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5春学期《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按照里昂惕夫的劳动力不同质论,如果考虑到美国劳动力的效率问题,美国实际上是一个( )。 (满分:4)
A. 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
B.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C. 自然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D. 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2.成员国除了相互间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 (满分:4)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3.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正式生效于( )。 (满分:4)
A. 1993年12月15日
B. 1994年4月15日
C. 1995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4.绝对优势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 (满分:4)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5.国际贸易产生于( ) (满分:4)
A. 原始社会初期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6.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哪种权利。( ) (满分:4)
A. 政治
B. 经济
C. 法律
D. 社会
7.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弱,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从中获益。这种观点来自于(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8.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的某项产品由过去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国家进口,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9.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满分:4)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10.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二、多选题:
1.按贷款偿还期限的长短,出口信贷可分为( )。 (满分:4)
A. 短期出口信贷
B. 中期出口信贷
C. 长期出口信贷
D. 不定期出口信贷
2.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 (满分:4)
A. 保护贸易政策
B. 贸易自由化政策
C. 对面向出口的企业提供优惠
D. 给予进口替代工业优惠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分工( )。 (满分:4)
A. 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
B. 从垂直型的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的分工
C. 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D. 从按照产品所进行的分工发展为按照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工
4.战后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燃料贸易一直迅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其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
B. 1973年和1979年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
C. 战后大量合成材料的出现增加了石油需求
同时减少了对天然原料的需求
D. 发达国家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下降
5.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论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6.产业内贸易理论综合了哪三个理论来解释工业国家之间产业内部贸易大量产生的原因:( )。 (满分:4)
A. 产品差异论
B. 需求相似论
C. 相互需求
D. 规模经济
7.出口补贴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 (满分:4)
A. 政府补贴
B. 协会补贴
C. 直接补贴
D. 间接补贴
8.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政局不稳
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 能源危机的爆发
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9.根据经济上结合程度的不同,国际经济一体化可分为( )。 (满分:4)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10.国际分工( )。 (满分:4)
A. 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B. 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C. 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D. 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出现的
三、判断题:
1.间接补贴,指出口某种商品时,由政府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和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世界石油消费量正趋于下降,进口也不断减少,而且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使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转为下降。这种说法(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外汇倾销是国家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国外倾销商品的一种特殊措施。(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运用,它在理论上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吉大15春学期《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最基本的变化,是两大类商品贸易的变化,即( )。 (满分:4)
A.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B.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升
C.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升
D.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2.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满分:4)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3.国际贸易产生于( ) (满分:4)
A. 原始社会初期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4.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弱,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从中获益。这种观点来自于(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5.绝对优势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 (满分:4)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6.采取鼓励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使国内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的贸易发展战略是( )。 (满分:4)
A. 初级产品出口
B. 出口信贷
C. 进口替代
D. 出口导向
7.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 (满分:4)
A. 1948年1月1日
B. 1995年1月1日
C. 1994年1月1日
D. 1999年1月15日
8.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9.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 (满分:4)
A. 哈罗德
B. 李斯特
C. 诺克斯
D. 罗伯特逊
10.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正式生效于( )。 (满分:4)
A. 1993年12月15日
B. 1994年4月15日
C. 1995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二、多选题:
1.出口补贴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 (满分:4)
A. 政府补贴
B. 协会补贴
C. 直接补贴
D. 间接补贴
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B.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C. 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D. 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3.当前世界三大经济区是指( )。 (满分:4)
A. 欧洲联盟
B. 欧洲经济区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政局不稳
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 能源危机的爆发
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5.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有( )。 (满分:4)
A. 初级产品出口
B. 出口信贷
C. 进口替代
D. 出口导向
6.世贸组织的宗旨包括( )。 (满分:4)
A. 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
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B.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C.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对世界贸易的最优利用
保护和维护环境
D. 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7.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的职能包括( )。 (满分:4)
A. 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代行部长会议职能
B. 争议解决机构
C. 多边贸易谈判机构
D.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
8.出口信贷主要有两种,即( )。 (满分:4)
A. 卖方信贷
B. 买方信贷
C. 银行信贷
D. 商业信贷
9.在下列建立关税同盟产生的经济效果中,属于动态效果的有( )。 (满分:4)
A. 贸易创造
B. 贸易转移
C. 竞争效应
D. 规模经济
10.关于战后世界制成品贸易商品结构的突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B.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C.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D.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的产生早于国家的产生。(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和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世界石油消费量正趋于下降,进口也不断减少,而且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使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转为下降。这种说法(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居支配地位。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这说明,当今国际贸易仍然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一、单选题:
