扣押人质解决纠纷
D. 某警察执完勤后去饭馆吃饭,与人争执,打伤他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
A. 有效行政行为
B. 无效行政行为
C. 可撤销行政行为
D. 应废止行政行为
满分:2 分
15.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 抽象行政行为
B. 具体行政行为
C. 内部行政行为
D.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满分:2 分
16. 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 )。
A. 不具有强制力
B. 具有强制力
C. 部分有强制力
D. 无法律意义
满分:2 分
17. 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 )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A. 可以
B. 不可以
C. 不得自行
D. 经法院批准可以
满分:2 分
18. 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 )权利
A. 身份保障
B. 依法执行公务
C. 享受报酬、福利
D. 申诉控告
满分:2 分
19. 行政复议程序中,申请人申请复议的期间一般为 ( )
A. 5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 )内提出。
A. 三日
B. 五日
C. 七日
D. 十五日
满分:2 分
21. 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 没收财物
B. 暂扣许可证和执照
C. 行政拘留
D. 开除公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 )
A. 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B. 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C. 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D.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满分:2 分
23.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 )
A. 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B. 应当停止执行
C. 相对方不应执行
D. 可以停止执行,也可以不停止执行
满分:2 分
24. 一般来说,具有( )情形之一的,对行为者不处罚。
A. 无责任能力者违法的
B. 由于生理缺陷而致违法的
C. 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
D. 醉酒后没有故意(过失)违法的
满分:2 分
25. 卫生行政机关对患有流行性传染病的人采取强制隔离和治疗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强制
B. 行政处罚
C. 行政处分
D. 违法行为
满分:2 分
26. 下列那个机关不可以向国务院提出行政法规解释要求?( )
A. 司法部
B. 深圳市人民政府
C. 中国人民银行
D. 北京市人民政府
满分:2 分
27.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 国家订货合同
B. 供用电合同
C. 房屋租赁合同
D. 劳务合同
满分:2 分
28. 行政法规由( )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A. 国家主席
B. 总理
C. 部长
D. 首长
满分:2 分
29. 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 )
A. 司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检察机关
D. 国家权力机关
满分:2 分
30. 江苏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由哪个主体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
A. 江苏省省长
B. 江苏省人大主席
C.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D.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满分:2 分
川大《行政法学(Ⅰ)1004》13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省会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 )备案。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省人大常委会
满分:2 分
2. 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
A. 书面审查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D. 适当性审查原则
满分:2 分
3. 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的行政违法行为有( )。
A.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单据的
B.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没收财产单据的
C.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的
D.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没收财产单据的
满分:2 分
4. 以下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是( )。
A. 公民
B. 法人
C. 其他组织
D. 授权组织
满分:2 分
5.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公定力
D. 执行力
满分:2 分
6.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 行政关系
B. 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C. 监督行政关系
D.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满分:2 分
7. 行政机关作( )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
A. 责令停产停业
B. 吊销营业执照
C. 行政拘留
D. 数额较大的罚款
满分:2 分
8. 行政权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具有的特点是( )。
A. 自由裁量性
B. 主动性和广泛性
C. 强制性和优益性
D. 单方意志性
满分:2 分
9. 属于行政处罚的制裁措施有( )。
A. 记过
B. 警告
C. 罚款
D. 拘留
E. 降职
满分:2 分
10. 下列何种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
A. 交通局发布的《桥道收费管理办法》
B. 教育局向李某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C. 农牧局与张某签订的《粮食收购合同》
D. 税务局向孙某送达的《个人所得税缴费通知》
满分:2 分
11. 《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 )
A. 表明身份制度
B. 听证制度
C. 听取意见制度
D. 告知制度
满分:2 分
12. 下述对行政法关系这一概念及其内涵表述正确的有( )。
A. 行政法关系就是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B. 受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C.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D. 行政法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
满分:2 分
13. 行政权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具有的特点是( )
A. 自由裁量性
B. 主动性和广泛性
C. 强制性和优益性
D. 单方意志性
满分:2 分
14.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包括( )。
A.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 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政府
C.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
D. 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
满分:2 分
15. 行政物质帮助在我国主要有下列形式( )
A. 安置
B. 补助
C. 抚恤、优待
D. 救灾扶贫
满分:2 分
16. 行政复议的主要特点是( )
A. 行政性
B. 职权性
C. 监督性
D. 程序性
E. 救济性
满分:2 分
17. 地方性法规通常采用( )名称。
A. 条例
B. 办法
C. 规则
D. 决定
满分:2 分
18.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判决依据的是( )。
A. 法律和行政法规
B. 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法规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D. 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
满分:2 分
19. 对行政法关系这一概念及其内涵表述正确的有( )
A. 行政法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
B.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高速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C. 受行政法法调整的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E. 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
满分:2 分
20. 我国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
A.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B. 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C. 因单位撤消、合并,缩减编制而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D.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多次教育仍无改变,且不宜开除的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以下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为 ( )
A. 申请人
B. 被申请人
C. 证人
D. 复议代理人
满分:2 分
2. 下列何项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效力(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执行力
D. 裁量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 )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A. 三日
B. 五日
C. 七日
D. 十五日
满分:2 分
4. 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 吊销执照
B. 征税
C. 制定规章
D. 发布天气预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 )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A. 政治利益
B. 国家利益
C. 公共利益
D. 集体利益
满分:2 分
6. 行政法规不得设定( )处罚.
