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15春《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一、单选题:
1.(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满分:4)
A. 组织控制手段
B. 制度控制手段
C. 文化控制手段
D. 行为控制手段
2.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遍的文化模式( )。 (满分:4)
A. 语言
B. 艺术
C. 京剧
D. 习俗
E. 科学
3.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 )。 (满分:4)
A. 法定社区
B. 自然社区
C. 专能社区
D. 精神社区
4.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5.“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 )特点。 (满分:4)
A.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 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 整合程度较高
6.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 )。 (满分:4)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生产力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C. 生产关系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矛盾
7.(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满分:4)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8.( )用“文化类型”的循环变动来解释西方社会的发展史。 (满分:4)
A. 马克思
B. 汤恩比
C. 索罗金
D. 熊彼特
9.(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满分:4)
A. 初始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10.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二、多选题:
1.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满分:4)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2.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3.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4.目前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 )。 (满分:4)
A. 收入
B. 职业
C. 教育程度
D. 权力
5.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满分:4)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6.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7.社会唯名派的代表人物有:( )。 (满分:4)
A. F· H·吉丁斯
B. 乔治·齐美尔
C. 迪尔克姆
D. G·塔尔德
8.关于社会控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外在社会力量的施加
B. 社会控制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基础上
C. 社会控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D.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
9.下列行为哪些是社会互动行为( )。 (满分:4)
A. 通信
B. 工作往来
C. 上网聊天
D. 回答问题
E. 朋友见面相互打招呼
10.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11.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满分:4)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12.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满分:4)
A. 习惯
B. 风俗
C. 伦理道德
D. 群体意识
13.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满分:4)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14.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满分:4)
A. 自强
B. 自立
C. 庆典方式
D. 礼仪
E. 姿态
F. 无忧答案网
15.关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
B. 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
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
对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
权力也就越大
C. 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
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D. 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E. 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欧文·戈夫曼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
一、单选题:
1.社会整合理论(Social Integra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满分:4)
A. 帕森斯
B. 奥格本
C. 迪尔克姆
D. 斯宾塞
2.( )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满分:4)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3.组织系统理论属于( )的主要观点。 (满分:4)
A. 传统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4.(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满分:4)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5.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 (满分:4)
A. 自然环境
B. 社会文化环境
C. 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
D. 组织目标的参与者
6.( )从社会结构中寻找越轨的原因,强调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满分:4)
A. 社会失范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群理论
D. 标签理论
7.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8.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9.在我国,通常所划分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或大区)——乡(镇或街道)——村(居民委)——邻里等七级,是按照( )来划分的。 (满分:4)
A. 群体关系
B. 微观社会
C. 地缘关系
D. 社会制度
10.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满分:4)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二、多选题:
1.人口是从哪些角度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的:( )。 (满分:4)
A. 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
2.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满分:4)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3.社会角色通过( )等一系列环节加以表现。 (满分:4)
A. 布景与道具
B. 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
C. 台前、台后表现
D. 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4.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 (满分:4)
A. 城乡制度变革加速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 新兴职业对自获条件的要求为社会成员的行业和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
C. 职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中间阶层
D.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E. 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日益扩大
5.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满分:4)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6.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7.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正确的论述是( )。 (满分:4)
A.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B.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C. 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结果之一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
D.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趋于大龄化
8.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满分:4)
A. 人数众多
B. 非组织性
C. 行为者相互依赖
D. 突发性
9.依据群体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同乡会属于( )。 (满分:4)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地缘群体
E. 业缘群体
10.家庭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满分:4)
A. 原始蒙昧时期
B. 血缘家庭
C. 普那路亚家庭
D. 对偶家庭
E. 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F.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11.失业的原因可能是:( )。 (满分:4)
A. 经济原因
B. 社会原因
C. 组织原因
D. 劳动者自身原因
12.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13.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14.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协作体系。一个命令是否具有权威性,决定于权威被接受的几个条件:( )。 (满分:4)
A. 接受者能理解命令
B. 接受者认为这一命令与组织目标没有矛盾
C. 这个命令与接受者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 接受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执行这个命令
15.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满分:4)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一、单选题:
1.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满分:4)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2.( )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满分:4)
A. 模仿理论
B. 感染理论
C. 匿名理论
D. 控制转让理论
3.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满分:4)
