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A》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现代教育技术A 2014-09-08 18:11:00
华师14年9月《现代教育技术A》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研究主体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研究是一种(B)的研究活动。
A.个体性
B.群众性
C.实践性
D.针对性
满分:2分
2.校园网络最初的概念是以(A)为主。
A.硬件集成
B.教学应用软件集成
C.学习资源
D.学习工具
满分:2分
3.(A)是效能工具。
A.搜索引擎
B.自主测验型工具
C.挑战型工具
D.游戏型工具
满分:2分
4.中心教学资源库主要通过(B)发布节目。
A.前端播出平台
B.辅助教学网络
C.信息管理系统
D.终端接收站点
满分:2分
5.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C)。
A.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满分:2分
6.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满分:2分
7.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B)。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满分:2分
8.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是由(A)提出来的。
A.乔纳森
B.杜威
C.史密斯
D.凯瑞
满分:2分
9.建设校园网的真正目的在于(D)。
A.提高学校硬件配置
B.促进校园现代化
C.展示学校综合实力
D.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高速多媒体网络
满分:2分
10.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C)。
A.基于问题的学习
B.协作式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发现式学习
满分:2分
11.(D)分为基本型和扩展型两种。
A.前端播出平台
B.辅助教学网络
C.信息管理系统
D.终端接收站点
满分:2分
12.(D)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内容中心。
A.前端播出平台
B.辅助教学网络
C.信息管理系统
D.中心教学资源库
满分:2分
13.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参与学习过程,辅导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这是哪种协作学习模式。(A)
A.竞争
B.问题解决
C.角色扮演
D.辩论
满分:2分
14.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D)。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满分:2分
15.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萌芽于(B)。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满分:2分
16.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C)。
A.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满分:2分
17.教育信息资源从狭义上讲主要指(A)
A.教育教学资源
B.国土资源
C.人力资源
D.物力资源
满分:2分
18.第二阶段的校园网的概念是以(C)为主。
A.硬件集成
B.学习资源
C.教学应用软件集成
D.学习工具
满分:2分
19.(D)是信息化社会文明的标志。
A.信息技术
B.知识技能
C.道德修养
D.信息素养
满分:2分
20.无线网络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和(C)的完美结合。
A.光学系统
B.计算机系统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电话网络
满分:2分
、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协作式学习应该具备()方面的特征。
A.协作学习强调学习结果
B.协作式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交往的过程
C.协作式学习环境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D.协作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
满分:2分
2.信息化学习的特点有()。
A.使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
B.使学习内容更具实效性
C.使学习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
D.使学习内容简单化
满分:2分
3.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组成要素有()
A.教学资源
B.基础设施
C.信息化学习资源
D.信息化学习平台与工具
满分:2分
4.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A.视觉教学阶段
B.视听教学阶段
C.视听传播阶段
D.教育技术阶段
满分:2分
5.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有()
A.教学设计不够完善
B.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C.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水平的制约
D.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满分:2分
6.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A.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和组织实施
B.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C.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
D.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满分:2分
7.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包括()。
A.技术层面
B.智力层面
C.认识、态度层面
D.信息素养
满分:2分
8.以下是信息化学习平台与工具的有()。
A.认知工具
B.交流工具
C.效能工具
D.支持评测工具
满分:2分
9.信息化学习方式的主要类型包括()。
A.利用共享资源进行学习
B.在信息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式的学习
C.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满分:2分
10.无线校园网最大的特点是()。
A.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由性和灵活性
B.可以避免大规模铺设网线和固定设备投入
C.适合进行大量双向和多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
D.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
满分:2分
11.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布线、(ABCD)等。
A.交换设备
B.服务器
C.工作站
D.管理服务软件系统
满分:2分
12.学习内容分析可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归类分析法
B.图解分析法
C.层级分析法
D.信息加工分析法
满分:2分
13.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的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分(ABC)三个方面表述。
A.信息素养
B.独立学习
C.社区责任
D.信息技能
满分:2分
1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ABCD)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A.内容
B.形式
C.方法
D.组织
满分:2分
1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ABC)模式实施教学。
A.教学光盘播放点
B.卫星教学收视点
C.卫星教学收视点结合计算机教室
D.混合模式
满分:2分
、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教育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外,还能以网页的形式发布,供所有的网络用户随时访问,不存在传统媒体信息由于复本数量限制所产生的不能获取到信息的现象。(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研究重点。(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3.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是信息素养第一人。(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4.1945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5.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不仅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的交互、虚拟仿真和远程共享等特性,而且知识间的联系是网状的,但其检索方式单调且不多。(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6.PBL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发挥任何作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7.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8.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并称为“主线”的三种教育实践分别是视听教育、程序教学和在教育中引入系统方法。(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9.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创建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专题”的可行性。(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0.无线网络技术是本世纪中期出现的最新的网络技术。(A)—应该上20世纪中期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1.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2.在研究目的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教学过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3.莱尼克斯和沃克认为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4.行动研究法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5.学习内容的广度指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深度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