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学期《网络文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物质载体又称为“硬载体”,下列不属于硬载体的是()
A. 书本
B. 杂志
C. 报纸
D. 电子符号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匿名性和身份解放体现了网络文学运行机制的 ()
A. 独立性
B. 复杂性
C. 自由性
D. 互动性
满分:2 分
3. “比特”一词指的是计算机的二进制数位,它来源于英文单词 ()
A. bit
B. byte
C. bite
D. BT
满分:2 分
4. 韩国网络文学的代表作品是韩国作家金浩植创作的()
A.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B. 《深爱》
C. 《我的野蛮女友》
D. 《晚秋》
满分:2 分
5. 甲来提供线索,乙来补充情节,丙又来续加形象,这种创作叫做()
A. 文学接龙
B. 独立创作
C. 多媒体创作
D. 感性创作
满分:2 分
6. 1991年,诞生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是()
A. 《华夏文摘》
B. 《新华文摘》
C. 《读者文摘》
D. 《时代周刊》
满分:2 分
7. 下列作品中属于超文本作品的是()
A.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B.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C. 《悟空传》
D. 《午后,一个故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被称为 ()
A. 多媒体技术
B. 超文本技术
C. 存储技术
D. 激光照排技术
满分:2 分
9. 下列不属于网络语言的新奇用法的是()
A. 拉丁化语言
B. 生造词汇
C. 符号脸谱
D. 引用诗词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网络文学的作者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而是网络上的“三无”人员,“三无”指 ()
A. 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
B. 无身份、无性别、无工作
C. 无风格、无性别、无年龄
D. 无身份、无配偶、无年龄
满分:2 分
11. 第一批网络写手进入网络原创文学创作的时间是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期
满分:2 分
12. 1998年,蔡智恒创作的并引起轰动的网络小说是()
A. 《诛仙》
B.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C. 《性感时代的小饭馆》
D. 《活得像个人》
满分:2 分
13. 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欣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
A. “推”欣赏
B. “拉”欣赏
C. “看”欣赏
D. 观察欣赏
满分:2 分
14. 下列不属于BBS批评的特点的是 ()
A. 隐匿性
B. 反馈性
C. 两面性
D. 多元性
满分:2 分
15. 下列不属于比特媒介特征的是 ()
A. 无限存储
B. 软载体传播
C. 统一编码
D. 压缩转换
满分:2 分
16. 下列不属于中国大陆网络文学“五匹黑马”的是()
A. 邢育森
B. 宁财神
C. 少君
D. 李寻欢
满分:2 分
17. 电子文本是以电子媒介传输的文学文本,下列不属于电子文本的是()
A. 电视文本
B. 电影文本
C. 网络文本
D. 报刊杂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以下不用于界定网络文学范畴的内容是()
A. 网民在电脑上创作
B. 通过互联网发表
C. 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
D. 有实体书出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1987年,美国作家迈克尔・乔伊斯发表了超文本小说()
A. 《胜利花园》
B. 《百年孤独》
C. 《尤利西斯》
D. 《午后,一个故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1994年,方舟子等人创办的第一份汉语网络文学刊物是 ()
A. 《橄榄树》
B. 《新语丝》
C. 《榕树下》
D. 《最小说》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网络文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文学媒介的发展经历了()
A. 口语媒介期
B. 前纸媒介期
C. 纸媒介期
D. 电子媒介期
满分:2 分
2. 超文本叙事的特征表现为()
A. 碎片化叙事
B. 非线性叙事
C. 随机叙事
D. 互动叙事和接龙叙事
满分:2 分
3. 网络文学的定义被界定为()
A. 网民在电脑上创作
B. 通过互联网发表
C. 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
D. 以实体书的形式出版
满分:2 分
4. 网络文学对作品“拉”欣赏的选择标准包括()
A. 趣味优先
B. 猎奇为快
C. 个性至上
D. 追求典雅
满分:2 分
5. 我国网络文学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快餐文化”挤占了文学的市场份额
B. 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全面挤压
C. 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渐失去了轰动效应,无可奈何地走向边缘
D. 传统文学创作和欣赏迎来了新的高峰
满分:2 分
6.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传播方式的特点包括()
A. 由“推传播”向“拉传播”的范式转换
B. 由单向传播转换为多向交互式传播
C. 由原子的延迟性传播转换为电子的迅捷性传播
D. 由平面传播转向立体传播
满分:2 分
7. 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是网上的“三无”人员,“三无”指()
A. 无收入
B. 无性别
C. 无年龄
D. 无身份
满分:2 分
8. 网络写手的类型可分为()
A. 文人型
B. 表演型
C. 参与型
D. 职业型
满分:2 分
9. 下列关于博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
B. 可以不断更新
C. 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
D. 一旦发布就无法更改
满分:2 分
10. 网络媒体的特征是()
A. 传播的多样性和快捷性
