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15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32.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学家是 ( )。 (满分:4)
A. 泰勒
B. 法约尔
C. 梅奥
D. 伯格
2.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 (满分:4)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3.97.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满分:4)
A. 认知要素
B. 评价要素
C. 情感要素
D. 行为倾向要素
4.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 (满分:4)
A. 职业障碍
B. 地位障碍
C. 组织结构障碍
D. 认识障碍
5.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满分:4)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模拟性
D. 选择性
6.7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 (满分:4)
A. 情境性
B. 固执性
C. 稳定性
D. 持久性
7.24.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一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满分:4)
A. 电器实验
B. 梅奥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照明实验
8.8.社会测量法是由(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满分:4)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9.167.(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 (满分:4)
A. 从众倾向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助长作用
10.168.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称为群体规范。 (满分:4)
A. 群体纪律
B. 心理倾向
C. 行为准则
D. 群体情感
二、多选题:
1.140.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 (满分:3)
A. 互惠互利
B. 性别相悦
C. 品质吸引
D. 交往情景
E. 情感诱发
2.10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 )等方面。 (满分:3)
A. 社会环境影响
B. 家庭影响
C. 同伴影响
D. 团体影响
E. 模仿学习
3.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4.41.在下列人物当中,( )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满分:3)
A. 泰勒
B. 勒温
C. 法约尔
D. 韦伯
5.81.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 (满分:3)
A. 理想
B. 能力
C. 性格
D. 人生观
E. 爱好
6.49.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将人类的行为分为( )。 (满分:3)
A. 个人行为
B. 群体行为
C. 团体行为
D. 组织行为
7.18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 (满分:3)
A. 明确的规章制度
B. 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 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 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 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8.141.促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满分:3)
A. 兴趣爱好的改变
B. 社会角色的变化
C. 知识经验的增长
D. 生活环境的变化
E. 观念的改变
9.188.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从众现象产生的因素有( )。 (满分:3)
A. 心理特征
B. 情境特征
C. 时间特征
D. 群体特征
E. 个人特征
10.4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 )。 (满分:3)
A. 赫茨伯格
B. 巴贝奇
C. 亚当·斯密
D. 泰勒
三、判断题:
1.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60.“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的功利性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163.在对行为解释上,对自己成功归因于自身,对他人成功归因于外部条件,这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53.在生活中,爱情与友谊属于典型的个人性人际关系(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116.以费斯汀格为代表的态度改变理论是平衡理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4.同社会测量法相比,参照测量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出人际关系(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52.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国人往往感到裁判对中国队不公平,这一现象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57.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19.按照费斯汀格的观点,要想巩固人的原有态度,应避免使他做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5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11.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 (满分:4)
A. 法约尔
B. 泰勒
C. 韦伯
D. 梅奥
2.58.(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满分:4)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3.15.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 )。 (满分:4)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4.175.( )是指接受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进行核实。 (满分:4)
A. 编码
B. 传输
C. 解码
D. 反馈
5.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满分:4)
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1
6.25.( )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满分:4)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罗利斯伯格
7.78.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满分:4)
A. 巴甫洛夫
B. 盖伦
C. 培因
D. 希波克拉底
8.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满分:4)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勒温
9.24.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一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满分:4)
A. 电器实验
B. 梅奥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照明实验
10.173.“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说的是决策应遵循的( )。 (满分:4)
A. 可行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二、多选题:
1.18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包括( )。 (满分:3)
A. 物质利益的影响
B. 正式组织目标
C. 心理特征的影响
D. 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的影响
E. 思想感情的影响
2.81.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 (满分:3)
A. 理想
B. 能力
C. 性格
D. 人生观
E. 爱好
3.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满分:3)
A.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 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 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4.62.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满分:3)
A.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 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 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 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 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5.37.以下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 (满分:3)
