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第三章 计划职能(第5节)
学习时间:2013年12月2日-12月8日
内 容:
第5节 决策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中的第5节,这部分重点介绍决策的含义、类型、程序及方法,下面整理出的理念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开篇案例:
开发新产品与改进现有产品之争
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达到3400万元,1994年预计销售可达3700万元。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间,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在会议上,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农业机械产品虽有市场潜力,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的新需求。
身为机械工程师的袁先生,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非常内行。因此,他听完了各经销负责人的意见之后,心里便很快算了一下,新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两项工作约耗时3-6个月。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并根据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
袁先生认为,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况,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经营效果还很不错。结果,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他相信,改进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出具吸引力的价格,将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最有效的法宝。尽管他已做出了决策,但他还是愿意听一听顾问专家的意见。
思考题:
1. 你认为该企业的外部环境中有哪些机会与威胁?
2. 如果你是顾问专家,你会对袁先生的决策如何评价?
第五节 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一、决策的概念与特征
决策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决策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遵循决策的原理和原则,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并组织实现的全过程。
正确理解决策概念,应把握以下几层意思: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过程第一步。决策所要解决问题必须十分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十分具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将是盲目的。
(2)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方案
决策实质上是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如果只有一个备选方案,就不存在决策的问题。因而,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人们才能从中进行比较、选择,最后选择一个满意方案为行动方案。
(3)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于实施
如果选择后的方案,束之高阁,不付诸实施,这样,决策也等于没有决策。决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行动的过程。
决策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活动,决策科学化是在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决策研究在吸引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决策实践,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和探索人们作出正确决策规律的科学――决策学。决策学研究决策的范畴、概念、结构、决策原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决策组织等等,并探索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规律。随着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决策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应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从而也就出现了经营管理决策。
现代科学化决策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目标性。
(二)选择性。
(三)可行性。
(四)动态性。
二、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根本保证
三、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类,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二)按照决策的时间长短分类,可分为中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三)按照拟定决策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四)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类,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的问题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已经有了处理的经验、程序、规则,可以按常规办法来解决。故程序化决策也称为“常规决策”。例如,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如果处理?商店销售过期的食品如何解决?就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的问题是不常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经验去解决,要靠决策者做出新的判断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也叫非常规决策。如企业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商品流通渠调整,选择新的促销方式等属于非常规决策。
(五)按照决策的时态分类,可分为静态决策和动态决策。
(六)按照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决策的可能程度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七)按照决策目标与使用方法分类,可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
四、决策的体制
现代决策体制是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所构成,三者有机结合组成科学决策体制。
五、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原则
(二)信息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五)创新原则
六、决策的程序
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的过程。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确定决策目标
(二)拟定备选方案
(三)选择决策方案
选择方案的方法有三种:
1.经验判断法。
2.数学分析法。
3.试验法。
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跟踪决策
七、决策的方法
人们创造出许多决策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常用的定性决策方法有:
1.畅谈会法
2.征询法
3.哥顿法
4.方案前提分析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又分为静态决策分析法和动态决策分析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 直观法
2.量本利分析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
1. 单级决策
2. 多级决策举例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是在客观自然状态的概率完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由于决策者各具特点,便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而产生了多种具体的决策方法。下面用实例说明不确定型决策的方法。
1.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2.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3.平均法(又称等概率法)。
4. 后悔值法(大中取小法)。
课后练习:
决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系统原则 B. 信息原则 C. 可行性原则 D. 创新原则
答案:ABCD
开篇案例分析:
1.机会与威胁主要是:市场在悄悄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的新需求。但新产品研制、开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2.袁先生的决策虽说也在适应变化,但多少有些保守,企业面对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袁先生可以在小规模上进行产品更新的实验,万一市场真有变化,再进行产品更新不至于措手不及。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