A. 水平
B. 垂直
C. 横向
D. 纵向
4.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 (满分:4)
A. 遗传因素
B. 社会分化
C. 个人素质
D. 社会偏见
5.( )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 (满分:4)
A. 熊彼特
B. 奥格本
C. 孔德
D. 斯宾塞
6.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7.( )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满分:4)
A. 地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C. 群体关系
D. 个人关系
8.(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满分:4)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9.在我国,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机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由于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对农村青年不利的社会化机制,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 )。 (满分:4)
A.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B.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C. 代差问题
D. 社会发展迅速
10.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二、多选题:
1.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满分:4)
A. 人数众多
B. 非组织性
C. 行为者相互依赖
D. 突发性
2.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满分:4)
A. 习惯
B. 风俗
C. 伦理道德
D. 群体意识
3.社会角色理论的来源有( )。 (满分:4)
A. 美国芝加哥学派
B. 人类学
C. “完形主义心理学”
D. 社会戏剧论
4.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满分:4)
A. 自强
B. 自立
C. 庆典方式
D. 礼仪
E. 姿态
F. 无忧答案网
5.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6.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满分:4)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7.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8.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的特征( )。 (满分:4)
A. 遗传性
B. 复合性
C. 超个人性
D. 象征性
E. 传递性
F. 变迁性
9.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满分:4)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10.关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
B. 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
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
对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
权力也就越大
C. 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
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D. 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E. 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欧文·戈夫曼
11.下列观点哪些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 (满分:4)
A. 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符号
B.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C. 符号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的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
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
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12.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具有哪些特征:( )。 (满分:4)
A. 交往的超时空性
B.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C.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
D. 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E.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交往准则
1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14.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间的关系式的要点有( )。 (满分:4)
A.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B. 生命相关性
C. 生命的时间安排
D. 人的能动性
15.在政策方案评估时,应坚持以下标准( )。 (满分:4)
A. 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B. 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少
C.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少
D. 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一、单选题:
1.(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满分:4)
A. 组织控制手段
B. 制度控制手段
C. 文化控制手段
D. 行为控制手段
2.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遍的文化模式( )。 (满分:4)
A. 语言
B. 艺术
C. 京剧
D. 习俗
E. 科学
3.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 )。 (满分:4)
A. 法定社区
B. 自然社区
C. 专能社区
D. 精神社区
4.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5.“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 )特点。 (满分:4)
A.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 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 整合程度较高
6.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 )。 (满分:4)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生产力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C. 生产关系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矛盾
7.(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满分:4)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8.( )用“文化类型”的循环变动来解释西方社会的发展史。 (满分:4)
A. 马克思
B. 汤恩比
C. 索罗金
D. 熊彼特
9.(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满分:4)
A. 初始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10.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二、多选题:
1.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满分:4)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2.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3.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4.目前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 )。 (满分:4)
A. 收入
B. 职业
C. 教育程度
D. 权力
5.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满分:4)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6.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7.社会唯名派的代表人物有:( )。 (满分:4)
A. F· H·吉丁斯
B. 乔治·齐美尔
C. 迪尔克姆
D. G·塔尔德
8.关于社会控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外在社会力量的施加
B. 社会控制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基础上
C. 社会控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D.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
9.下列行为哪些是社会互动行为( )。 (满分:4)
A. 通信
B. 工作往来
C. 上网聊天
D. 回答问题
E. 朋友见面相互打招呼
10.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11.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满分:4)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12.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满分:4)
A. 习惯
B. 风俗
C. 伦理道德
D. 群体意识
13.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满分:4)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14.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满分:4)
A. 自强
B. 自立
C. 庆典方式
D. 礼仪
E. 姿态
F. 无忧答案网
15.关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
B. 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
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
对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
权力也就越大
C. 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
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D. 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E. 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欧文·戈夫曼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
一、单选题:
1.社会整合理论(Social Integra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满分:4)
A. 帕森斯
B. 奥格本
C. 迪尔克姆
D. 斯宾塞
2.( )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满分:4)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3.组织系统理论属于( )的主要观点。 (满分:4)