A. 兴趣
B. 气质
C. 信念
D. 知觉
E. 世界观
6.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7.190.群体决策中存在的特殊现象包括( )。 (满分:3)
A. 从众现象
B. 平均化倾向
C. 群体思维
D. 极端化现象
E. 求同倾向
8.185.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或效益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 )。 (满分:3)
A. 混合型
B. 消极型
C. 破坏型
D. 中间型
E. 积极型
9.50.(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满分:3)
A. 能力
B. 性格
C. 兴趣
D. 信念
E. 价值观
10.66.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 (满分:3)
A. 相貌
B. 心理需要
C. 知名度
D. 自我展示
E. 魅力
三、判断题:
1.94.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64.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交往的接纳与拒绝是相互的,这也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61.一般说来,警察与违章者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人际关系讨论的范围(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92.个性的动力结构又称为个性倾向性结构,是个性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个性发展的原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114.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许声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声力量要大得多,这符合态度形成理论之一——学习论中的强化理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相似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11.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99.同首属群体相比,次属群体规模大,其运转依赖于社会角色关系,成员分工明确(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5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171.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满分:4)
A.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2.78.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满分:4)
A. 巴甫洛夫
B. 盖伦
C. 培因
D. 希波克拉底
3.167.(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 (满分:4)
A. 从众倾向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助长作用
4.26.第一个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的是( )。 (满分:4)
A. 霍桑
B. 梅奥
C. 罗利斯伯格
D. 勒温
5.27.( )学说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的领域中。 (满分:4)
A. 科学管理
B. 人际关系
C. 群体动力
D. 需要层次
6.23.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满分:4)
A. 梅奥
B. 霍桑
C. 泰勒
D. 麦格雷戈
7.20.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的是( )。 (满分:4)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C. 莉莲·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8.79.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 )对应着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 (满分:4)
A. 强、平衡、灵活的活泼型
B. 强、平衡、不灵活的安静型
C. 强、不平衡的不可遏制型
D. 弱、不平衡的弱型
9.129.“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满分:4)
A. 反向驱动
B. 离向驱动
C. 同向驱动
D. 利益驱动
10.7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 (满分:4)
A. 情境性
B. 固执性
C. 稳定性
D. 持久性
二、多选题:
1.50.(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满分:3)
A. 能力
B. 性格
C. 兴趣
D. 信念
E. 价值观
2.66.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 (满分:3)
A. 相貌
B. 心理需要
C. 知名度
D. 自我展示
E. 魅力
3.82.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 )。 (满分:3)
A. 情绪体验时间长短
B. 情绪体验指向于内或外
C. 注意集中程度
D. 意志努力程度
E. 情绪体验的强弱
4.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5.189.影响士气的因素包括( )。 (满分:3)
A. 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
B. 合理的经济报酬以及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
C. 对工作的满足感
D. 有优秀的管理人员
E. 良好的意见沟通
6.88.在理解性格与气质关系上,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3)
A. 气质能左右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和强度
B. 性格是在气质类型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C. 气质类型能够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D.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E.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也无明显优劣之差异
7.187.群体规范通常是在( )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满分:3)
A. 顺应
B. 强化
C. 暗示
D. 顺从
E. 模仿
8.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满分:3)
A.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 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 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9.106.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观因素包括被说服者个体的( )。 (满分:3)
A. 自尊心
B. 所处环境
C. 需要
D. 性格
E. 性别
10.36.个性主要包括( )。 (满分:3)
A. 个性倾向性
B. 个性心理特征
C. 自我意识
D. 领导心理
E. 管理心理
三、判断题:
1.111.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13.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喜欢B的程度越高,不一致时就越不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122.媒体主动报道比企业打广告效果好,这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沟通问题(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51.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中国人几乎难以与一个巴西人成为朋友,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接近性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7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9.伯恩(D·Byrne,1971)“吸引的范例”研究表明,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并不决定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26.在劝说过程中,若情境中有某些因素引发听者分心,就会影响劝说的效果。如果引起分心的刺激过强,使目标靶完全听不到劝说信息,那么劝说也就等于没有发生。这一生活中的常识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198.家庭、邻里、同龄伙伴都属于群体心理中的次属群体(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47.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熟悉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一、单选题:
1.32.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学家是 ( )。 (满分:4)
