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15春《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并非这孩子又打人又骂人”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这个孩子或不打人或不骂人
B. 这个孩子或打人或骂人
C. 这个孩子不打人又不骂人
D. 这个孩子不打人或者骂人
2.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所有的证词都是可信的”与“所有的证词都不是可信的之间”是( )关系。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4.“法律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和民事诉讼法”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子项不
B. 分解
C. 多出子项
D. 子项相容
5.“商品是劳动产品”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同语反复
6.“他不但口才好,而且文章也写得好”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7.全称肯定判断的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8.特称否定判断的符号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9.“有的债权是超过诉讼时效的”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单称肯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10.“并非如果甲在现场,则乙不在现场”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甲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B. 甲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C.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D.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11.“只有主观有过错才能构成犯罪。”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直言判断
12.“只要天下雨,地就湿”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3.“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犯罪行为”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全称否定判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14.“一个青年犯罪,或有社会原因、或有家庭原因、或有自身原因”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15.“A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与“A国不是一个经济大国之间”是( )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16.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宪法”与“国家根本大法”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17.“人民法院可以化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子项不全
B. 多标准划分
C. 分解
D. 多出子项
18.“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19.判断“这个证据是虚假的”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单称肯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20.“所有的证词都是可信的”与“有的证词不是可信的”( )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21.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22.根据概念间的概括与限制的理论,律师可以限制为( ) (满分:2)
A. 青年人
B. 青年律师
C. 老年人
D. 先进人物
23.犯罪行为可以概括为( ) (满分:2)
A. 非法行为
B. 合法行为
C. 有意识的行为
D. 丧失理智的行为
2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用否定联项”
25.“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相容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不相容选言判断
26.“并非这个城市的人口过多或者水资源不足”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或者水资源充足
B. 这个城市的人口多或者水资源不足
C. 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并且水资源充足
D. 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并且水资源不足
27.在“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这一判断中,“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28.全称否定判断的符号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29.“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0.自愿与胁迫这两个概念之间是( ) (满分:2)
A. 包含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二、多选题:
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表现在( ) (满分:2)
A. 思维的进程不同
B.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C. 结论与前提断定的范围不同
D. 前提的真假不同。
2.当P→q为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中取值为真的有( ) (满分:2)
A. P∨q
B. P∧q
C. P←q
D. P←→q。
3.以“如果努力学习,就有希望获得好成绩”为前提,进行有效的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满分:2)
A. 没有希望获得好成绩
B. 不肯去努力学习
C. 希望获得好成绩
D. 努力学习
4.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是( ) (满分:2)
A. 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B. 大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C. 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D. 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5.前提“只有到过现场,才能实施盗窃行为”分别加上下述前提中的( ),均可构成有效推理形式。 (满分:2)
A. 没有到过现场
B. 到过现场
C. 没有实施盗窃行为
D. 实施了盗窃行为。
6.如果有S是P,那么S与P可能具有( ) (满分:2)
A. 全称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 交叉关系
7.以“不可能是张三作案”为前提,根据对当可推出( ) (满分:2)
A. 不必然不是张三作案
B. 可能是张三作案
C. 可能不是张三作案
D. 必然不是张三作案。
8.当SEP为假时,其主项与谓项外延上具有( ) (满分:2)
A. 交叉关系
B. 真包含关系
C. 真包含于关系
D. 全异关系
9.科学归纳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前者属必然性推理,后者属或然性推理
B. 二者推理的根据不同
C. 二者对前提数量的要求不同
D. 二者结论的可靠程度不同
10.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并非有些自学成才者淡是经过刻苦努力的”可以推出( ) (满分:2)
A. 所有的自学成才者都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B. 所有的自学成才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C. 有些自学者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D. 并非所有成才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三、判断题:
1.由“和尚是剃了光头的,小张是剃了光头的。”可以推出:小张是和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由“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并非有的抢夺罪不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由“诈骗犯罪是不道德的行为,诈骗犯罪是犯罪行为。”可以推出:犯罪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由“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是成年人,小李不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推出:小李不是成年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由“放火罪是故意犯罪,王某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王某的行为不是放火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以推出: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由“并非有的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所有的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由“紧急避险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可以推出:紧急避险不是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由“有的合同不是有效的合同,有的合同是经济合同。”可以推出:有的经济合同不是有效合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由“所有的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甲的行为不是贪污罪”可以推出:甲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一、单选题:
1.“并非这孩子又打人又骂人”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这个孩子或不打人或不骂人
B. 这个孩子或打人或骂人
C. 这个孩子不打人又不骂人
D. 这个孩子不打人或者骂人
