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变电所控制》(A卷)参考答案
一、
1.
电流互感器(TA)。其一次绕组流过系统大电流I1,二次绕组中流过变化的小电流I2,I2额定值为5A。
电流继电器(KA)。线圈中流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I2,当I2达到KA的动作值时,其常开触电闭合(电磁作用),接通外电路。
时间继电器(KT)。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电延时闭合,接通外电路。
信号继电器(KS)。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电(带自保持)闭合,接通信号回路,且掉牌,以便值班人员辩别其动作与否。若KS动作,需手动复归,以便准备下一次动作。
断路器跳闸线圈(YT)。线圈通电,断路器跳闸。
断路器(QF)。合闸线圈通电,QF主触电接通大电流,其辅助触头相应切换: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外电路,同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外电路。
2.当A相或C相有短路时,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流过短路电流,其二次绕组感应出I2流经电流继电器KA线圈,KA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将由直流操作电源正母线来的电源加在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上,时间继电器KT启动,经一定时限后其延时常开触点闭合,正电源经过其触点和信号继电器KS的线圈以及断路器的常开辅助触点QF和断路器跳闸线圈YT接至负电源。信号继电器KS的线圈和跳闸线圈YT中有电流流过。两者同时动作,使断路器QF跳闸,并由信号继电器KS的常开触点发出信号。 二、
1.b相接地点的设置。接地点设在端子箱内FU2之后m点,是因为若设在FU2之前n点,则当中性线发生接地故障时将使b相绕组短路而无熔断器保护。而在m点接地也有缺点:一旦熔断器熔断,则电压互感器整个二次侧将失去保护接地点,如果高低压绝缘破坏高电压侵入将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为此,在m点接地的情况下,又在中性点增加了击穿保险器F接地。击穿保险器是一个放电间隙,当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间隙被击穿而导通,起保护接地作用。
2.开口三角形辅助副绕组回路不装设熔断器。在TV’a、TV’b、TV’C回路中,正常情况时三相电压对称,三角形开口处电压为零,因此引出端子上没有电压。只有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才有3倍零序电压出现。如果在引出端子上装设熔断器保护,则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任何作用,即使在开口三角形外导线间发生短路,也不会使熔断器熔断。若熔断器熔断器熔断未被发现,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反而影响绝缘监察继电器KVI在正确动作。所以此处一般不装熔断器保护。
3.隔离开关辅助触点QS1的引用。TV二次侧出线除b相接地外,其他各引出端都经TV本身的隔离开关辅助触点QS1引出。这样当电压互感器停电检修时,在打开隔离开关的同时,二次接线亦自常闭开,防止二次侧向一次侧反馈电压,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由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在现场常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而中性线如果接触不良又难以发现,因此在中性线采用两对辅助触点QS1′并联,以增强其可靠性。
4.电压互感器回路的工作原理。当一次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在TV二次开口三角形绕组回路中出现零序电压,当超过绝缘监察继电器KVI的动作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同时接通光字牌HL和信号继电器KS。光字牌显示“35kV母线接地”字样,并发出音响信号,KS动作后掉牌落下,并由其触点发出“掉牌未复归”信号。 三、
1.手动跳闸 SA至“跳闸后”位置时,触点10-11闭合, 绿灯HG发平光。
自动跳闸 SA在“合闸后”位置,触点9-10闭合,此时若断路器自动跳闸,其常闭辅助触点接通,绿灯(HG)经SA的9-10触点接至闪光小母线M100(+),闪光。
