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
1.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A)。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满分:2分
2.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满分:2分
3.运动是物质的(B)。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满分:2分
4.意识是(C)。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满分:2分
5.社会基本矛盾是(D)。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满分:2分
6.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D)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满分:2分
7.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满分:2分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满分:2分
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A)。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满分:2分
1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满分:2分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满分:2分
1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D)。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满分:2分
1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A)。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满分:2分
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满分:2分
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满分:2分
1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满分:2分
17.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满分:2分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满分:2分
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2分
2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2分
21.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满分:2分
2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满分:2分
2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满分:2分
24.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满分:2分
2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满分:2分
26.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C)。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满分:2分
27.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满分:2分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
1.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A)。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满分:2分
2.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满分:2分
3.运动是物质的(B)。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满分:2分
4.意识是(C)。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满分:2分
5.社会基本矛盾是(D)。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满分:2分
6.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D)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满分:2分
7.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满分:2分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满分:2分
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A)。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满分:2分
1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满分:2分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满分:2分
1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D)。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满分:2分
1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A)。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满分:2分
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满分:2分
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满分:2分
1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满分:2分
17.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满分:2分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满分:2分
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2分
2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2分
21.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满分:2分
2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满分:2分
2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满分:2分
24.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满分:2分
2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满分:2分
26.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C)。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满分:2分
27.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4秋福建师范大学《变态心理学》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