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满分:2 分
3. 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满分:2 分
5.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工具是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信贷业务
D. 金融联系
满分:2 分
6.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
A.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C.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引起的
D. 生产力构成的复杂性引起的
满分:2 分
7.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满分:2 分
9. 劳动资料是指
A.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满分:2 分
10.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满分:2 分
1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满分:2 分
13.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满分:2 分
14.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2 分
15. 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 分
16.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 分
17.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A. 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满分:2 分
18. 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 向外扩张掠夺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垄断统治
D. 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C.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满分:2 分
20.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人民的剥削
D. 维护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A. 完整性
B. 统一性
C. 开放性
D. 竞争性
E. 有序性
满分:4 分
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是
A.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品种和数量
B.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C. 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
D.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强烈的反作用
E. 生产、分配、交换对消费有强烈的反作用
满分:4 分
3.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满分:4 分
4. 市场机制包括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计划机制
E. 调控机制
满分:4 分
5.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 分
6.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满分:4 分
7.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 分
8.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 分
9.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A.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 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 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 调整货币供应量
满分:4 分
10.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就已经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满分:2 分
3. 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满分:2 分
5.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工具是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信贷业务
D. 金融联系
满分:2 分
6.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
A.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C.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引起的
D. 生产力构成的复杂性引起的
满分:2 分
7.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满分:2 分
9. 劳动资料是指
A.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满分:2 分
10.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满分:2 分
1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满分:2 分
13.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满分:2 分
14.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2 分
15. 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 分
16.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 分
17.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A. 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满分:2 分
18. 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 向外扩张掠夺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垄断统治
D. 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C.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满分:2 分
20.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人民的剥削
D. 维护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A. 完整性
B. 统一性
C. 开放性
D. 竞争性
E. 有序性
满分:4 分
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是
A.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品种和数量
B.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C. 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
D.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强烈的反作用
E. 生产、分配、交换对消费有强烈的反作用
满分:4 分
3.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满分:4 分
4. 市场机制包括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计划机制
E. 调控机制
满分:4 分
5.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 分
6.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满分:4 分
7.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 分
8.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 分
9.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A.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 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 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 调整货币供应量
满分:4 分
10.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就已经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满分:2 分
3. 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满分:2 分
5.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工具是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信贷业务
D. 金融联系
满分:2 分
6.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
A.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C.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引起的
D. 生产力构成的复杂性引起的
满分:2 分
7.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满分:2 分
9. 劳动资料是指
A.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满分:2 分
10.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满分:2 分
1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满分:2 分
13.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满分:2 分
14.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2 分
15. 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 分
16.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 分
17.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A. 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满分:2 分
18. 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 向外扩张掠夺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垄断统治
D. 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C.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满分:2 分
20.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人民的剥削
D. 维护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A. 完整性
B. 统一性
C. 开放性
D. 竞争性
E. 有序性
满分:4 分
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是
A.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品种和数量
B.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C. 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
D.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强烈的反作用
E. 生产、分配、交换对消费有强烈的反作用
满分:4 分
3.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满分:4 分
4. 市场机制包括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计划机制
E. 调控机制
满分:4 分
5.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 分
6.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满分:4 分
7.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 分
8.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 分
9.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A.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 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 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 调整货币供应量
满分:4 分
10.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就已经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满分:2 分
3. 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满分:2 分
5.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工具是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信贷业务
D. 金融联系
满分:2 分
6.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
A.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C.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引起的
D. 生产力构成的复杂性引起的
满分:2 分
7.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满分:2 分
9. 劳动资料是指
A.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满分:2 分
10.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满分:2 分
1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满分:2 分
13.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满分:2 分
14.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2 分
15. 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 分
16.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 分
17.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A. 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满分:2 分
18. 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 向外扩张掠夺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垄断统治
D. 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C.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满分:2 分
20.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人民的剥削
D. 维护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A. 完整性
B. 统一性
C. 开放性
D. 竞争性
E. 有序性
满分:4 分
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是
A.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品种和数量
B.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C. 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
D.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强烈的反作用
E. 生产、分配、交换对消费有强烈的反作用
满分:4 分
3.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满分:4 分
4. 市场机制包括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计划机制
E. 调控机制
满分:4 分
5.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 分
6.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满分:4 分
7.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 分
8.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 分
9.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A.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 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 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 调整货币供应量
满分:4 分
10.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 分
川大《政治经济学(Ⅰ)2033》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就已经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四川大学《预算会计2142》13春在线作业2
下一篇 : 四川大学《证券投资学1295》13春在线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