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刘某是15岁的中学生,盗卖了两辆山地车,获得1500元。关于他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起刑线为1000元,于4月4日起施行。)
A.刘某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的起刑数额,构成犯罪。
B.刘某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应负刑事责任。
C.刘某未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D.刘某在14—16周岁间,犯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 )
A.法律原则
B.法律精神
C.法律思维
D.法律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务的要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
A.故意杀人
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
C.对最亲密的朋友撒谎
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
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
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从道德观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集体离不开个人
B.人的自我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完善发展
D.自我奋斗也能升华人生价值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公共场所人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溺水、意外病痛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爱护公物的要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为了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不败之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高扬( )的旗帜:
A.集体主义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属于( )
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B.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C.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D.现实社会不存在的道德要求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3.第13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具有强大的国家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
A.制度创新能力
B.理论创新能力
C.科技创新能力
D.文化创新能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4.第21题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
A.一心只做大事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
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5.第22题
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社会公德的要求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6.第23题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
A.党的执行机关
B.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立法机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24题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31题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32题
“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实现“法治’’的前提是( )
A.法制
B.礼治
C.专制
D.德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33题
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1.第34题
下列选项中,违背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一方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爱,不惜以死相逼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35题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各种创新,其中( )是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A.文化创新
B.制度创新
C.理论创新
D.科技创新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刘某是15岁的中学生,盗卖了两辆山地车,获得1500元。关于他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起刑线为1000元,于4月4日起施行。)
A.刘某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的起刑数额,构成犯罪。
B.刘某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应负刑事责任。
C.刘某未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D.刘某在14—16周岁间,犯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 )
A.法律原则
B.法律精神
C.法律思维
D.法律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务的要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
A.故意杀人
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
C.对最亲密的朋友撒谎
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
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
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从道德观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集体离不开个人
B.人的自我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完善发展
D.自我奋斗也能升华人生价值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公共场所人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溺水、意外病痛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爱护公物的要求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为了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不败之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高扬( )的旗帜:
A.集体主义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属于( )
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B.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C.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D.现实社会不存在的道德要求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3.第13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具有强大的国家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
A.制度创新能力
B.理论创新能力
C.科技创新能力
D.文化创新能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4.第21题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
A.一心只做大事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
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5.第22题
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社会公德的要求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6.第23题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
A.党的执行机关
B.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立法机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24题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31题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32题
“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实现“法治’’的前提是( )
A.法制
B.礼治
C.专制
D.德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33题
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1.第34题
下列选项中,违背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一方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爱,不惜以死相逼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35题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各种创新,其中( )是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A.文化创新
B.制度创新
C.理论创新
D.科技创新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4秋华南师范大学《薪酬管理》在线作业
下一篇 :2014秋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