2.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所有的证词都是可信的”与“所有的证词都不是可信的之间”是( )关系。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4.“法律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和民事诉讼法”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子项不
B. 分解
C. 多出子项
D. 子项相容
5.“商品是劳动产品”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同语反复
6.“他不但口才好,而且文章也写得好”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7.全称肯定判断的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8.特称否定判断的符号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9.“有的债权是超过诉讼时效的”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单称肯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10.“并非如果甲在现场,则乙不在现场”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甲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B. 甲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C.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D.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11.“只有主观有过错才能构成犯罪。”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直言判断
12.“只要天下雨,地就湿”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3.“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犯罪行为”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全称否定判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14.“一个青年犯罪,或有社会原因、或有家庭原因、或有自身原因”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15.“A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与“A国不是一个经济大国之间”是( )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16.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宪法”与“国家根本大法”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17.“人民法院可以化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子项不全
B. 多标准划分
C. 分解
D. 多出子项
18.“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规范判断
19.判断“这个证据是虚假的”是( ) (满分:2)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单称肯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单称否定判断
20.“所有的证词都是可信的”与“有的证词不是可信的”( ) (满分:2)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下反对关系
D. 差等关系
21.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22.根据概念间的概括与限制的理论,律师可以限制为( ) (满分:2)
A. 青年人
B. 青年律师
C. 老年人
D. 先进人物
23.犯罪行为可以概括为( ) (满分:2)
A. 非法行为
B. 合法行为
C. 有意识的行为
D. 丧失理智的行为
2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 (满分:2)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用否定联项”
25.“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相容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不相容选言判断
26.“并非这个城市的人口过多或者水资源不足”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满分:2)
A. 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或者水资源充足
B. 这个城市的人口多或者水资源不足
C. 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并且水资源充足
D. 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并且水资源不足
27.在“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这一判断中,“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 (满分:2)
A. 属种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28.全称否定判断的符号表达形式是( ) (满分:2)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29.“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 ) (满分:2)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0.自愿与胁迫这两个概念之间是( ) (满分:2)
A. 包含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二、多选题:
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表现在( ) (满分:2)
A. 思维的进程不同
B.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C. 结论与前提断定的范围不同
D. 前提的真假不同。
2.当P→q为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中取值为真的有( ) (满分:2)
A. P∨q
B. P∧q
C. P←q
D. P←→q。
3.以“如果努力学习,就有希望获得好成绩”为前提,进行有效的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满分:2)
A. 没有希望获得好成绩
B. 不肯去努力学习
C. 希望获得好成绩
D. 努力学习
4.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是( ) (满分:2)
A. 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B. 大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C. 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D. 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5.前提“只有到过现场,才能实施盗窃行为”分别加上下述前提中的( ),均可构成有效推理形式。 (满分:2)
A. 没有到过现场
B. 到过现场
C. 没有实施盗窃行为
D. 实施了盗窃行为。
6.如果有S是P,那么S与P可能具有( ) (满分:2)
A. 全称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 交叉关系
7.以“不可能是张三作案”为前提,根据对当可推出( ) (满分:2)
A. 不必然不是张三作案
B. 可能是张三作案
C. 可能不是张三作案
D. 必然不是张三作案。
8.当SEP为假时,其主项与谓项外延上具有( ) (满分:2)
A. 交叉关系
B. 真包含关系
C. 真包含于关系
D. 全异关系
9.科学归纳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前者属必然性推理,后者属或然性推理
B. 二者推理的根据不同
C. 二者对前提数量的要求不同
D. 二者结论的可靠程度不同
10.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并非有些自学成才者淡是经过刻苦努力的”可以推出( ) (满分:2)
A. 所有的自学成才者都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B. 所有的自学成才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C. 有些自学者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D. 并非所有成才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三、判断题:
1.由“和尚是剃了光头的,小张是剃了光头的。”可以推出:小张是和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由“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并非有的抢夺罪不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由“诈骗犯罪是不道德的行为,诈骗犯罪是犯罪行为。”可以推出:犯罪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由“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是成年人,小李不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推出:小李不是成年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由“放火罪是故意犯罪,王某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王某的行为不是放火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以推出: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由“并非有的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所有的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由“紧急避险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可以推出:紧急避险不是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由“有的合同不是有效的合同,有的合同是经济合同。”可以推出:有的经济合同不是有效合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由“所有的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甲的行为不是贪污罪”可以推出:甲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西交15春《发电厂电气设备》在线作业答案
下一篇 :西交15春《电路(高起专)》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