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前四章》随堂随练
第四章
1、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A)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中误差
D、测量需要
2、在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时,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数计算是(A)
A、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B、视距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C、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读数改正数
D、尺长改正数、湿度改正数、温度改正数
3、设用一根名义长度为30m的被检定钢尺,在钢尺检定场上进行多次丈量,其结果为29.986m,丈量时温度为12℃,该尺的线膨胀系数=1.25×10-51/度,又已知该检定场在标准拉力和常温下的标准长度为29.976m,则此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B)m。
A、lt=30+0.007+0.0000125×(t-20℃)×30
B、lt=30-0.007+0.0000125×(t-20℃)×30
C、lt=30+0.010+0.0000125×(t-20℃)×30
D、lt=30-0.010+0.0000125×(t-20℃)×30
4、在地面上要测设一段D=84.200m的水平距离EF,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6+0.0000125×(t-20℃)×30m的钢尺施测,测设时的温度为28℃,施于钢尺的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相同,EF两点的高差hEF=0.96m。试计算出在地面上需要量出多少长度?(C)
A、86.180m
B、94.190m
C、84.180m
D、83.190m
5、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在拉力为10Kg,温度为20℃时,检定出其长度为30.006m,现用此钢尺丈量,所施拉力为10kg,量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试求此尺段的实际长度。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1.25×10-5L/度。(B)尺段丈量结果(m)温度(℃)高差(m)1~253.768280.48
A、73.480m
B、72.441m
C、71.441m
D、76.461m
6、一比尺场定直线的长度为120.100m。今用名义长度为20m的钢尺,丈量该直线两个测回,其结果为120.064m,测量时的温度t=23.4℃。若该尺的膨胀系数=1.25×10-5,求该尺的尺长方程式。(C)
A、lt=20-0.0005+0.0000125×(t-20℃)×20
B、lt=30+0.0005+0.0000125×(t-20℃)×30
C、lt=20+0.0005+0.0000125×(t-20℃)×20
D、lt=30-0.0005+0.0000125×(t-20℃)×30
7、下列情况时的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增大(ABCD)
A、钢尺比标准尺长
B、定线不准
C、钢尺不平
D、拉力偏大
8、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仪器观测的数据是(B)。
A、尺间隔
B、竖盘读数
C、仪器高
D、瞄准高
9、一观测员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A点上(已知HA=26.432m)量得仪器高i=1.45m,盘左时望远镜对准立在B点上的地形尺三丝读数分别是1.680m,1.180m,0.680m,竖盘读数为84°06′,(若X=0)试求:DAB,hAB和HB(C)
A、DAB=99.94m,hAB=10.56m和HB=38.992m
B、DAB=98.94m,hAB=13.56m和HB=37.992m
C、DAB=98.94m,hAB=10.56m和HB=36.992m
D、DAB=99.94m,hAB=13.56m和HB=37.992m
10、影响钢尺量距误差的因素有哪些(ABCD)
A、定线误差
B、尺长误差
C、温度
D、拉力不均
11、定线误差造成量距(A)。
A、增大
B、减小
C、不一定
D、都不对
12、钢尺倾斜误差造成量距(A)。
A、增大
B、减小
C、不一定
D、都不对
13、钢尺量距一般采用()量距,在精密量距时用(C)量距。
A、整尺法,整尺法
B、串尺法,串尺法
C、整尺法,串尺法
D、串尺法,整尺法
14、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直、平、准”。直,就是量两点间的直线长度,要求定线直;平,就是要量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尺身水平;准,要求对点、投点、读数要准确,读数要准确是指(D)。
A、绝对准确
B、相对准确
C、满足肉眼识别的精度要求
D、要符合精度要求
15、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C)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A、重复
B、三次
C、往、返
D、四次
16、钢尺量距时,用什么衡量测量精度(C)。
A、要符合精度要求
B、绝对误差
C、相对误差
D、都不对
17、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B)。
A、1/2000
B、1/3000
C、1/1000
D、1/1500
18、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B)。
A、1/2000
B、1/1000
C、1/3000
D、1/1500
19、当量距精度要求在(B)以上时,要用精密量距法。
A、1/1000
B、1/10000
C、1/3000
D、1/15000
20、高精度量距多采用(AC)进行测量。
