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法学》在线作业2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教育法学 2014-07-23 12:12:00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7.5分。)
1.我国《合同法》主要用于调整具有(C)性质的合同。
A.商业
B.人身
C.财产
D.行政事务
满分:2.5分
2.对融资方式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例如:根据储蓄向投资转化是否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分为(D)。
A.教育融资和企业融资
B.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C.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D.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满分:2.5分
3.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分类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属于(B)。
A.入学考试
B.学历认证考试
C.水平考试
D.结业考试
满分:2.5分
4.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研究重要开端的法律是(C)。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满分:2.5分
5.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D)。
A.交通费
B.书本费
C.杂费
D.学费
满分:2.5分
6.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B)。
A.司法救济方式
B.行政救济方式
C.民间救济方式
D.诉讼救济方式
满分:2.5分
7.学习教育法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自学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思考法和(D)。
A.行动研究法
B.质化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案例分析法
满分:2.5分
8.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A)。
A.事件和行为
B.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C.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D.对己的事实和对彼的事实
满分:2.5分
9.国家教育权包括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A)。
A.教育司法权
B.教育申诉权
C.教育仲裁权
D.教育领导权
满分:2.5分
10.国家教育权包括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A)。
A.教育司法权
B.教育申诉权
C.教育仲裁权
D.教育领导权
满分:2.5分
11.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有关教师资格(A)。
A.鉴定和证书发放的制度
B.聘任和考核的制度
C.考核和培训的制度
D.鉴定和培训的制度
满分:2.5分
12.“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B)。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满分:2.5分
1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奖惩和(A)。
A.处理
B.适应范围
C.效力等级
D.名称
满分:2.5分
14.《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B)。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满分:2.5分
15.《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教师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考核、工作成绩考核和(A)。
A.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考核
B.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考核
C.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考核
D.学历水平、工作态度考核
满分:2.5分
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32.5分。)V
1.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主要有(AB)。
A.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学校校舍建设费
D.大型实验仪器购置费
满分:2.5分
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ABD)。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满分:2.5分
3.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满分:2.5分
4.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CD)。
A.审计机关的监督
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审判机关的监督
D.检察机关的监督
满分:2.5分
5.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D)。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满分:2.5分
6.《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为(ABC)。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基本建设费逐年增长
满分:2.5分
7.学校内部权力运行优化需要(ABCD)。
A.权力职责明确化
B.权力行使制度化
C.权力过程监控化
D.权力行使集中化
满分:2.5分
8.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拖欠教师工资、挪用经费等行为
满分:2.5分
9.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ABCD)。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满分:2.5分
10.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制度,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裁决机关不同
B.审查范围不同
C.适用程序不同
D.法律效力不同
满分:2.5分
11.教育法的正式解释主要有(BCD)。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满分:2.5分
12.法律责任的特性有(ABC)。
A.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B.是与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事实相联系的,具有条件性
C.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D.是由社会舆论为基础的,具有道义性
满分:2.5分
13.未成年学生犯罪的特点(ABCD)。
A.犯罪团伙化
B.成员低龄化
C.方式智能化
D.流失生犯罪率上升
满分:2.5分
三、判断题(共12道试题,共30分。)
1.1947年,德国学者黑格尔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2.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3.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身权益。(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5.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6.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7.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8.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9.《教育法》中“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0.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2.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