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刑法学(1)1005》14秋在线作业1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刑法学(1)1005 2015-03-17 21:59:06
《刑法学(1)1005》14秋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奥鹏学习网(aopeng123.cn) 发布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
A. 必然因果关系
B. 偶然因果关系
C.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3.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 )
A.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
B. 违禁品
C.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D. 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下列量刑情节中,可在法定刑范围以外裁量刑罚的是( )
A. 从轻处罚情节
B. 从重处罚情节
C. 减轻处罚情节
D. 免除处罚情节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6. 意外事件不是犯罪,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人的行为缺乏构成犯罪的( )。
A. 主体要件
B. 客体要件
C. 主观要件
D. 客观要件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7. 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自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杀人
D. 不构成犯罪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8. 某甲实施抢劫行为后,在家人的劝说及陪同下,前往当地的公安机关如实交待了自己抢劫的全部事实,并表示愿接受国家的惩罚。某甲的行为属于( )
A. 一般自首
B. 立功
C. 不是自首
D. 特别自首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9.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
A.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
B.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
C.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
D.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
A. 不负刑事责任
B. 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2. 在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要件是犯罪( )。
A. 主体要件
B. 客体要件
C. 客观要件
D. 主观要件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3. 王某将赵某杀死后逃往外地,因惧怕从重处罚,就给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打了一个电话,如实交待了自己所犯的杀人罪行。王某在投案自首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王某的行为( )。
A. 属于立功表现
B. 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C. 犯罪的结果不同
D. 犯罪行为不同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4.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刑法典
B.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C.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5.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 )不同。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 危害结果的内容
C.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7.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8. 犯罪的根本特征是(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主观罪过性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9. 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甲数罪并罚,可判处( )。
A. 有期徒刑8年
B. 有期徒刑20年
C. 有期徒刑23年
D. 无期徒刑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0.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依法( )。
A.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可以免除处罚
D. 应当免除处罚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1. 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 )。
A. 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B. 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 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 不按犯罪处理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2. 甲犯某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的追诉期为( )
A. 20年
B. 15年
C. 10年
D. 5年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3. 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 )不同。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 危害结果的内容
C.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4. 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
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间接故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 )。
A. 构成盗窃枪支罪
B. 构成盗窃罪
C. 构成抢夺罪
D. 构成抢夺枪支罪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6. 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
A. 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 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 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7. 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
A. 犯罪预备
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8. 甲欲杀害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着一条小河举枪向乙射击,由于距 离较远,光线较暗,甲对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还是抠动扳机向乙射击,此时,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9. 犯罪构成是犯罪的( )。
A. 标准
B. 形式
C. 内容
D. 表现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30.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中。
A. 过失犯罪
B. 故意犯罪
C. 直接故意犯罪
D. 间接故意犯罪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刑法学(1)1005》14秋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奥鹏学习网(aopeng123.cn) 发布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概括各国处理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主要有(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 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3.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
A.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 鲜明的阶级性
C. 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4.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A. 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5.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故意杀人罪
B. 抢劫罪
C. 贩卖毒品罪
D. 放火罪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6. 甲意图杀死其妻,误以碱面为砒霜放入其妻粥中,其妻安燃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
A. 对象错误
B. 故意犯罪
C. 意外事件
D. 手段错误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7. 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A. 刑法典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法规范
D.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8. 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9. 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B. 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当负刑事责任
C. 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D. 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0. 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李某( )。
A. 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
B. 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C. 是教唆犯
D. 是间接实行犯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1. 下列情况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 )
A.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
B. 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
C.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D. 盗窃他人财物引起被害人自杀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2. 下列情形,哪几种根据犯罪的规定,实现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 甲行贿,但因情节较轻,被免予刑罚处罚
B. 乙盗窃5000元手表一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C. 丙诈骗1000元,经过十年,因超过诉讼时效,公安机关不再追究
D. 丁是一外国大使馆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因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3.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
A. 目的相同
B. 行为的对象相同
C. 前提相同
D. 危害来源相同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4.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 )。
A. 不满14周岁的人
B. 又聋又哑的人
C. 生理性醉酒的人
D. 病理性醉酒的人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5. 处断的一罪包括 ( )。
A. 结果加重犯
B. 吸收犯
C. 牵连犯
D. 连续犯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6. 下述哪些情况属于犯罪中止( )
A. 甲向乙开一枪,未打中乙,甲害怕被抓而放弃犯罪
B.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 盗窃后主动返还赃物
D. 主动抢救被害人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7.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A. 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8.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 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但张三服毒后坐飞机去外地出差,8时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B. 乙欲杀其仇人赵某,在河边对其砍了10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赵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2小时后,赵某自己醒来,误将沙砾吸入喉咙,窒息死亡。赵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故意伤害田某,田某受轻伤入院治疗,当晚医院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田某被烧死,丙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无须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D. 丁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李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丁即将其扔下深渊。事后查明:李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19. 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 )。
A. 公安部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20.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
A.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B.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李仍然构成抢劫罪,共同抢劫数额是3000元
C. 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盗窃罪预备
D. 行为人A邀约B一起去教训C,由于B早已对C恨之入骨,欣然答应,且心中暗暗有了杀害C的意思,但未将此意告诉A。第二天,二人共同去C的住处。进入C的房间后,B基于杀人的故意,A本着伤害的故意对C实施暴力,C很快死亡。A构成故意伤害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人成立共同犯罪,而且都要对死亡结果负责
需要购买答案的联系QQ:79691519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