A. 泰勒
B. 法约尔
C. 梅奥
D. 伯格
2.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 (满分:4)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3.97.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满分:4)
A. 认知要素
B. 评价要素
C. 情感要素
D. 行为倾向要素
4.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 (满分:4)
A. 职业障碍
B. 地位障碍
C. 组织结构障碍
D. 认识障碍
5.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满分:4)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模拟性
D. 选择性
6.7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 (满分:4)
A. 情境性
B. 固执性
C. 稳定性
D. 持久性
7.24.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一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满分:4)
A. 电器实验
B. 梅奥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照明实验
8.8.社会测量法是由(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满分:4)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9.167.(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 (满分:4)
A. 从众倾向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助长作用
10.168.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称为群体规范。 (满分:4)
A. 群体纪律
B. 心理倾向
C. 行为准则
D. 群体情感
二、多选题:
1.140.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 (满分:3)
A. 互惠互利
B. 性别相悦
C. 品质吸引
D. 交往情景
E. 情感诱发
2.10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 )等方面。 (满分:3)
A. 社会环境影响
B. 家庭影响
C. 同伴影响
D. 团体影响
E. 模仿学习
3.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4.41.在下列人物当中,( )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满分:3)
A. 泰勒
B. 勒温
C. 法约尔
D. 韦伯
5.81.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 (满分:3)
A. 理想
B. 能力
C. 性格
D. 人生观
E. 爱好
6.49.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将人类的行为分为( )。 (满分:3)
A. 个人行为
B. 群体行为
C. 团体行为
D. 组织行为
7.18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 (满分:3)
A. 明确的规章制度
B. 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 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 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 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8.141.促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满分:3)
A. 兴趣爱好的改变
B. 社会角色的变化
C. 知识经验的增长
D. 生活环境的变化
E. 观念的改变
9.188.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从众现象产生的因素有( )。 (满分:3)
A. 心理特征
B. 情境特征
C. 时间特征
D. 群体特征
E. 个人特征
10.4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 )。 (满分:3)
A. 赫茨伯格
B. 巴贝奇
C. 亚当·斯密
D. 泰勒
三、判断题:
1.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60.“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的功利性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163.在对行为解释上,对自己成功归因于自身,对他人成功归因于外部条件,这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53.在生活中,爱情与友谊属于典型的个人性人际关系(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116.以费斯汀格为代表的态度改变理论是平衡理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4.同社会测量法相比,参照测量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出人际关系(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52.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国人往往感到裁判对中国队不公平,这一现象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57.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19.按照费斯汀格的观点,要想巩固人的原有态度,应避免使他做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5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11.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 (满分:4)
A. 法约尔
B. 泰勒
C. 韦伯
D. 梅奥
2.58.(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满分:4)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3.15.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 )。 (满分:4)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4.175.( )是指接受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进行核实。 (满分:4)
A. 编码
B. 传输
C. 解码
D. 反馈
5.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满分:4)
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1
6.25.( )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满分:4)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罗利斯伯格
7.78.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满分:4)
A. 巴甫洛夫
B. 盖伦
C. 培因
D. 希波克拉底
8.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满分:4)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勒温
9.24.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一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满分:4)
A. 电器实验
B. 梅奥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照明实验
10.173.“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说的是决策应遵循的( )。 (满分:4)
A. 可行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二、多选题:
1.18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包括( )。 (满分:3)
A. 物质利益的影响
B. 正式组织目标
C. 心理特征的影响
D. 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的影响
E. 思想感情的影响
2.81.以下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的是( )。 (满分:3)
A. 理想
B. 能力
C. 性格
D. 人生观
E. 爱好
3.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满分:3)
A.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 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 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4.62.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满分:3)
A.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 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 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 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 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5.37.以下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 (满分:3)