手常开闸 SA在“合闸后”位置,触点13-16闭合,红灯(HR)发平光。
自常开闸 SA在“跳闸后”位置,触点14-15闭合,此时若自动装置使断路器自常开闸,红灯(HR)经触点14-15接至闪光小母线,发闪光。
2.断路器仍属跳闸状态,因此其辅助常闭触点闭合。另外,控制开关SA处于预备合闸位,
节点9-10接通。因此,绿灯(HG)闪光,红灯不亮。
3.若断路器因事故跳闸,SA仍在合闸后位置,其触点1-3、19-17同时接通。另外,因断路器跳闸,QF辅助常闭触点闭合,事故音响小母线M708接至负电源-700,事故音响回路启动,发出事故音响信号。 四、)
1.隔离开关合闸(投入)操作。相应断路器QF在分闸状态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接地刀闸QSE在断开位置,其辅助常闭触点闭合;隔离开关QS在跳闸终端位置(其跳闸终端开关S2闭合)时,按下按钮SB1,启动接触器KM1,KM1的常开触点闭合,三相交流电动机M正向转动,使隔离开关QS进行合闸,并经KM1的常开触点KM1-1进行自保持,以确保隔离开关合闸到位。隔离开关合闸后,跳闸终端开关S2断开, KM1失电返回,电动机M停止转动。自动解除合闸脉冲。
2.隔离开关分闸操作。相应断路器QF在分闸状态常闭辅助触点闭合;QSE常闭辅助触点闭合,隔离开关QS在合闸终端位置,(S1已闭合)。此时,按下按钮SB2,启动接触器KM2,KM2的常开触点闭合,三相电动机M反向转动,使隔离开关QS2进行跳(分)闸。并经KM2的常开触点KM2-1自保持,使隔离开关分闸到位。隔离开关分闸后,合闸终端开关S1断开, KM2失电返回,电动机M停止转动。 五、
1.事故信号的启动。当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时,对应事故单元的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不对应,信号电源-700接至事故音响小母线M708上, 给出脉冲电流信号,经变流器U 微分后,送入干簧继电器KRD的线圈中,其常开触点闭合,启动出口中间继电器KC,其常开触点KC-2接通,启动蜂鸣器,发出音响信号。当变流器二次测感应电动势消失后,KRD中的尖峰脉冲电流消失,KRD触点返回,而中间继电器KC经其常开触点自保持,发出持续音响信号。
2.事故信号的复归。由中间继电器KC的常开触点KC-3启动时间继电器KT1,其常开触点经延时后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KC1,KC1的常闭触点断开, KC线圈失电,其3对常开触点全部返回,音响信号停止,实现音响信号延时自动复位。此时,启动回路电流虽没消失,但已到稳态,干簧继电器KRD不会再启动中间时间继电器KC,这样冲击继电器所有元件都复位,准备第二次动作。此外,按下按钮SB4,可实现音响信号的手动复位。
3.事故信号的重复动作。当第二个事故信号来时,在第一个稳定电流信号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矩形的脉冲电流。变流器U的二次侧又感应出电动势,产生尖峰电流,使干簧继电器KRD启动。动作过程与第一次动作相同,即实现音响信号的重复动作。
一、
1.
电流互感器(TA)。其一次绕组流过系统大电流I1,二次绕组中流过变化的小电流I2,I2额定值为5A。
电流继电器(KA)。线圈中流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I2,当I2达到KA的动作值时,其常开触电闭合(电磁作用),接通外电路。
时间继电器(KT)。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电延时闭合,接通外电路。
信号继电器(KS)。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电(带自保持)闭合,接通信号回路,且掉牌,以便值班人员辩别其动作与否。若KS动作,需手动复归,以便准备下一次动作。
断路器跳闸线圈(YT)。线圈通电,断路器跳闸。
断路器(QF)。合闸线圈通电,QF主触电接通大电流,其辅助触头相应切换: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外电路,同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外电路。
2.当A相或C相有短路时,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流过短路电流,其二次绕组感应出I2流经电流继电器KA线圈,KA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将由直流操作电源正母线来的电源加在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上,时间继电器KT启动,经一定时限后其延时常开触点闭合,正电源经过其触点和信号继电器KS的线圈以及断路器的常开辅助触点QF和断路器跳闸线圈YT接至负电源。信号继电器KS的线圈和跳闸线圈YT中有电流流过。两者同时动作,使断路器QF跳闸,并由信号继电器KS的常开触点发出信号。 二、
