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精神科护理学》考查课

所属学校:中国医科大学 科目:精神科护理学 2015-03-17 10:43:09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精神科护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一、单选题
1.精神分裂症患者满面笑容的述说个人的不幸遭遇,属于哪种精神症状(D)
A.破裂性思维
B.意向倒错
C.思维松弛
D.情感倒错
E.逻辑倒错
2.戒断症状是指(D)
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
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
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
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后,一旦停用或减少所产生的症状3.关于接触精神障碍患者的技巧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妥当(B)
A.表情要自然
B.对妄想患者,可通过争辩帮助其认识自身疾病
C.语气轻柔,语速要慢
D.对老年患者,可通过触摸使其感到温暖
4.以下关于惊恐障碍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C)
A.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
B.每次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
C.发作可以预测
D.症状不是继发于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
E.反应程度强烈
5.某患者存在被害妄想的症状,认为饭中有毒而拒食,此时护理人员的正确做法是(D)
A.为避免护患冲突,不勉强患者进食,让其饥饿时可能会自动进食
B.强行喂食
C.把患者约束起来,直至同意进食为止
D.带去餐厅与其他病友一同进食或让别人先吃一口再让患者吃,对拒绝进食者给予鼻饲或补液
E.以上都不是
6.适应障碍在应激源消失后症状一般不超过(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E.2年
7.患者,女,30岁,已婚,教师。10个月前行诊断性刮宫,术后有阴道出血。当听到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时,感到紧张、心慌、气促。之后反复出现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风、怕死,且间歇期逐渐缩短。家族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无特殊。病前性格多疑多虑、易急躁。自知力存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B)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E.心因性精神障碍
8.患者在思维中断的过程中体验到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精神症状称为(A)
A.思维阻滞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被夺
D.思维破裂
E.思维奔逸
9.某神经症患者在看见或听到“和平”二字时,马上想起“战争”二字;看见或听到“安全”二字时,便想到“危险”二字,此症状称之为(D)
A.强迫性穷思竭虑
B.牵连观念
C.强迫意向
D.强迫性对立观念
E.以上均不对
10.护理人员问患者:“你住在哪里?”答:“我的眼睛不好,有两个问题我不懂,我参加运动会,但手指不好,明天告诉你。”此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可能是(D)
A.思维中断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奔逸
D.思维破裂
E.以上都不是
11.护理人员让患者抬左手,患者拒绝,再让他抬右手,患者亦拒绝,患者对任何要求都没有反应,这一精神症状最可能是(D)
A.刻板动作
B.模仿动作
C.作态
D.被动性违拗
12.抗躁狂治疗的首选药物是(C)
A.氯丙嗪
B.奋乃静
C.锂盐
D.氟哌啶醇
E.安定
13.精神科三级护理的护理对象是(A)
A.经治疗症状缓解,病情稳定
B.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且稳定
C.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
D.伴有一般的躯体疾病,生活能自理
14.下列哪项属于精神科一级护理管理的护理对象(D)
A.神经症患者
B.使用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
C.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者
D.有自杀意念但能接受劝导者
15.美国马萨诸塞州马克林医院何时开办了专门为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学校,主要培养具有保护及管理技能的精神科护理人员(A)
A.1882年
B.1897年
C.1932年
D.1828年
16.患者,男,22岁,大四学生。自诉近一年来学习成绩下降,注意不能集中,记忆下降,看书时常常是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失眠严重,主要为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头脑混浊,无清新之感。容易疲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就觉得疲惫不堪;有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腹胀、多汗及肌肉酸痛不适等症状。此患者的梦游症
C.夜惊症
D.失眠症
E.嗜睡症二、论述题
1.名词解释:妄想
答: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2.名词解释:思维破裂
答: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联想断裂联想断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单独一句话,语法结构正确,意义可理解,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其特征性症状。3.名词解释:感觉过敏
答:感觉过敏即感觉增强。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显得难以忍受。4.名词解释:情感淡漠
答: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5.名词解释:自杀意念
答: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尚未采取自杀行为三、客观填空题(共6道试题,共20分。)、
1.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低落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是(早晨情绪最低落)。
2.德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区分了两种精神疾病,一种为(躁狂忧郁性精神病),另一种为(早发性痴呆)。3.精神科三级护理管理的对象有(症状缓解、病情稳定者)、(康复待出院者)和(神经症患者)。
4.'感知综合障碍临床上常见有视物变性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四种类型。
5.'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类型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瓦解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精神

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五种。
6.'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总原则是(快速控制症状)、(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治疗)。四、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40分。)
V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将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
答:1.单纯型。青少年期发病,病程缓慢,持续进展。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对学习兴趣减少,对亲友冷淡,行为退缩,逐步发展为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早期不易被发觉,而一旦发觉病情已较为严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
2.青春型。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谬离奇,想入非非,言语杂乱,动作及行为幼稚、愚蠢,情感变化莫测,喜怒无常,常有冲动、毁物及性欲亢进。此型病程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一般数年后即可出现精神衰退。但如能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3.紧张型。此型较少见。大多数起病于青壮年,急性发病,以动作、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常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少动或不动。肌肉紧张,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对外界毫无反应,即使与其谈及忧伤悲痛的事物也呆若木鸡。常呈木僵或蜡样屈曲状态。患者木僵一段时间后可有一段时间的紧张兴奋性冲动行为,二者交替出现。有冲动行为时患者突然起身,狂奔乱跳,打人毁物,随后又转入木僵状态。此型病程长短不一,可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各型好。
4.偏执型。又称妄想型,为最常见的类型。多在中年后发病,起病缓慢,开始表现敏感多疑,逐步发展至妄想,其情感行为常受妄想支配,多数伴有幻觉。
2.某患者因曾丢过钱而懊悔,现在发展为不断摸上衣放钱的口袋,自知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另一患者曾因家中失窃是因为门没锁好,现发展为反复检查门锁是否锁好,自知没必要又控制不住;还有一位患者总怕自己把孩子扔下阳台而回避抱孩子;还有人大脑中总反复出现自觉没有必要的想法。请根据以上病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现存的精神障碍分类,试分析以上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提出针对此种疾病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3)制订对此种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答:强迫动作。1.对症状做认真、细致的评估。制定出可行的护理计划。
2.掌握并熟练地应用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协助医生做好治疗。帮助病人体验积极的生活。指导病人改变消极的生活态度而将其行为逐渐投入到向上的、有建设性的生活中去。
3.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帮助病人找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指导病人完善人格的科学方法,寻求良好的支持系统的帮助。
4.心理护理以支持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情绪。3.试述躁狂发作的护理措施。答: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1)做好饮食护理
(2)保证患者的休息与睡眠(3)加强个人卫生与护理
(4)引导患者参加适宜的集体活动3、用药护理
4、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4.分离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分离性障碍的主要表现为选择性遗忘、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身体识别障碍,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缺乏相应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满分:6分
5.简述精神症状的特点。
答:1、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2、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3、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其社会功能。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