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5春《政治综合》在线作业答案

所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目:政治综合 2015-04-08 12:16:45
北航15春《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满分:4)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4)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满分:4)
    A. 宗教思想
    B. 政治思想
    C. 艺术
    D. 道德
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满分:4)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满分:4)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6.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满分:4)
    A.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 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 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4)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满分:4)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9.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满分:4)
    A.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 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10.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满分:4)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1.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满分:4)
    A. 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C. 国体
    D. 意识形态
12.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          (满分:4)
    A. 唯理论的错误
    B. 经验论的错误
    C. 感觉论的错误
    D. 实证论的错误
1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满分:4)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14.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满分:4)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5.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满分:4)
    A. 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
    B. 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 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 是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16.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          (满分:4)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 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多选题:
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满分:4)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即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满分:4)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满分:4)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4.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满分:4)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学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    )。          (满分:4)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6.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满分:4)
    A. 形式主义
    B. 形式虚无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北航《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满分:4)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满分:4)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满分:4)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满分:4)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5.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满分:4)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满分:4)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7.科学证明,人脑是(    )。          (满分:4)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满分:4)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9.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满分:4)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10.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          (满分:4)
    A. 唯理论的错误
    B. 经验论的错误
    C. 感觉论的错误
    D. 实证论的错误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满分:4)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4)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3.哲学的两大阵营是(    )。          (满分:4)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满分:4)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满分:4)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16.社会基本矛盾是(    )。          (满分:4)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多选题:
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满分:4)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2.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满分:4)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满分:4)
    A. 三思而后行
    B. 弱肉强食
    C. 趋利避害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4.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满分:4)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
    D. 生产关系
5.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满分:4)
    A. 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 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 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 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6.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满分:4)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北航《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
1.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满分:4)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2.阶级的产生是(    )。          (满分:4)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满分:4)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4.“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满分:4)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满分:4)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4)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7.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          (满分:4)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 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满分:4)
    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9.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满分:4)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0.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指(    )。          (满分:4)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社会.自然及自身的主人
    B. 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从而实现了自由
    C. 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了自由
    D. 人们实现了绝对自由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满分:4)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满分:4)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1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满分:4)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1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满分:4)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5.意识是(    )。          (满分:4)
    A.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 人类独有的现象
    D. 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16.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满分:4)
    A. 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
    C. 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 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满分:4)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2.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满分:4)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满分:4)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满分:4)
    A. 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 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 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 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5.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满分:4)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4)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