1.按照里昂惕夫的劳动力不同质论,如果考虑到美国劳动力的效率问题,美国实际上是一个( )。 (满分:4)
A. 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
B.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C. 自然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D. 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2.成员国除了相互间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 (满分:4)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3.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正式生效于( )。 (满分:4)
A. 1993年12月15日
B. 1994年4月15日
C. 1995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4.绝对优势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 (满分:4)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5.国际贸易产生于( ) (满分:4)
A. 原始社会初期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6.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哪种权利。( ) (满分:4)
A. 政治
B. 经济
C. 法律
D. 社会
7.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弱,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从中获益。这种观点来自于(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8.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的某项产品由过去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国家进口,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9.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满分:4)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10.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二、多选题:
1.按贷款偿还期限的长短,出口信贷可分为( )。 (满分:4)
A. 短期出口信贷
B. 中期出口信贷
C. 长期出口信贷
D. 不定期出口信贷
2.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 (满分:4)
A. 保护贸易政策
B. 贸易自由化政策
C. 对面向出口的企业提供优惠
D. 给予进口替代工业优惠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分工( )。 (满分:4)
A. 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
B. 从垂直型的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的分工
C. 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D. 从按照产品所进行的分工发展为按照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工
4.战后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燃料贸易一直迅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其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
B. 1973年和1979年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
C. 战后大量合成材料的出现增加了石油需求
同时减少了对天然原料的需求
D. 发达国家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下降
5.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论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6.产业内贸易理论综合了哪三个理论来解释工业国家之间产业内部贸易大量产生的原因:( )。 (满分:4)
A. 产品差异论
B. 需求相似论
C. 相互需求
D. 规模经济
7.出口补贴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 (满分:4)
A. 政府补贴
B. 协会补贴
C. 直接补贴
D. 间接补贴
8.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政局不稳
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 能源危机的爆发
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9.根据经济上结合程度的不同,国际经济一体化可分为( )。 (满分:4)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10.国际分工( )。 (满分:4)
A. 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B. 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C. 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D. 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出现的
三、判断题:
1.间接补贴,指出口某种商品时,由政府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和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世界石油消费量正趋于下降,进口也不断减少,而且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使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转为下降。这种说法(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外汇倾销是国家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国外倾销商品的一种特殊措施。(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运用,它在理论上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吉大15春学期《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最基本的变化,是两大类商品贸易的变化,即( )。 (满分:4)
A.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B.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升
C.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升
D.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2.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满分:4)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3.国际贸易产生于( ) (满分:4)
A. 原始社会初期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4.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弱,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从中获益。这种观点来自于( )。 (满分:4)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5.绝对优势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 (满分:4)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6.采取鼓励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使国内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的贸易发展战略是( )。 (满分:4)
A. 初级产品出口
B. 出口信贷
C. 进口替代
D. 出口导向
7.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 (满分:4)
A. 1948年1月1日
B. 1995年1月1日
C. 1994年1月1日
D. 1999年1月15日
8.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这种效果称为( )。 (满分:4)
A. 贸易创造效果
B. 贸易转移效果
C. 贸易扩大效果
D. 贸易开辟效果
9.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 (满分:4)
A. 哈罗德
B. 李斯特
C. 诺克斯
D. 罗伯特逊
10.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正式生效于( )。 (满分:4)
A. 1993年12月15日
B. 1994年4月15日
C. 1995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二、多选题:
1.出口补贴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 (满分:4)
A. 政府补贴
B. 协会补贴
C. 直接补贴
D. 间接补贴
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B.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C. 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D. 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3.当前世界三大经济区是指( )。 (满分:4)
A. 欧洲联盟
B. 欧洲经济区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世界政局不稳
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 能源危机的爆发
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5.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有( )。 (满分:4)
A. 初级产品出口
B. 出口信贷
C. 进口替代
D. 出口导向
6.世贸组织的宗旨包括( )。 (满分:4)
A. 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
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B.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C.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对世界贸易的最优利用
保护和维护环境
D. 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7.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的职能包括( )。 (满分:4)
A. 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代行部长会议职能
B. 争议解决机构
C. 多边贸易谈判机构
D.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
8.出口信贷主要有两种,即( )。 (满分:4)
A. 卖方信贷
B. 买方信贷
C. 银行信贷
D. 商业信贷
9.在下列建立关税同盟产生的经济效果中,属于动态效果的有( )。 (满分:4)
A. 贸易创造
B. 贸易转移
C. 竞争效应
D. 规模经济
10.关于战后世界制成品贸易商品结构的突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B.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C.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D.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的产生早于国家的产生。(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和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世界石油消费量正趋于下降,进口也不断减少,而且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使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转为下降。这种说法(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居支配地位。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这说明,当今国际贸易仍然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吉大15春学期《证券投资学》在线作业答案
下一篇 :吉大15春学期《银行会计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