A、测距仪
B、钢尺
C、全站仪
D、经纬仪
21、某尺段实测距离为29.902m,钢尺检定长度30.005m,检定温度20℃,丈量时温度为12.3℃,所测高差为0.252m,求水平距离。(A)
A、29.903m
B、30.903m
C、28.903m
D、25.903m
22、在高精度量距时应加尺长改正,并要求钢尺尺长检定误差小于(B)。
A、0.5mm
B、lmm
C、2mm
D、3mm
23、当L=30m时,定线误差(A),所以用目视定线即可达到精度要求。
A、≤0.12m
B、≤0.15m
C、≤0.20m
D、≤0.22m
24、根据钢尺温度改正公式,当温度引起的误差为1/30000时,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出(C)。
A、±1℃
B、±2℃
C、±3℃
D、±5℃
25、量距宜在(C)进行。
A、无要求
B、晴天
C、阴天
D、都不对
26、在量距时,由于钢尺对点误差、测钎安置误差及读数误差都会使量距产生误差。这些误差是(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27、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C),精密视距测量可达1/2000。
A、1/100~1/300
B、1/200~1/500
C、1/200~1/300
D、1/300~1/500
28、视线穿过大气时会产生折射,其光程从直线变为曲线,造成误差。由于视线靠近地面,折光大,所以规定视线应高出地面(B)以上。
A、0.5m
B、lm
C、l.5m
D、2m
29、空气的湍流使视距成像不稳定,造成视距误差。当视线接近地面或水面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视线要高出地面(B)以上。
A、0.5m
B、lm
C、l.5m
D、2m
30、一般脉冲法测距常用于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远距离测距上,其测距精度为(B)。
A、0.05~1m
B、0.5~1m
C、0.05~0.1m
D、0.5~2m
31、微波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多用于远程测距,测程可达(B),一般用于大地测量。
A、数百公里
B、数十公里
C、数千公里
D、数公里
32、红外测距仪用于(AB)程测距,一般用于小面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
A、中
B、短
C、长
D、无限制
33、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测距仪测距原理分为两种:(BC)。
A、电磁波测距
B、脉冲法测距
C、相位法测距
D、视距测量
34、双频测距仪用短测尺保证(B),用长测尺保证()。
A、测程,精度
B、精度,测程
C、测程,测程
D、精度,精度
35、一般测距仪测定的是斜距,因而需对测试成果进行仪器(ABC)等,最后求得水平距离。
A、常数改正
B、气象改正
C、倾斜改正
D、都不对
第四章
1、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A)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中误差
D、测量需要
2、在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时,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数计算是(A)
A、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B、视距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C、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读数改正数
D、尺长改正数、湿度改正数、温度改正数
3、设用一根名义长度为30m的被检定钢尺,在钢尺检定场上进行多次丈量,其结果为29.986m,丈量时温度为12℃,该尺的线膨胀系数=1.25×10-51/度,又已知该检定场在标准拉力和常温下的标准长度为29.976m,则此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B)m。
A、lt=30+0.007+0.0000125×(t-20℃)×30
B、lt=30-0.007+0.0000125×(t-20℃)×30
C、lt=30+0.010+0.0000125×(t-20℃)×30
D、lt=30-0.010+0.0000125×(t-20℃)×30
4、在地面上要测设一段D=84.200m的水平距离EF,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6+0.0000125×(t-20℃)×30m的钢尺施测,测设时的温度为28℃,施于钢尺的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相同,EF两点的高差hEF=0.96m。试计算出在地面上需要量出多少长度?(C)
A、86.180m
B、94.190m
C、84.180m
D、83.190m
5、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在拉力为10Kg,温度为20℃时,检定出其长度为30.006m,现用此钢尺丈量,所施拉力为10kg,量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试求此尺段的实际长度。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1.25×10-5L/度。(B)尺段丈量结果(m)温度(℃)高差(m)1~253.768280.48
A、73.480m
B、72.441m
C、71.441m
D、76.461m
6、一比尺场定直线的长度为120.100m。今用名义长度为20m的钢尺,丈量该直线两个测回,其结果为120.064m,测量时的温度t=23.4℃。若该尺的膨胀系数=1.25×10-5,求该尺的尺长方程式。(C)
A、lt=20-0.0005+0.0000125×(t-20℃)×20
B、lt=30+0.0005+0.0000125×(t-20℃)×30
C、lt=20+0.0005+0.0000125×(t-20℃)×20
D、lt=30-0.0005+0.0000125×(t-20℃)×30