B. 传播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C.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D. 传播的小众化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网络文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网络文学的颠覆式批评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叛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因为网络文学是一个平民化的开放平台,所以不存在评价标准的失衡失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广义上的网络文学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网络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化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认识启蒙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网络文学是网络与文学的整合,是技术与文学的联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网络上的自由写作是个人自由与道德限制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网络文学是在传统文学处在顺境和高峰时期出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电子互联网的前身是“阿帕网”,它诞生于日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网络文学的欣赏是一种延时欣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没有网络写手,网络原创文学就不会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比特的传播会出现“硬载体”的物质损耗和信息缺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参与型网络写手一般以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网络文学的媒介是数字化的“比特”,其传播的载体是基于数码传输技术的互联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恶搞是一种用反常、戏仿、非理性的言行举止,制造恶作剧式的反讽效果的网络表意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网络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面向公众的无限开放,这种开放的极端后果是公众决定写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网络文学戏仿经典是对崇高精神的推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BBS的本意为电子公告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网络文学传播与接收是施动与受动的关系,接受者欣赏什么取决于一次单线“施-受”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多媒体网络文本对文学审美的最大影响在于让昔日单媒介的“文学”走向了复合多媒介的“艺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网络文学弱化了传统的文学功能,强化了网络文学自身的新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物质载体又称为“硬载体”,下列不属于硬载体的是()
A. 书本
B. 杂志
C. 报纸
D. 电子符号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匿名性和身份解放体现了网络文学运行机制的 ()
A. 独立性
B. 复杂性
C. 自由性
D. 互动性
满分:2 分
3. “比特”一词指的是计算机的二进制数位,它来源于英文单词 ()
A. bit
B. byte
C. bite
D. BT
满分:2 分
4. 韩国网络文学的代表作品是韩国作家金浩植创作的()
A.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B. 《深爱》
C. 《我的野蛮女友》
D. 《晚秋》
满分:2 分
5. 甲来提供线索,乙来补充情节,丙又来续加形象,这种创作叫做()
A. 文学接龙
B. 独立创作
C. 多媒体创作
D. 感性创作
满分:2 分
6. 1991年,诞生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是()
A. 《华夏文摘》
B. 《新华文摘》
C. 《读者文摘》
D. 《时代周刊》
满分:2 分
7. 下列作品中属于超文本作品的是()
A.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B.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C. 《悟空传》
D. 《午后,一个故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被称为 ()
A. 多媒体技术
B. 超文本技术
C. 存储技术
D. 激光照排技术
满分:2 分
9. 下列不属于网络语言的新奇用法的是()
A. 拉丁化语言
B. 生造词汇
C. 符号脸谱
D. 引用诗词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网络文学的作者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而是网络上的“三无”人员,“三无”指 ()
A. 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
B. 无身份、无性别、无工作
C. 无风格、无性别、无年龄
D. 无身份、无配偶、无年龄
满分:2 分
11. 第一批网络写手进入网络原创文学创作的时间是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期
满分:2 分
12. 1998年,蔡智恒创作的并引起轰动的网络小说是()
A. 《诛仙》
B.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C. 《性感时代的小饭馆》
D. 《活得像个人》
满分:2 分
13. 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欣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
A. “推”欣赏
B. “拉”欣赏
C. “看”欣赏
D. 观察欣赏
满分:2 分
14. 下列不属于BBS批评的特点的是 ()
A. 隐匿性
B. 反馈性
C. 两面性
D. 多元性
满分:2 分
15. 下列不属于比特媒介特征的是 ()
A. 无限存储
B. 软载体传播
C. 统一编码
D. 压缩转换
满分:2 分
16. 下列不属于中国大陆网络文学“五匹黑马”的是()
A. 邢育森
B. 宁财神
C. 少君
D. 李寻欢
满分:2 分
17. 电子文本是以电子媒介传输的文学文本,下列不属于电子文本的是()
A. 电视文本
B. 电影文本
C. 网络文本
D. 报刊杂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以下不用于界定网络文学范畴的内容是()
