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随堂随练
第一章
1、工程测量的任务是(ABC)
A、测绘(测定)
B、测设(施工放样)
C、监测(变形观测)
D、高程测量
2、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ABD)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施工放样
D、距离测量
3、按设计位置把点位标定到实地的工作称为(C)
A、测绘
B、监测
C、测设
D、都对
4、测量上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什么,基准线是什么(AD)
A、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B、大地水准面、椭球体面法线
C、参考椭球体面、铅垂线
D、参考椭球体面、椭球体面法线
5、测量工作要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和原则进行(B)
A、从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部
B、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C、从整体到局部,先碎部后控制
D、从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
6、在各种工程的施工中,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称为(B)
A、测定
B、施工放样
C、变形观测
D、平面测量
7、对地面上已有的地物和地貌进行测量,计算其坐标或在图纸上描绘出来,称为(A)
A、测定
B、测设
C、监测
D、都对
8、测量的基本原则是(ABC)
A、在布局上:“先整体,后局部”
B、在工作方法上:“先控制,后碎部”
C、在精度上:“从高精度到低精度”
D、都不对
9、测绘学的分类(D)
A、测绘(测定)、测设(施工放样)、监测(变形观测)
B、控制测量学、碎部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C、角度测量学、距离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D、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
10、要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的目的是(ABC)
A、防止测量误差的累计过大
B、当测区范围大时,便于分幅测图
C、分幅测图时,保证每一幅图具有同等的测量精度
D、减少劳动强度
11、大地水准面的主要特性有哪些(ABCD)
A、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B、大地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
C、大地水准面与静止海水面重合
D、大地水准面最接近地球真实形态和大小
12、水准面的特性(ABD)
A、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
B、水准面有无穷多个
C、水准面面与面之间会相交
D、水准面面与面之间不会相交
1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及对应的基准线(B)
A、大地水准面、椭球体面法线
B、椭球体面、铅垂线
C、大地水平面、铅垂线
D、大地水平面、椭球体面法线
14、地面点位常用三个量表示,表示地面点位的正确方式是(ACD)
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X、Y、Z
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C、大地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D、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15、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几种(C)
A、2
B、3
C、4
D、5
16、某地大地经度105°17′,试计算它所在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D)
A、17、105°,35、105°
B、18、105°,34、102°
C、17、105°,36、108°
D、18、105°,35、105°
1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和数学中的笛卡尔坐标有什么区别(ABC)
A、坐标轴
B、象限划分
C、角度起算
D、角度值
18、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ABCD)
A、大地高
B、绝对高程
C、海拔高
D、相对高程
19、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A)
A、X轴,向北为正
B、X轴,向东为正
C、Y轴,向东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20、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AD)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大地高
D、海拔高
21、确定地面点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几种(A)
A、2
B、3
C、4
D、5
2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时,测区的半径不大于(B)
A、20km
B、10km
C、10m
D、20m
2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测区的面积不大于(C)
A、10km2
B、50km2
C、100km2
D、300km2
2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高程测量时,测点距离不大于(A)
A、0
B、5m
C、10m
D、15m
25、在以(B)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26、在常规测量中,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ABD)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高差测量
27、相对高程是由(A)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任意水准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D、竖直面
第一章
1、工程测量的任务是(ABC)
A、测绘(测定)
B、测设(施工放样)
C、监测(变形观测)
D、高程测量
2、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ABD)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施工放样
D、距离测量
3、按设计位置把点位标定到实地的工作称为(C)
A、测绘
B、监测
C、测设
D、都对
4、测量上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什么,基准线是什么(AD)
A、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B、大地水准面、椭球体面法线
C、参考椭球体面、铅垂线
D、参考椭球体面、椭球体面法线
5、测量工作要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和原则进行(B)
A、从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部
B、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C、从整体到局部,先碎部后控制
D、从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
6、在各种工程的施工中,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称为(B)
A、测定
B、施工放样
C、变形观测
D、平面测量
7、对地面上已有的地物和地貌进行测量,计算其坐标或在图纸上描绘出来,称为(A)
A、测定
B、测设
C、监测
D、都对
8、测量的基本原则是(ABC)
A、在布局上:“先整体,后局部”
B、在工作方法上:“先控制,后碎部”
C、在精度上:“从高精度到低精度”
D、都不对
9、测绘学的分类(D)
A、测绘(测定)、测设(施工放样)、监测(变形观测)
B、控制测量学、碎部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C、角度测量学、距离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D、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
10、要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的目的是(ABC)
A、防止测量误差的累计过大
B、当测区范围大时,便于分幅测图
C、分幅测图时,保证每一幅图具有同等的测量精度
D、减少劳动强度
11、大地水准面的主要特性有哪些(ABCD)
A、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B、大地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
C、大地水准面与静止海水面重合
D、大地水准面最接近地球真实形态和大小
12、水准面的特性(ABD)
A、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
B、水准面有无穷多个
C、水准面面与面之间会相交
D、水准面面与面之间不会相交
1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及对应的基准线(B)
A、大地水准面、椭球体面法线
B、椭球体面、铅垂线
C、大地水平面、铅垂线
D、大地水平面、椭球体面法线
14、地面点位常用三个量表示,表示地面点位的正确方式是(ACD)
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X、Y、Z
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C、大地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D、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15、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几种(C)
A、2
B、3
C、4
D、5
16、某地大地经度105°17′,试计算它所在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D)
A、17、105°,35、105°
B、18、105°,34、102°
C、17、105°,36、108°
D、18、105°,35、105°
1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和数学中的笛卡尔坐标有什么区别(ABC)
A、坐标轴
B、象限划分
C、角度起算
D、角度值
18、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ABCD)
A、大地高
B、绝对高程
C、海拔高
D、相对高程
19、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A)
A、X轴,向北为正
B、X轴,向东为正
C、Y轴,向东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20、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AD)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大地高
D、海拔高
21、确定地面点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几种(A)
A、2
B、3
C、4
D、5
2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时,测区的半径不大于(B)
A、20km
B、10km
C、10m
D、20m
2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测区的面积不大于(C)
A、10km2
B、50km2
C、100km2
D、300km2
2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高程测量时,测点距离不大于(A)
A、0
B、5m
C、10m
D、15m
25、在以(B)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26、在常规测量中,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ABD)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高差测量
27、相对高程是由(A)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任意水准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D、竖直面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工程测量》随堂随练(第2章)
下一篇 :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工程测量》随堂随练(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