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203考试批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题三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14 12:19:00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学生的自然情况_______________、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2. 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有:依赖心理、应付心理、___________合作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心理。
3. 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 ,书面咨询与辅导,_____集体咨询与辅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栏咨询与辅导。
4.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__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________的要求。
5.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_____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_________;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6. 传统的健康观经历了从神赋说、失衡说到___生物观_____的一个演变过程。
7. 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__终极目标______
8. ___个性___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9. 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___倒“U”型_____的曲线关系。
10.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分为____障碍性心理咨询____、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参考答案:
1学生的自然情况   2合作心理  3集体咨询与辅导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6生物观          7终极目标   
8个性              9倒“U”型  10障碍性心理咨询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C  )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2.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D  )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3. 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   )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4. 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  C )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5. 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6. 小明一向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可是刚上初一时,一次因为迟到挨了班主任的批评,第二天表现出对学校的恐惧,赖在家里不肯上学。你认为小明的问题属于…………………………(  A   )。
A.暂时的心理状态    B.青春期心理特点     C.个人的人格特质   D.社会适应不良
7. 情绪辅导,又称…………………………(  B   )
A.情感教学    B.情感教育    C.情绪教育     D.情感训练
8. 根据所含医学模式因素从多到少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D   )。
A.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B.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9. ( C)……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
B.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C.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D.理论研究滞后
10.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体现的一种功能是………(C )。
A.全面性   B.集体性   C.大教育    D.建设性
参考答案:
1—5  CDACA       6—10  ABDCC
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AD  )
A.客观性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中立性策略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ABC  )
A.预防心理疾病, B.提高心理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D.进行职业辅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有:…………………………………(  ACD   )
A.开发学生的智能  
B.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D.使学生改善学习品质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三个中心是………………( ABD   )。
A.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心理发展为中心
D.以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为中心
5. 以下属于行为治疗技术的有……………………………(   AC  )。
A.系统脱敏  B.自由联想  C.厌恶疗法  D.“以人为中心”疗法
参考答案
1 AD  2 ABC  3 ACD  4 ABD  5 AC 
四、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   )
2.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  )
3. 既然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那么某个方面的心理偏差就会破坏整体的完好,就说明这个人必定是不健康的。…………………(  ×    )
4. 学习辅导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学、乐学、善学、会学。………………(  √    )
5. 现实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是教师适应不良的根源之一。…………(   √   )
参考答案
1—5 ×√×√√
五、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内部环境保持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平衡;第二是有序;第三是和谐。
2.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认为 人具有“ 理性与非理性 、合理与疯狂的双重性”,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所导致的,因此咨询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的生活。它是一种始终致力于改变来访者的错误推理方式,消除来访者恶劣情绪的方法。
3. 发展性原则: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的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5.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行为目标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和阻力,使动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与消极的情绪状态。

六、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答: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1)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2)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3)全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宜的教育环境。
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显了全面渗透的重要性;(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状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进入到“全面渗透”这一层面时,此项工作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因为,只有“全面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 、各项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中 ,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显然,这一要求也应视为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依据。
2.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流程。
答:(1)确立活动目标;
(2)确立活动内容;
(3)进行活动单元设计: ①确定活动名称;②确定单元的活动目标;③确定活动的对象;④确定活动的时间;⑤活动程序的安排和活动方式的选择。
3.简述中国学生社会化过程及人格倾向具有的显著特征。
答:
4. 简述当前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适应性问题;
   (2)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专业性问题;
(3)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伦理性问题;
(4)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连续性“问题;
(5)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支持性”问题。
5. 作为家长 ,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
   (2)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 ;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4)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
   (5)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6)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
七、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时间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政治思想道德规范。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提高针对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子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
首先,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练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恰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对个体心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使人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使人保持乐观的情绪等等。
其次,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比如,一个偏激、乖张的人就无法客观地看待现实中的美与丑,也不可能感受到生活中真正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2. 结合实例说明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
答:当前中小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
⑴ 学习困难是指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第一种表现是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比如口吃。第二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可能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或未曾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出现。学习困难的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够及时补缺补漏。最后一种表现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比如受家长或社会的影响,忽视甚至漠视学习的重要性。
⑵ 人家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既包括与成人的人际冲突,也包括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是家庭内部的冲突,也可能是学校中的人际问题,无论哪一种关系处理的不好都会引起冲突,比如亲子关系不和谐容易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师生关系紧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⑶ 自我意识偏颇。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学生会表现出无理由的自卑、孤独;过高评价则表现得自负,自我中心。
⑷ 行为障碍。①不良动作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咬指甲,吐舌头,或表现不合年龄的行为。②退缩性行为。指厌学、退学、欺骗、倦怠等。比如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导致厌学乃至辍学。③攻击性行为。比如因为交友不当或家庭教养不当,有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④特殊行为问题。如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有的学生崇拜明星,盲目追求虚荣。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