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13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华师13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它属于
A. 社会主义范畴
B. 资本主义范畴
C. 共产主义范畴
D. 民主主义范畴
满分:2分
2.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满分:2分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属于
A. 非对抗性矛盾
B. 对抗性矛盾
C. 基本上是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D. 基本上是属于对抗性矛盾
满分:2分
4.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兵民是胜利之本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满分:2分
5.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其实质是要不要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满分:2分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第二次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满分:2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A. 1949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B. 1956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C. 1958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D. 1978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满分:2分
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实现国家统一
B. 增强人民凝聚力
C. 加强民族团结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满分:2分
9.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是
A. 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
C. 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
满分:2分
10.以下属于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著作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十大关系》
C. 《新民主主义论》
D. 《反对本本主义》
满分:2分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满分:2分
12.以下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
满分:2分
1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A. 1911年的辛亥革命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满分:2分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最主要是由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C.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D.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满分:2分
15.依法治国的目的是
A.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B. 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D. 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满分:2分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消灭剥削
B. 消除两极分化
C. 加强党的建设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满分:2分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是
A. 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
C. 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
满分:2分
18.“三个代表”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 如何发展生产力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满分:2分
19.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人为本
C.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D. 实行统筹兼顾
满分:2分
2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A. 工农民主专政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集中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满分:2分
2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大特征是()
A. 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B.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
C. 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满分:2分
2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A. 关键抉择
B. 必由之路
C. 重大战略
D. 重要选择
满分:2分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A. 可持续发展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满分:2分
2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A. 外部条件
B. 直接压力
C. 直接动力
D. 间接动力
满分:2分
25.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高标准是
A. 生产力
B. “三个有利于”
C. 实践
D. 人民的满意度
满分:2分
26.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 股份制
B. 公司制
C.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D. 股份合作制
满分:2分
2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2分
2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
A. 生产力标准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提高综合国力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标准
满分:2分
29.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最早做出准确阐述是在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八大
满分:2分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A. 国体
B. 政权组织
C. 政体
D. 民主组织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诚信有爱、充满活力
C. 安定有序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满分:2分
2.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
A.
地主不分田
B.
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
保护中小工商业
D.
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满分:2分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满分:2分
4.
毛泽东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过阐述的重要著作有
A.
《井冈山的斗争》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整顿党的作风》
D.
《学习和时局》
满分:2分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是
A.
不同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量和正确的策略
C.
全国的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D.
正式红军的力量的存在
满分:2分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主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 如何实现共产主义
满分:2分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内容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与艰苦创业
满分:2分
8.在社会主义社会,“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表现为
A.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B.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C. 二者同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范畴
D.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满分:2分
9.以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阶级是
A. 农民阶级
B. 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官僚资产阶级
满分:2分
10.经过20世纪三位伟人领导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位伟人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它属于
A. 社会主义范畴
B. 资本主义范畴
C. 共产主义范畴
D. 民主主义范畴
满分:2分
2.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满分:2分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属于
A. 非对抗性矛盾
B. 对抗性矛盾
C. 基本上是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D. 基本上是属于对抗性矛盾
满分:2分
4.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兵民是胜利之本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满分:2分
5.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其实质是要不要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满分:2分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第二次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满分:2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A. 1949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B. 1956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C. 1958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D. 1978年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满分:2分
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实现国家统一
B. 增强人民凝聚力
C. 加强民族团结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满分:2分
9.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是
A. 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
C. 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
满分:2分
10.以下属于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著作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十大关系》
C. 《新民主主义论》
D. 《反对本本主义》
满分:2分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满分:2分
12.以下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
满分:2分
1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A. 1911年的辛亥革命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满分:2分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最主要是由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C.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D.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满分:2分
15.依法治国的目的是
A.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B. 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D. 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满分:2分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消灭剥削
B. 消除两极分化
C. 加强党的建设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满分:2分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是
A. 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
C. 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
满分:2分
18.“三个代表”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 如何发展生产力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满分:2分
19.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人为本
C.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D. 实行统筹兼顾
满分:2分
2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A. 工农民主专政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集中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满分:2分
2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大特征是()
A. 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B.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
C. 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满分:2分
2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A. 关键抉择
B. 必由之路
C. 重大战略
D. 重要选择
满分:2分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A. 可持续发展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满分:2分
2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A. 外部条件
B. 直接压力
C. 直接动力
D. 间接动力
满分:2分
25.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高标准是
A. 生产力
B. “三个有利于”
C. 实践
D. 人民的满意度
满分:2分
26.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 股份制
B. 公司制
C.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D. 股份合作制
满分:2分
2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2分
2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
A. 生产力标准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提高综合国力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标准
满分:2分
29.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最早做出准确阐述是在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八大
满分:2分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A. 国体
B. 政权组织
C. 政体
D. 民主组织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诚信有爱、充满活力
C. 安定有序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满分:2分
2.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
A.
地主不分田
B.
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
保护中小工商业
D.
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满分:2分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满分:2分
4.
毛泽东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过阐述的重要著作有
A.
《井冈山的斗争》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整顿党的作风》
D.
《学习和时局》
满分:2分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是
A.
不同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量和正确的策略
C.
全国的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D.
正式红军的力量的存在
满分:2分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主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 如何实现共产主义
满分:2分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内容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自力更生与艰苦创业
满分:2分
8.在社会主义社会,“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表现为
A.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B.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C. 二者同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范畴
D.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满分:2分
9.以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阶级是
A. 农民阶级
B. 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官僚资产阶级
满分:2分
10.经过20世纪三位伟人领导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位伟人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华中师范大学13秋《论文写作》在线作业答案
下一篇 : 华中师范大学13秋《计算机基础》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