A. 网民在电脑上创作
B. 通过互联网发表
C. 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
D. 有实体书出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1987年,美国作家迈克尔・乔伊斯发表了超文本小说()
A. 《胜利花园》
B. 《百年孤独》
C. 《尤利西斯》
D. 《午后,一个故事》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1994年,方舟子等人创办的第一份汉语网络文学刊物是 ()
A. 《橄榄树》
B. 《新语丝》
C. 《榕树下》
D. 《最小说》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网络文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文学媒介的发展经历了()
A. 口语媒介期
B. 前纸媒介期
C. 纸媒介期
D. 电子媒介期
满分:2 分
2. 超文本叙事的特征表现为()
A. 碎片化叙事
B. 非线性叙事
C. 随机叙事
D. 互动叙事和接龙叙事
满分:2 分
3. 网络文学的定义被界定为()
A. 网民在电脑上创作
B. 通过互联网发表
C. 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
D. 以实体书的形式出版
满分:2 分
4. 网络文学对作品“拉”欣赏的选择标准包括()
A. 趣味优先
B. 猎奇为快
C. 个性至上
D. 追求典雅
满分:2 分
5. 我国网络文学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快餐文化”挤占了文学的市场份额
B. 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全面挤压
C. 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渐失去了轰动效应,无可奈何地走向边缘
D. 传统文学创作和欣赏迎来了新的高峰
满分:2 分
6.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传播方式的特点包括()
A. 由“推传播”向“拉传播”的范式转换
B. 由单向传播转换为多向交互式传播
C. 由原子的延迟性传播转换为电子的迅捷性传播
D. 由平面传播转向立体传播
满分:2 分
7. 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是网上的“三无”人员,“三无”指()
A. 无收入
B. 无性别
C. 无年龄
D. 无身份
满分:2 分
8. 网络写手的类型可分为()
A. 文人型
B. 表演型
C. 参与型
D. 职业型
满分:2 分
9. 下列关于博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
B. 可以不断更新
C. 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
D. 一旦发布就无法更改
满分:2 分
10. 网络媒体的特征是()
A. 传播的多样性和快捷性
B. 传播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C.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D. 传播的小众化
满分:2 分
13春学期《网络文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网络文学的颠覆式批评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叛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因为网络文学是一个平民化的开放平台,所以不存在评价标准的失衡失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广义上的网络文学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网络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化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认识启蒙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网络文学是网络与文学的整合,是技术与文学的联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网络上的自由写作是个人自由与道德限制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网络文学是在传统文学处在顺境和高峰时期出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电子互联网的前身是“阿帕网”,它诞生于日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网络文学的欣赏是一种延时欣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没有网络写手,网络原创文学就不会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比特的传播会出现“硬载体”的物质损耗和信息缺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参与型网络写手一般以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网络文学的媒介是数字化的“比特”,其传播的载体是基于数码传输技术的互联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恶搞是一种用反常、戏仿、非理性的言行举止,制造恶作剧式的反讽效果的网络表意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网络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面向公众的无限开放,这种开放的极端后果是公众决定写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网络文学戏仿经典是对崇高精神的推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BBS的本意为电子公告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网络文学传播与接收是施动与受动的关系,接受者欣赏什么取决于一次单线“施-受”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多媒体网络文本对文学审美的最大影响在于让昔日单媒介的“文学”走向了复合多媒介的“艺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网络文学弱化了传统的文学功能,强化了网络文学自身的新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南开大学13春学期《外贸单证实务》在线作业
下一篇 :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网络金融学》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