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随堂随练
第四章
1、以下(AC)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内在价值。
A、通过法律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使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与合理
B、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作
C、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确定性
D、使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2、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ABCD)
A、实现社会保障的任务和目标
B、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
C、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
D、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
3、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C)
A、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B、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立法
D、宗教法典
4、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缘起于(B)
A、美国1935的《社会保障法》
B、德国19世纪末的《疾病社会保险法》等
C、英国的济贫立法
D、宗教法典
5、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缘起的历史社会条件有(ABCD)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历史法学派的影响
D、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
6、现代社会保障立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有(ABCD)
A、立法引进公平观念和普遍性原则
B、在亚非地区也得到发展
C、向社会福利等领域延伸
D、国际组织开始介入
7、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始于(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8、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是(ABCD)
A、社会成员生存权力保护法
B、国民安全法
C、社会稳定法
D、社会调节法
9、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ABCDE)
A、安全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平等性
E、鼓励性
10、社会保障立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E)
A、人权保障原则
B、公平优先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D、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E、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下列(ABCD)是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解释
D、条约与协定
12、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不包括(D)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体与客体等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手段
13、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是社会保障法的(B)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管理者
14、从社会保障实践内容来看,社会保障规定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是社会保障法律的(C)
A、调整对象
B、主体
C、客体
D、具体内容
15、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按集权程度可以分为(ABD)
A、集权管理模式
B、分散管理模式
C、自治管理模式
D、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16、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按政府介入程度可以分为(BCD)
A、集权管理模式
B、政府管理
C、自治管理模式
D、民间管理模式
17、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18、以下(ABCD)属于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A、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B、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C、社会保障服务管理
D、人力资源管理
19、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A)是劳动和社会保险的主管部门。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民政部
C、卫生部
D、财政部
20、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B)负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民政部
C、卫生部
D、财政部
第四章
1、以下(AC)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内在价值。
A、通过法律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使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与合理
B、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作
C、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确定性
D、使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2、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ABCD)
A、实现社会保障的任务和目标
B、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
C、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
D、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
3、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C)
A、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B、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立法
D、宗教法典
4、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缘起于(B)
A、美国1935的《社会保障法》
B、德国19世纪末的《疾病社会保险法》等
C、英国的济贫立法
D、宗教法典
5、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缘起的历史社会条件有(ABCD)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历史法学派的影响
D、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
6、现代社会保障立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有(ABCD)
A、立法引进公平观念和普遍性原则
B、在亚非地区也得到发展
C、向社会福利等领域延伸
D、国际组织开始介入
7、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始于(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8、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是(ABCD)
A、社会成员生存权力保护法
B、国民安全法
C、社会稳定法
D、社会调节法
9、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ABCDE)
A、安全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平等性
E、鼓励性
10、社会保障立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E)
A、人权保障原则
B、公平优先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D、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E、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下列(ABCD)是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解释
D、条约与协定
12、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不包括(D)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体与客体等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手段
13、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是社会保障法的(B)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管理者
14、从社会保障实践内容来看,社会保障规定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是社会保障法律的(C)
A、调整对象
B、主体
C、客体
D、具体内容
15、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按集权程度可以分为(ABD)
A、集权管理模式
B、分散管理模式
C、自治管理模式
D、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16、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按政府介入程度可以分为(BCD)
A、集权管理模式
B、政府管理
C、自治管理模式
D、民间管理模式
17、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18、以下(ABCD)属于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A、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B、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C、社会保障服务管理
D、人力资源管理
19、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A)是劳动和社会保险的主管部门。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民政部
C、卫生部
D、财政部
20、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B)负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民政部
C、卫生部
D、财政部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