A. 兴趣
B. 气质
C. 信念
D. 知觉
E. 世界观
6.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7.190.群体决策中存在的特殊现象包括( )。 (满分:3)
A. 从众现象
B. 平均化倾向
C. 群体思维
D. 极端化现象
E. 求同倾向
8.185.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或效益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 )。 (满分:3)
A. 混合型
B. 消极型
C. 破坏型
D. 中间型
E. 积极型
9.50.(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满分:3)
A. 能力
B. 性格
C. 兴趣
D. 信念
E. 价值观
10.66.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 (满分:3)
A. 相貌
B. 心理需要
C. 知名度
D. 自我展示
E. 魅力
三、判断题:
1.94.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64.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交往的接纳与拒绝是相互的,这也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61.一般说来,警察与违章者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人际关系讨论的范围(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92.个性的动力结构又称为个性倾向性结构,是个性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个性发展的原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114.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许声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声力量要大得多,这符合态度形成理论之一——学习论中的强化理论(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相似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11.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99.同首属群体相比,次属群体规模大,其运转依赖于社会角色关系,成员分工明确(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5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171.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满分:4)
A.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2.78.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满分:4)
A. 巴甫洛夫
B. 盖伦
C. 培因
D. 希波克拉底
3.167.(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 (满分:4)
A. 从众倾向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助长作用
4.26.第一个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的是( )。 (满分:4)
A. 霍桑
B. 梅奥
C. 罗利斯伯格
D. 勒温
5.27.( )学说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的领域中。 (满分:4)
A. 科学管理
B. 人际关系
C. 群体动力
D. 需要层次
6.23.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满分:4)
A. 梅奥
B. 霍桑
C. 泰勒
D. 麦格雷戈
7.20.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的是( )。 (满分:4)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C. 莉莲·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8.79.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 )对应着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 (满分:4)
A. 强、平衡、灵活的活泼型
B. 强、平衡、不灵活的安静型
C. 强、不平衡的不可遏制型
D. 弱、不平衡的弱型
9.129.“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满分:4)
A. 反向驱动
B. 离向驱动
C. 同向驱动
D. 利益驱动
10.7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很大的( )。 (满分:4)
A. 情境性
B. 固执性
C. 稳定性
D. 持久性
二、多选题:
1.50.(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满分:3)
A. 能力
B. 性格
C. 兴趣
D. 信念
E. 价值观
2.66.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 (满分:3)
A. 相貌
B. 心理需要
C. 知名度
D. 自我展示
E. 魅力
3.82.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 )。 (满分:3)
A. 情绪体验时间长短
B. 情绪体验指向于内或外
C. 注意集中程度
D. 意志努力程度
E. 情绪体验的强弱
4.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 (满分:3)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5.189.影响士气的因素包括( )。 (满分:3)
A. 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
B. 合理的经济报酬以及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
C. 对工作的满足感
D. 有优秀的管理人员
E. 良好的意见沟通
6.88.在理解性格与气质关系上,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3)
A. 气质能左右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和强度
B. 性格是在气质类型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C. 气质类型能够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D.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E.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也无明显优劣之差异
7.187.群体规范通常是在( )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满分:3)
A. 顺应
B. 强化
C. 暗示
D. 顺从
E. 模仿
8.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满分:3)
A.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 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 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9.106.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观因素包括被说服者个体的( )。 (满分:3)
A. 自尊心
B. 所处环境
C. 需要
D. 性格
E. 性别
10.36.个性主要包括( )。 (满分:3)
A. 个性倾向性
B. 个性心理特征
C. 自我意识
D. 领导心理
E. 管理心理
三、判断题:
1.111.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118.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113.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喜欢B的程度越高,不一致时就越不紧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122.媒体主动报道比企业打广告效果好,这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沟通问题(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151.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中国人几乎难以与一个巴西人成为朋友,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接近性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7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149.伯恩(D·Byrne,1971)“吸引的范例”研究表明,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并不决定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126.在劝说过程中,若情境中有某些因素引发听者分心,就会影响劝说的效果。如果引起分心的刺激过强,使目标靶完全听不到劝说信息,那么劝说也就等于没有发生。这一生活中的常识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198.家庭、邻里、同龄伙伴都属于群体心理中的次属群体(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147.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说的是人际吸引条件中的熟悉因素的影响(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东北大学15春《管理文秘》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