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在线作业_C

所属学校:中国农业大学 科目:植物病理学 2014-09-16 12:18:00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C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C)可以引起非浸染性病害。
a 台风
b 冰雹
c 霜冻
d 线虫
2.病原物的接种体一般具有数量大、体积小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的特点,以下不是病原物接种体的是(D)。
a 稻瘟菌分生孢子
b 小麦条锈菌夏孢子
c 病毒颗粒
d 大豆根结线虫病的根结
3.某些植物病原物接种体具有数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其最常发生的传播方式是(A)。
a 气流传播
b 雨水传播
c 生物介体
d 人为因素
4.分子植物病理学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阐明植物发病过程中寄主-病原物生物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相关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部分。(B)
a 正确
b 错误
5.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子称为植物病原物。昆虫和大型动物对植物造成破坏作用,因而其属于植物病原物。(B)
a 正确
b 错误
6.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C)。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7.菌物的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原生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细胞质中保护线粒体及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B)
a 正确
b 错误
8.腔菌纲菌物的子囊果为子囊座,呈垫状、壳状或假囊壳状。(A)
a 正确
b 错误
9.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A)。
a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10.细菌纤毛是着生在细胞表面的细长、波曲的丝状结构,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
a 正确
b 错误
11.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遇到不适宜的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以下不是非侵染性病害诱因的是(B)。
a 缺素
b 冰雹
c 环境污染
d 农药不当施用
12.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C)。
a 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b 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c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d 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13.IPM是指(B)。
a 有害生物生态治理
b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c 有害生物持续治理
d 植保系统工程
14.(A)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a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b 轮作
c 化学农药的施用
d 生物防治
15.(B)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a 间作
b 轮作
c 混作
d 套作
16.基因沉默泛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的现象。(A)
a 正确
b 错误
17.经济阈值是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病害发生程度。(B)
a 正确
b 错误
18.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A)
a 正确
b 错误
1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控制植物病害即向环境中释放有益微生物。(B)
a 正确
b 错误
20.治疗性杀菌剂对病原物有强烈的杀伤作用,通过直接与菌体接触、熏蒸或渗透植物表皮发挥杀菌作用。(B)
a 正确
b 错误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