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题库(3)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中国教育简史 2016-12-08 23:19:52
一、单选题(共18道试题,共36分。)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D)。
A.“生活即教育”
B.“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主动”、“习行”
D.“教学做合一”
2.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最早的电报学堂是(B)。
A.天津电报学堂
B.福州电气学塾
C.两广电报学堂
D.上海电报学堂
3.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C)?
A.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
B.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
C.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D.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4.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B)。
A.“存天理,去人欲”说
B.“致良知”说
C.“教为圣人”说
D.“知行合一”说
5.稷下学宫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等,采取何种管理办法?(A)
A.松散型
B.集约型
C.密集型
D.零散型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D)。
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D)。
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
8.“壹教”的思想最初是由(B)提出的?
A.韩非
B.商鞅
C.墨子
D.老子
9.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由谁开办?(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0.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C)。
A.《学记》
B.《孔子世家》
C.《颜氏家训》
D.《朱子读书法》
11.王通是振兴儒学的倡导者,他认为应以(B)为基本教材?
A.《论语》
B.《六经》
C.《中说》
D.《道德经》
1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
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修已以安人
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学而优则仕
13.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D)。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
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
14.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B)。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
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
15.(A)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教育的首创者之一?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6.(D)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孔子
17.以下哪句话最能够体现孔子提倡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思想?D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8.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B)。
A.国子寺
B.国子监
C.翰林院
D.集贤院
二、多选题(共14道试题,共28分。)
V
1.以下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的是(ABC)。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龙山人
2.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ABCD)。
A.“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B.“强勉行道”
C.“必仁且智”
D.重义轻利
3.在华基督教学校贯彻的三项办学目的(ACD)。
A.为“培养布道人才”,以利基督教的传播
B.为“培养高科技人才”,以作为中国未来的“科技领袖”
C.为“培养学校师资”,传授西方文化和科学识
D.为“陶铸杰出人才”,以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领袖”
4.明代科举考试分为哪几种(ABCD)。
A.郡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5.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ABCD)。
A.帖经
B.墨义
C.口试
D.策问
6.殿试中第一甲按名词分为三人分别是(ACD)。
A.状元
B.进士
C.榜眼
D.探花
7.王守仁从“知行合一”学说出发,对如何教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ABC)。
A.知行并进
B.自求自得
C.循序渐进
D.温故而知新
8.新县制下的国民教育制度与一般学制系统的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它有三个显著特征(ABD)。
A.政治与教育合一
B.管理养卫合一
C.政治与管理合一
D.儿童教育与成人补习教育合一
9.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学制涉及到(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是(ABCD)。
A.教育方针的演变
B.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
C.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D.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11.明代科举考试,科目虽沿用唐、宋旧制,而试士之法,大大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谓“八股”。八股文亦称(ABCD)。
A.时文
B.制艺
C.经义
D.四书文
12.西周的“国学”又分为哪两类?AD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提出了“五育并举”是(ABCD)。
A.军国民教育
B.实利教育
C.公民道德教育
D.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14.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立的不同类型的干部学校是(AB)。
A.湖南自修大学
B.平民女学
C.苏州大学
D.北京大学
三、判断题(共18道试题,共36分。)
V
1.明朝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A
A.错误
B.正确
2.嵇康在批判经学教育的同时,创立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
A.错误
B.正确
3.蔡元培把教育分属于两个世界:属于现象世界的有世界观与美感教育,属于实体世界的则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A)
A.错误
B.正确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B)
A.错误
B.正确
5.清末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学部奉上谕公布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B)
A.错误
B.正确
6.苏州学堂是中国海军学校的始祖,它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A)
A.错误
B.正确
7.梁思成于1896年发表了《论师范》一文,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A)
A.错误
B.正确
8.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把工农群众教育称为社会教育。(B)
A.错误
B.正确
9.1938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说的理论基础,其中也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A)
A.错误
B.正确
10.稷下学宫虽由齐王直接掌管,但学宫的基本细胞是私学。(B)
A.错误
B.正确
11.韩非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反对“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他从推行封建“法治”的需要,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智术之士”、“能法之士”、“耿介之士”。(B)
A.错误
B.正确
12.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要条件是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B)
A.错误
B.正确
13.隋代在中央设有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为四学。(A)
A.错误
B.正确
14.“三纲五常”是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A)
A.错误
B.正确
15.1866年12月,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讲习化学、天文、数学等,京师同文馆遂成为一所培养外语和自然科学人才的综合性新式学堂。(B)
A.错误
B.正确
16.洋务运动时期以1872年容闳等人率领幼童赴美留学为肇始,开启了公费留学教育的历史。(B)
A.错误
B.正确
17.国子学不属于元代学校体系中的中央官学。(A)
A.错误
B.正确
18.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孔子已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A)
A.错误
B.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