A. 责令停产停业
B. 罚款
C. 暂扣许可证
D. 行政拘留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接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应向哪一个有权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该告知行为属于( )
A. 行政指导行为
B. 自由裁量行为
C. 行政合同行为
D. 行政许可行为
满分:2 分
8. 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 )。
A. 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一年
D. 二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在行政奖励中,属于精神方面权益内容的奖励是( )
A. 晋职
B. 晋级
C. 授予劳动模范
D. 奖金
满分:2 分
10.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 )。
A. 三日内提出
B. 五日内提出
C. 七日内提出
D. 十日内提出
满分:2 分
11. 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消除,这是行政行为的 (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公定力
D. 执行力
满分:2 分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A. 记过
B. 撤职
C. 开除
D. 劳动教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以下不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是 ( )
A. 随意扣留物品
B. 警察外出度假迫捕犯罪分子
C. 乡镇府工作人员扣押人质解决纠纷
D. 某警察执完勤后去饭馆吃饭,与人争执,打伤他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
A. 有效行政行为
B. 无效行政行为
C. 可撤销行政行为
D. 应废止行政行为
满分:2 分
15.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 抽象行政行为
B. 具体行政行为
C. 内部行政行为
D.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满分:2 分
16. 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 )。
A. 不具有强制力
B. 具有强制力
C. 部分有强制力
D. 无法律意义
满分:2 分
17. 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 )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A. 可以
B. 不可以
C. 不得自行
D. 经法院批准可以
满分:2 分
18. 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 )权利
A. 身份保障
B. 依法执行公务
C. 享受报酬、福利
D. 申诉控告
满分:2 分
19. 行政复议程序中,申请人申请复议的期间一般为 ( )
A. 5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 )内提出。
A. 三日
B. 五日
C. 七日
D. 十五日
满分:2 分
21. 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 没收财物
B. 暂扣许可证和执照
C. 行政拘留
D. 开除公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 )
A. 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B. 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C. 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D.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满分:2 分
23.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 )
A. 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B. 应当停止执行
C. 相对方不应执行
D. 可以停止执行,也可以不停止执行
满分:2 分
24. 一般来说,具有( )情形之一的,对行为者不处罚。
A. 无责任能力者违法的
B. 由于生理缺陷而致违法的
C. 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
D. 醉酒后没有故意(过失)违法的
满分:2 分
25. 卫生行政机关对患有流行性传染病的人采取强制隔离和治疗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强制
B. 行政处罚
C. 行政处分
D. 违法行为
满分:2 分
26. 下列那个机关不可以向国务院提出行政法规解释要求?( )
A. 司法部
B. 深圳市人民政府
C. 中国人民银行
D. 北京市人民政府
满分:2 分
27.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 国家订货合同
B. 供用电合同
C. 房屋租赁合同
D. 劳务合同
满分:2 分
28. 行政法规由( )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A. 国家主席
B. 总理
C. 部长
D. 首长
满分:2 分
29. 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 )
A. 司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检察机关
D. 国家权力机关
满分:2 分
30. 江苏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由哪个主体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
A. 江苏省省长
B. 江苏省人大主席
C.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D.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满分:2 分
川大《行政法学(Ⅰ)1004》13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省会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 )备案。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省人大常委会
满分:2 分
2. 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
A. 书面审查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D. 适当性审查原则
满分:2 分
3. 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的行政违法行为有( )。
A.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单据的
B.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没收财产单据的
C.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的
D.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没收财产单据的
满分:2 分
4. 以下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是( )。
A. 公民
B. 法人
C. 其他组织
D. 授权组织
满分:2 分
5.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 )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公定力
D. 执行力
满分:2 分
6.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 行政关系
B. 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C. 监督行政关系
D.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满分:2 分
7. 行政机关作( )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
A. 责令停产停业
B. 吊销营业执照
C. 行政拘留
D. 数额较大的罚款
满分:2 分
8. 行政权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具有的特点是( )。
A. 自由裁量性
B. 主动性和广泛性
C. 强制性和优益性
D. 单方意志性
满分:2 分
9. 属于行政处罚的制裁措施有( )。
A. 记过
B. 警告
C. 罚款
D. 拘留
E. 降职
满分:2 分
10. 下列何种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
A. 交通局发布的《桥道收费管理办法》
B. 教育局向李某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C. 农牧局与张某签订的《粮食收购合同》
D. 税务局向孙某送达的《个人所得税缴费通知》
满分:2 分
11. 《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 )
A. 表明身份制度
B. 听证制度
C. 听取意见制度
D. 告知制度
满分:2 分
12. 下述对行政法关系这一概念及其内涵表述正确的有( )。
A. 行政法关系就是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B. 受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C.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D. 行政法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
满分:2 分
13. 行政权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具有的特点是( )
A. 自由裁量性
B. 主动性和广泛性
C. 强制性和优益性
D. 单方意志性
满分:2 分
14.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包括( )。
A.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 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政府
C.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
D. 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
满分:2 分
15. 行政物质帮助在我国主要有下列形式( )
A. 安置
B. 补助
C. 抚恤、优待
D. 救灾扶贫
满分:2 分
16. 行政复议的主要特点是( )
A. 行政性
B. 职权性
C. 监督性
D. 程序性
E. 救济性
满分:2 分
17. 地方性法规通常采用( )名称。
A. 条例
B. 办法
C. 规则
D. 决定
满分:2 分
18.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判决依据的是( )。
A. 法律和行政法规
B. 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法规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D. 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
满分:2 分
19. 对行政法关系这一概念及其内涵表述正确的有( )
A. 行政法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
B.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高速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C. 受行政法法调整的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 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E. 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
满分:2 分
20. 我国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
A.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B. 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C. 因单位撤消、合并,缩减编制而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D.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多次教育仍无改变,且不宜开除的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四川大学《行政法学1462》13春在线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