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指导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4-06-21 11:10:00
期末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30×1分=30分;
           二、多选题10×2分=20分;
           三、论述题1×20分=20分;
           四、问答题3×10分=30分。
绪论: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观、意识观)
实践
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答案:D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B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内部矛盾  B、普遍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答案:C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重点: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答案:B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答案:ABDE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党的群众路线)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答案:B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
C、政党         D、意识形态
答案:A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重点:
商品二因素(劳动力商品)
劳动二重性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答案:C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作用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答案:D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重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休闲的手段
C、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答案:C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