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在线作业题库(21)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德育 2014-05-31 11:30:00

1.第1题

学校德育在实践中基于何种理念、按照何种方式来运作,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

A.德育模式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手段

标准答案:A

2.第2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具有非强制性,其发挥作用的个体内在动因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观念

C.心理意识

D.道德良心

标准答案:D

3.第3题

下列学习指导类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不同指导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的类型是()。

A.品德形成指导、智能发展指导

B.学习指导、课外指导

C.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涯指导、品德形成指导

标准答案:C

4.第4题

在一定意义上,“三岁定终身”所昭示出家庭德育的特点是()。

A.天然性

B.基础性

C.感染性

D.终身性

标准答案:B

5.第5题

在德育情境中,有效的人际互动属于()。

A.体谅情景

B.体验情景

C.实验情景

D.说明情景

标准答案:A

6.第15题

与其它教材的编写一样,编写品德教材的中心工作是()。

A.教科书的编写

B.学生指导用书的编写

C.课程资源开发

D.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

标准答案:A

7.第16题

人际沟通中,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又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的的沟通技能是()。

A.及时反馈

B.设身处地

C.悉心观察

D.耐心倾听

标准答案:D

8.第17题

德育测评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实施阶段

B.反馈阶段

C.准备阶段

D.汇总阶段

标准答案:A

9.第18题

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活动,都具有道德意义。这是因为这些因素和活动都隐含着()。

A.道德价值

B.道德认知

C.道德思想

D.道德知识

标准答案:A

10.第19题

下列蒙学教材中,旨在使学童懂得接人待物之理、明晓为人处世之道的是()。

A.《千字文》

B.《论语》

C.《小学》

D.《急就篇》

标准答案:C

11.第20题

在班级冲突的解决手段中,可以起到抑制冲突、实施自主教育作用的是()。

A.权威掣

B.关系掣

C.惩戒掣

D.后果掣

标准答案:D

12.第21题

由于个体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德育影响的多元性,所以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最大难点是()。

A.德育方法

B.德育实施

C.德育内容

D.德育评价

标准答案:D

13.第22题

下列德育评价功能的具体表现中,体现消极强化特点的是()。

A.对不良品行的弱化

B.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强化

C.对良好效果的教育方案、策略的强化

D.对良好价值观的强化

标准答案:A

14.第33题

班级指导中,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的是()。

A.教导处

B.少先队

C.学生会

D.班主任

标准答案:A

15.第34题

在心理-社会发展中,意志训练,自我控制,能做决定属于的心理阶段是()。

A.勤奋对自卑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主动性对罪疚感

D.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

标准答案:D

16.第45题

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难点是()。

A.德育实践评价

B.德育工作评价

C.学生品德评价

D.教师品德评价

标准答案:C

17.第46题

.既是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同龄人群体

B.社区环境

C.儿童、青少年亚文化

D.大众传媒

标准答案:A

18.第47题

从作为德育专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除了个人道德修养之外,班主任的品德素质还包括()。

A.职业道德素质

B.个人道德知识

C.教师道德价值

D.个人身心素质

标准答案:A

19.第48题

德育的育德功能使教育活动更有利于()。

A.促进个体自我完善

B.满足个体需要

C.帮助个体社会化

D.发展个性

标准答案:A

20.第49题

在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德育手段是()。

A.情景

B.环境

C.榜样

D.语言

标准答案:D

21.第6题

学校德育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22.第7题

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信息化表达方式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内容尤为丰富。

标准答案:错误

23.第8题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情感驱动下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9题

教科书编排的螺旋递进式就是按照内容板块,将各种内容分别分配到不同年级或学习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25.第10题

在学校德育评价中,比较等级评定量表是以团体成员间的相互比较而作出的评定来确定其评定等级的。

标准答案:正确

26.第11题

价值澄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

标准答案:错误

27.第23题

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

标准答案:错误

28.第24题

德育课程如何编制是德育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标准答案:正确

29.第25题

从实践角度看不同范畴的德育内容都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标准答案:正确

30.第26题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惩罚作为德育手段都应当被提倡。

标准答案:错误

31.第27题

对小学教育实践来说,除了各科教学直接隐含指导因素之外,班级指导之职一般由班主任、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力量共同承担。

标准答案:正确

32.第28题

德育通过对个体品德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

33.第29题

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及其年长者言传身教加以实现的,具有天然性的优点,不存在任何局限性。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35题

所有具备道德形态的社会活动都是德育。

标准答案:错误

35.第36题

教导、示范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只要与儿童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无须与家庭生活相联系,也可以做到行之有效。

标准答案:错误

36.第37题

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属于勤分队自卑心理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37.第38题

所有的行为训练都含有道德意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39题

学生教导的德育意义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积极方面视为学生指导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并以惩罚与服从为基本行为取向。

标准答案:错误

39.第40题

由于学校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只要依靠学校内部力量和资源、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完成实施德育的重任。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1题

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既是家庭幸福的一种标志,也是保证家庭德育得以落实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标准答案:正确

41.第12题

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

道德认识就是人们对道德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对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题目分数:3.0

42.第13题

学生指导

标准答案:

所谓学生指导,就是学校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出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由有关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指点、引导。

题目分数:3.0

43.第30题

道德

标准答案: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来调节人与其他存在物之间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题目分数:3.0

44.第42题

德目主义

标准答案:

德目主义也称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和进行直接的道德训练来落实道德教育。

题目分数:3.0

45.第43题

爱国主义教育

标准答案: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奉献教育、国防教育等,培养学习者爱国的思想和感情,并形成和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

题目分数:3.0

46.第14题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通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标准答案: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1分)第二,基于爱心和童心,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往。(1分)第三,营造尊重、平等、公正、合作的育人氛围。(2分)第四,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师德修养。(2分)

47.第31题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标准答案:

个体品德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具有阶段性的连续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过程。因此,实施小学德育应该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2分)(1)强调认知、情感、行为领域并重。(1分)(2)密切道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1分)(3)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进行自我建构。(1分)(4)重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1分)

48.第32题

简述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标准答案:

(1)德育课程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而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活动不能为教材(尤其是教科书)所困,而是要借助教材有创造性地因人、因时、因境施教。(2分)(2)要把握教学素材的道德(或价值)性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师生形式上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内在的道德学习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2分)(3)教师要努力做到将道德(或价值)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相对区分开来,不必过分突出教学目标的意义,而应当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本身。(1分)(4)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示范者的教育意义,并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一种习惯或风格。(1分)

49.第44题

在道德(或价值)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标准答案:

(1)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公民教育相结合原则。(1分)(2)知情行相统一原则。(1分)(3)示范性与拓展性并举原则。(1分)(4)主体互动原则。(1分)(5)循序渐进原则。(1分)(6)因材、因时、因境原则。(1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