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下列不是美感的特性的是()
A. 功利性
B. 创造性
C. 直觉性
D. 超越性
满分:2 分
2. 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美学家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朗吉努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2 分
3. 18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天才莫扎特的作品突出的显示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等
A. 优美
B. 崇高
C. 特殊的灵魂美
D. 壮美
满分:2 分
4. “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是()对美的定义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黑格尔
D. 休谟
满分:2 分
5. 柏拉图的()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A. 《大希庇阿斯篇》
B. 《伊安篇》
C. 《理想国》
D. 《会饮篇》
满分:2 分
6. 在谈到审美态度时,心理学家()用“心理距离”来解释这种审美态度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马斯洛
D. 布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中()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这一观点
A. 蔡仪
B. 吕荧、高尔太
C. 李泽厚
D. 朱光潜
满分:2 分
8.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沉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范仲淹
D. 王安石
满分:2 分
9. 弗洛伊德把人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对“本我”认识正确的是()
A. 遵循快乐原则
B. 遵循现实原则
C. 遵循理想原则
D. 遵循道德原则
满分:2 分
10.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尚书》
C. 《易传》
D. 《文心雕龙》
满分:2 分
11. 明确地把审美的无利害性作为鉴赏判断的第一契机,把美定义为:“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的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克罗齐
D. 柏拉图
满分:2 分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 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 生活的辩证法
满分:2 分
13.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 艺术直觉性
B. 艺术符号说
C. 艺术模仿说
D. 艺术游戏说
满分:2 分
14. 《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
A. 崇高
B. 优美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2 分
15. 法国的美学家泰纳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于三大因素,下列不属于三大因素的是()
A. 种族
B. 环境
C. 时代
D. 经济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 自然美与艺术美
B. 艺术美与自然美
C. 自然美与艺术美
D. 艺术美与现实美
满分:2 分
17.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下列()不是三种要素之一
A. 崇高
B. 怜悯
C. 恐惧
D. 振奋
满分:2 分
18. 下列不是“荒诞”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的标志的是()
A. 平面化
B. 平板化
C. 无中心化
D. 价值削平
满分:2 分
19. “丑”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A. 不和谐
B. 怪异
C. 缺陷
D. 病态的
满分:2 分
20. 谈到美感与移情时,和“移情说”相关联的还有一个“内模仿”是()提出的
A. 谷鲁斯
B. 立普斯
C. 布洛
D. 克罗齐
满分:2 分
21.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讨论社会美首先要讨论人物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美的那个层面()
A. 人体美
B. 人的风姿和风神美
C. 处于特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D. 精神美
满分:2 分
22.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 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 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 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 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
满分:2 分
23. 下列不能体现荒诞审美特点的作品是()
A. 《等待戈多》
B. 《尤利西斯》
C. 《喧嚣与愤怒》
D. 《恶之花》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空灵”特点的是()
A. “独坐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分:2 分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并且提出了大批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提出的美学范畴的是()
A. “神思”
B. “诗言志”
C. “风骨”
D. “得意忘象”
满分:2 分
2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满分:2 分
27.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 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 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 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 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满分:2 分
29. 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
A. 客观的
B. 主观的
C. 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D. 主客观的统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西方近代提出“移情说”的是()
A. 克罗齐
B. 立普斯
C. “距离说”
D. “直觉说”
满分:2 分
31. 美感主要个大脑的右半球的功能相联系,下列属于大脑右半球特性的是()
A. 抽象思维
B. 数字意识
C. 行动
D. 隐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2.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概念来使用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康德
D. 朗吉努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这一描述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A. 社会文化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审美趣味
D. 审美风尚
满分:2 分
34.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自然环境影响审美活动的这一问题给予关注的是()
A. 梁启超
B. 朱光潜
C. 李泽厚
D. 孔子
满分:2 分
35. 下列关于悲剧的描述中,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观点的是()
A.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B. 悲剧多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C. 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D. 悲剧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满分:2 分
36. “真”、“善”、“美”三者的统一问题,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多数思想家倾向于三者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但是,也有思想家反对。下列思想家()反对“真”、“善”、“美”的统一。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37. 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 美是主观的
