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答案:C
标准答案:C
2.第4题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答案:B
标准答案:B
3.第9题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
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2题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答案:D
标准答案:D
5.第13题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6.第1题
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
答案:
口语
标准答案:
口语
7.第2题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8.第5题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音、形、义结合。
答案:
以形表义
标准答案:
以形表义
9.第14题
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
答案:
教学方式
标准答案:
教学方式
10.第15题
()是检验对内容标准的达成度。
答案:
评价
标准答案:
评价
11.第7题
分散识字
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9.0
12.第10题
10、语文
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标准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题目分数:9.0
13.第17题
情景识字法
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标准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题目分数:10.0
14.第6题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
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标准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15.第8题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答案:
对
标准答案:
对
16.第11题
中国的学校大概产生于夏代,那时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答案:
对
标准答案:
对
17.第16题
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答案:
错,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1.第3题
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
B.情景性
C.自主性
D. 复杂性
答案:B
标准答案:B
2.第9题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
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答案:D
标准答案:D
3.第10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2题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答案:D
标准答案:D
5.第17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答案:B
标准答案:B
6.第1题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语文素养
标准答案:
语文素养
7.第6题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音、形、义结合。
答案:
以形表义
标准答案:
以形表义
8.第7题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9.第13题
()是检验对内容标准的达成度。
答案:
评价
标准答案:
评价
10.第15题
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_________主文、丰子恺插画。
答案:
叶圣陶
标准答案:
叶圣陶
11.第4题
合作学习
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标准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题目分数:9.0
12.第8题
阅读教学
答案:
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
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题目分数:10.0
13.第11题
10、语文
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标准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题目分数:9.0
14.第2题
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
答案:
错,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不仅低效,而且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标准答案:
错,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不仅低效,而且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15.第5题
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标准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16.第14题
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
答案:
1、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标准答案:
1、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17.第16题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答案:
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1.第8题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
B.表达
C.阅读
D.听说
答案:C
标准答案:C
2.第12题
()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3.第13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5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答案:C
标准答案:C
5.第16题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6.第1题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答案:
评价
标准答案:
评价
7.第4题
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
答案:
阅读
标准答案:
阅读
8.第5题
培根说:“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标准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9.第9题
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继承了清末的文学家王筠运用汉字规律指导识字教学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发现了汉子的形声规律,最后以____________作为集中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答案:
基本字带字
标准答案:
基本字带字
10.第10题
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学生 、 。
答案:
教师 文本
标准答案:
教师 文本
11.第7题
阅读教学
答案:
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
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题目分数:8.0
12.第14题
口语交际
答案: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标准答案: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题目分数:8.0
13.第17题
10、语文
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标准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题目分数:9.0
14.第2题
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标准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15.第3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
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准答案:
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第6题
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答案:
对
标准答案:
对
17.第11题
成就水平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水平的简略描述。
答案:
对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