A. 传统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4.(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满分:4)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5.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 (满分:4)
A. 自然环境
B. 社会文化环境
C. 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
D. 组织目标的参与者
6.( )从社会结构中寻找越轨的原因,强调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满分:4)
A. 社会失范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群理论
D. 标签理论
7.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8.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9.在我国,通常所划分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或大区)——乡(镇或街道)——村(居民委)——邻里等七级,是按照( )来划分的。 (满分:4)
A. 群体关系
B. 微观社会
C. 地缘关系
D. 社会制度
10.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满分:4)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二、多选题:
1.人口是从哪些角度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的:( )。 (满分:4)
A. 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
2.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满分:4)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3.社会角色通过( )等一系列环节加以表现。 (满分:4)
A. 布景与道具
B. 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
C. 台前、台后表现
D. 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4.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 (满分:4)
A. 城乡制度变革加速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 新兴职业对自获条件的要求为社会成员的行业和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
C. 职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中间阶层
D.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E. 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日益扩大
5.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满分:4)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6.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7.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正确的论述是( )。 (满分:4)
A.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B.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C. 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结果之一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
D.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趋于大龄化
8.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满分:4)
A. 人数众多
B. 非组织性
C. 行为者相互依赖
D. 突发性
9.依据群体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同乡会属于( )。 (满分:4)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地缘群体
E. 业缘群体
10.家庭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满分:4)
A. 原始蒙昧时期
B. 血缘家庭
C. 普那路亚家庭
D. 对偶家庭
E. 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F.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11.失业的原因可能是:( )。 (满分:4)
A. 经济原因
B. 社会原因
C. 组织原因
D. 劳动者自身原因
12.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13.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14.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协作体系。一个命令是否具有权威性,决定于权威被接受的几个条件:( )。 (满分:4)
A. 接受者能理解命令
B. 接受者认为这一命令与组织目标没有矛盾
C. 这个命令与接受者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 接受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执行这个命令
15.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满分:4)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一、单选题:
1.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满分:4)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2.( )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满分:4)
A. 模仿理论
B. 感染理论
C. 匿名理论
D. 控制转让理论
3.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满分:4)
A. 水平
B. 垂直
C. 横向
D. 纵向
4.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 (满分:4)
A. 遗传因素
B. 社会分化
C. 个人素质
D. 社会偏见
5.( )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 (满分:4)
A. 熊彼特
B. 奥格本
C. 孔德
D. 斯宾塞
6.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7.( )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满分:4)
A. 地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C. 群体关系
D. 个人关系
8.(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满分:4)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9.在我国,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机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由于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对农村青年不利的社会化机制,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 )。 (满分:4)
A.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B.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C. 代差问题
D. 社会发展迅速
10.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满分:4)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二、多选题:
1.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满分:4)
A. 人数众多
B. 非组织性
C. 行为者相互依赖
D. 突发性
2.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满分:4)
A. 习惯
B. 风俗
C. 伦理道德
D. 群体意识
3.社会角色理论的来源有( )。 (满分:4)
A. 美国芝加哥学派
B. 人类学
C. “完形主义心理学”
D. 社会戏剧论
4.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满分:4)
A. 自强
B. 自立
C. 庆典方式
D. 礼仪
E. 姿态
F. 无忧答案网
5.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6.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满分:4)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7.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8.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的特征( )。 (满分:4)
A. 遗传性
B. 复合性
C. 超个人性
D. 象征性
E. 传递性
F. 变迁性
9.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满分:4)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10.关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
B. 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
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
对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
权力也就越大
C. 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
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D. 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E. 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欧文·戈夫曼
11.下列观点哪些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 (满分:4)
A. 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符号
B.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C. 符号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的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
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
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12.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具有哪些特征:( )。 (满分:4)
A. 交往的超时空性
B.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C.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
D. 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E.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交往准则
1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14.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间的关系式的要点有( )。 (满分:4)
A.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B. 生命相关性
C. 生命的时间安排
D. 人的能动性
15.在政策方案评估时,应坚持以下标准( )。 (满分:4)
A. 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B. 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少
C.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少
D. 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