B. 美是客观的
C.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满分:2 分
38.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 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满分:2 分
39. 崇高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
A. 追求无限
B. 命运
C. 静穆、和谐
D. 高尚、圣洁
满分:2 分
40. “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王国维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于艺术的本体有哪些看法()
A. 模仿说
B. 表现说
C. 形式说
D. 惯例说
满分:2 分
2. 美感和快感的特点分别是()、()和()、()
A. 超实用的、超功利的
B. 是使用要求的满足
C. 实质是情景交融、无我统一
D. 完全受外来刺激支配
满分:2 分
3.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他举了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分别象征着()
A. 刚性美
B. 柔性美
C. 悲壮美
D. 婉约美
满分:2 分
4. 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美育要注意()
A. 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 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要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
满分:2 分
5. 哀怨郁愤的意象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传统,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B.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C.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满分:2 分
6. 巴赫金在研究拉伯雷时,对中世纪狂欢节的笑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狂欢式的笑,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它是全民的,大家都笑,“大众的”笑
B. 它是包罗万象的,它针对一切事物和人,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可笑的,都可以从下的角度,从它可笑的相对性来感受和理解的
C. 这种笑是双重性的:它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有肯定,既埋葬又再生
D. 它总是滑稽可笑的、诙谐的
满分:2 分
7.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能充分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来理解
A.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C. 美带有历史性
D. 美具有普遍性
满分:2 分
8. 美育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最主要体现在()
A. 培育审美心胸
B. 培养审美能力
C. 培养审美趣味
D. 培养审美直觉
满分:2 分
9. 西方中两个范畴: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 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 相互一致
C. 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D. 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满分:2 分
10. 在当今世界存在众多问题,其中()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美育在当今世界有一种紧迫性
A. 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B. 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C.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D.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下列不是美感的特性的是()
A. 功利性
B. 创造性
C. 直觉性
D. 超越性
满分:2 分
2. 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美学家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朗吉努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2 分
3. 18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天才莫扎特的作品突出的显示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等
A. 优美
B. 崇高
C. 特殊的灵魂美
D. 壮美
满分:2 分
4. “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是()对美的定义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黑格尔
D. 休谟
满分:2 分
5. 柏拉图的()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A. 《大希庇阿斯篇》
B. 《伊安篇》
C. 《理想国》
D. 《会饮篇》
满分:2 分
6. 在谈到审美态度时,心理学家()用“心理距离”来解释这种审美态度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马斯洛
D. 布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中()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这一观点
A. 蔡仪
B. 吕荧、高尔太
C. 李泽厚
D. 朱光潜
满分:2 分
8.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沉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范仲淹
D. 王安石
满分:2 分
9. 弗洛伊德把人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对“本我”认识正确的是()
A. 遵循快乐原则
B. 遵循现实原则
C. 遵循理想原则
D. 遵循道德原则
满分:2 分
10.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尚书》
C. 《易传》
D. 《文心雕龙》
满分:2 分
11. 明确地把审美的无利害性作为鉴赏判断的第一契机,把美定义为:“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的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克罗齐
D. 柏拉图
满分:2 分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 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 生活的辩证法
满分:2 分
13.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 艺术直觉性
B. 艺术符号说
C. 艺术模仿说
D. 艺术游戏说
满分:2 分
14. 《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
A. 崇高
B. 优美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2 分
15. 法国的美学家泰纳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于三大因素,下列不属于三大因素的是()
A. 种族
B. 环境
C. 时代
D. 经济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 自然美与艺术美
B. 艺术美与自然美
C. 自然美与艺术美
D. 艺术美与现实美
满分:2 分
17.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下列()不是三种要素之一
A. 崇高
B. 怜悯
C. 恐惧
D. 振奋
满分:2 分
18. 下列不是“荒诞”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的标志的是()
A. 平面化
B. 平板化
C. 无中心化
D. 价值削平
满分:2 分
19. “丑”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A. 不和谐
B. 怪异
C. 缺陷
D. 病态的
满分:2 分
20. 谈到美感与移情时,和“移情说”相关联的还有一个“内模仿”是()提出的
A. 谷鲁斯
B. 立普斯
C. 布洛
D. 克罗齐
满分:2 分
21.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讨论社会美首先要讨论人物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美的那个层面()
A. 人体美
B. 人的风姿和风神美
C. 处于特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D. 精神美