7、下列情况时的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增大(ABCD)
A、钢尺比标准尺长
B、定线不准
C、钢尺不平
D、拉力偏大
8、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仪器观测的数据是(B)。
A、尺间隔
B、竖盘读数
C、仪器高
D、瞄准高
9、一观测员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A点上(已知HA=26.432m)量得仪器高i=1.45m,盘左时望远镜对准立在B点上的地形尺三丝读数分别是1.680m,1.180m,0.680m,竖盘读数为84°06′,(若X=0)试求:DAB,hAB和HB(C)
A、DAB=99.94m,hAB=10.56m和HB=38.992m
B、DAB=98.94m,hAB=13.56m和HB=37.992m
C、DAB=98.94m,hAB=10.56m和HB=36.992m
D、DAB=99.94m,hAB=13.56m和HB=37.992m
10、影响钢尺量距误差的因素有哪些(ABCD)
A、定线误差
B、尺长误差
C、温度
D、拉力不均
11、定线误差造成量距(A)。
A、增大
B、减小
C、不一定
D、都不对
12、钢尺倾斜误差造成量距(A)。
A、增大
B、减小
C、不一定
D、都不对
13、钢尺量距一般采用()量距,在精密量距时用(C)量距。
A、整尺法,整尺法
B、串尺法,串尺法
C、整尺法,串尺法
D、串尺法,整尺法
14、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直、平、准”。直,就是量两点间的直线长度,要求定线直;平,就是要量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尺身水平;准,要求对点、投点、读数要准确,读数要准确是指(D)。
A、绝对准确
B、相对准确
C、满足肉眼识别的精度要求
D、要符合精度要求
15、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C)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A、重复
B、三次
C、往、返
D、四次
16、钢尺量距时,用什么衡量测量精度(C)。
A、要符合精度要求
B、绝对误差
C、相对误差
D、都不对
17、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B)。
A、1/2000
B、1/3000
C、1/1000
D、1/1500
18、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B)。
A、1/2000
B、1/1000
C、1/3000
D、1/1500
19、当量距精度要求在(B)以上时,要用精密量距法。
A、1/1000
B、1/10000
C、1/3000
D、1/15000
20、高精度量距多采用(AC)进行测量。
A、测距仪
B、钢尺
C、全站仪
D、经纬仪
21、某尺段实测距离为29.902m,钢尺检定长度30.005m,检定温度20℃,丈量时温度为12.3℃,所测高差为0.252m,求水平距离。(A)
A、29.903m
B、30.903m
C、28.903m
D、25.903m
22、在高精度量距时应加尺长改正,并要求钢尺尺长检定误差小于(B)。
A、0.5mm
B、lmm
C、2mm
D、3mm
23、当L=30m时,定线误差(A),所以用目视定线即可达到精度要求。
A、≤0.12m
B、≤0.15m
C、≤0.20m
D、≤0.22m
24、根据钢尺温度改正公式,当温度引起的误差为1/30000时,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出(C)。
A、±1℃
B、±2℃
C、±3℃
D、±5℃
25、量距宜在(C)进行。
A、无要求
B、晴天
C、阴天
D、都不对
26、在量距时,由于钢尺对点误差、测钎安置误差及读数误差都会使量距产生误差。这些误差是(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27、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C),精密视距测量可达1/2000。
A、1/100~1/300
B、1/200~1/500
C、1/200~1/300
D、1/300~1/500
28、视线穿过大气时会产生折射,其光程从直线变为曲线,造成误差。由于视线靠近地面,折光大,所以规定视线应高出地面(B)以上。
A、0.5m
B、lm
C、l.5m
D、2m
29、空气的湍流使视距成像不稳定,造成视距误差。当视线接近地面或水面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视线要高出地面(B)以上。
A、0.5m
B、lm
C、l.5m
D、2m
30、一般脉冲法测距常用于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远距离测距上,其测距精度为(B)。
A、0.05~1m
B、0.5~1m
C、0.05~0.1m
D、0.5~2m
31、微波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多用于远程测距,测程可达(B),一般用于大地测量。
A、数百公里
B、数十公里
C、数千公里
D、数公里
32、红外测距仪用于(AB)程测距,一般用于小面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
A、中
B、短
C、长
D、无限制
33、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测距仪测距原理分为两种:(BC)。
A、电磁波测距
B、脉冲法测距
C、相位法测距
D、视距测量
34、双频测距仪用短测尺保证(B),用长测尺保证()。
A、测程,精度
B、精度,测程
C、测程,测程
D、精度,精度
35、一般测距仪测定的是斜距,因而需对测试成果进行仪器(ABC)等,最后求得水平距离。
A、常数改正
B、气象改正
C、倾斜改正
D、都不对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工程测量》随堂随练(第3章)
下一篇 :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工程测量》随堂随练(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