满分:2 分
22.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 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 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 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 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
满分:2 分
23. 下列不能体现荒诞审美特点的作品是()
A. 《等待戈多》
B. 《尤利西斯》
C. 《喧嚣与愤怒》
D. 《恶之花》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空灵”特点的是()
A. “独坐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分:2 分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并且提出了大批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提出的美学范畴的是()
A. “神思”
B. “诗言志”
C. “风骨”
D. “得意忘象”
满分:2 分
2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满分:2 分
27.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 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 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 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 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满分:2 分
29. 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
A. 客观的
B. 主观的
C. 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D. 主客观的统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西方近代提出“移情说”的是()
A. 克罗齐
B. 立普斯
C. “距离说”
D. “直觉说”
满分:2 分
31. 美感主要个大脑的右半球的功能相联系,下列属于大脑右半球特性的是()
A. 抽象思维
B. 数字意识
C. 行动
D. 隐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2.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概念来使用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康德
D. 朗吉努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这一描述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A. 社会文化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审美趣味
D. 审美风尚
满分:2 分
34.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自然环境影响审美活动的这一问题给予关注的是()
A. 梁启超
B. 朱光潜
C. 李泽厚
D. 孔子
满分:2 分
35. 下列关于悲剧的描述中,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观点的是()
A.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B. 悲剧多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C. 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D. 悲剧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满分:2 分
36. “真”、“善”、“美”三者的统一问题,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多数思想家倾向于三者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但是,也有思想家反对。下列思想家()反对“真”、“善”、“美”的统一。
A. 黑格尔
B. 亚里士多德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37. 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 美是主观的
B. 美是客观的
C.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满分:2 分
38.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 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满分:2 分
39. 崇高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
A. 追求无限
B. 命运
C. 静穆、和谐
D. 高尚、圣洁
满分:2 分
40. “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王国维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李泽厚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于艺术的本体有哪些看法()
A. 模仿说
B. 表现说
C. 形式说
D. 惯例说
满分:2 分
2. 美感和快感的特点分别是()、()和()、()
A. 超实用的、超功利的
B. 是使用要求的满足
C. 实质是情景交融、无我统一
D. 完全受外来刺激支配
满分:2 分
3.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他举了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分别象征着()
A. 刚性美
B. 柔性美
C. 悲壮美
D. 婉约美
满分:2 分
4. 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美育要注意()
A. 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 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要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
满分:2 分
5. 哀怨郁愤的意象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传统,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B.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C.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满分:2 分
6. 巴赫金在研究拉伯雷时,对中世纪狂欢节的笑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狂欢式的笑,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它是全民的,大家都笑,“大众的”笑
B. 它是包罗万象的,它针对一切事物和人,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可笑的,都可以从下的角度,从它可笑的相对性来感受和理解的
C. 这种笑是双重性的:它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有肯定,既埋葬又再生
D. 它总是滑稽可笑的、诙谐的
满分:2 分
7.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能充分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来理解
A.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C. 美带有历史性
D. 美具有普遍性
满分:2 分
8. 美育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最主要体现在()
A. 培育审美心胸
B. 培养审美能力
C. 培养审美趣味
D. 培养审美直觉
满分:2 分
9. 西方中两个范畴: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 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 相互一致
C. 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D. 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满分:2 分
10. 在当今世界存在众多问题,其中()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美育在当今世界有一种紧迫性
A. 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B. 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C.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D.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秘书学概论》在线作业
下一篇 : 南开大学13春学期《民法》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