1.b相接地点的设置。接地点设在端子箱内FU2之后m点,是因为若设在FU2之前n点,则当中性线发生接地故障时将使b相绕组短路而无熔断器保护。而在m点接地也有缺点:一旦熔断器熔断,则电压互感器整个二次侧将失去保护接地点,如果高低压绝缘破坏高电压侵入将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为此,在m点接地的情况下,又在中性点增加了击穿保险器F接地。击穿保险器是一个放电间隙,当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间隙被击穿而导通,起保护接地作用。
2.开口三角形辅助副绕组回路不装设熔断器。在TV’a、TV’b、TV’C回路中,正常情况时三相电压对称,三角形开口处电压为零,因此引出端子上没有电压。只有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才有3倍零序电压出现。如果在引出端子上装设熔断器保护,则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任何作用,即使在开口三角形外导线间发生短路,也不会使熔断器熔断。若熔断器熔断器熔断未被发现,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反而影响绝缘监察继电器KVI在正确动作。所以此处一般不装熔断器保护。
3.隔离开关辅助触点QS1的引用。TV二次侧出线除b相接地外,其他各引出端都经TV本身的隔离开关辅助触点QS1引出。这样当电压互感器停电检修时,在打开隔离开关的同时,二次接线亦自常闭开,防止二次侧向一次侧反馈电压,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由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在现场常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而中性线如果接触不良又难以发现,因此在中性线采用两对辅助触点QS1′并联,以增强其可靠性。
4.电压互感器回路的工作原理。当一次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在TV二次开口三角形绕组回路中出现零序电压,当超过绝缘监察继电器KVI的动作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同时接通光字牌HL和信号继电器KS。光字牌显示“35kV母线接地”字样,并发出音响信号,KS动作后掉牌落下,并由其触点发出“掉牌未复归”信号。 三、
1.手动跳闸 SA至“跳闸后”位置时,触点10-11闭合, 绿灯HG发平光。
自动跳闸 SA在“合闸后”位置,触点9-10闭合,此时若断路器自动跳闸,其常闭辅助触点接通,绿灯(HG)经SA的9-10触点接至闪光小母线M100(+),闪光。
手常开闸 SA在“合闸后”位置,触点13-16闭合,红灯(HR)发平光。
自常开闸 SA在“跳闸后”位置,触点14-15闭合,此时若自动装置使断路器自常开闸,红灯(HR)经触点14-15接至闪光小母线,发闪光。
2.断路器仍属跳闸状态,因此其辅助常闭触点闭合。另外,控制开关SA处于预备合闸位,
节点9-10接通。因此,绿灯(HG)闪光,红灯不亮。
3.若断路器因事故跳闸,SA仍在合闸后位置,其触点1-3、19-17同时接通。另外,因断路器跳闸,QF辅助常闭触点闭合,事故音响小母线M708接至负电源-700,事故音响回路启动,发出事故音响信号。 四、)
1.隔离开关合闸(投入)操作。相应断路器QF在分闸状态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接地刀闸QSE在断开位置,其辅助常闭触点闭合;隔离开关QS在跳闸终端位置(其跳闸终端开关S2闭合)时,按下按钮SB1,启动接触器KM1,KM1的常开触点闭合,三相交流电动机M正向转动,使隔离开关QS进行合闸,并经KM1的常开触点KM1-1进行自保持,以确保隔离开关合闸到位。隔离开关合闸后,跳闸终端开关S2断开, KM1失电返回,电动机M停止转动。自动解除合闸脉冲。
2.隔离开关分闸操作。相应断路器QF在分闸状态常闭辅助触点闭合;QSE常闭辅助触点闭合,隔离开关QS在合闸终端位置,(S1已闭合)。此时,按下按钮SB2,启动接触器KM2,KM2的常开触点闭合,三相电动机M反向转动,使隔离开关QS2进行跳(分)闸。并经KM2的常开触点KM2-1自保持,使隔离开关分闸到位。隔离开关分闸后,合闸终端开关S1断开, KM2失电返回,电动机M停止转动。 五、
1.事故信号的启动。当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时,对应事故单元的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不对应,信号电源-700接至事故音响小母线M708上, 给出脉冲电流信号,经变流器U 微分后,送入干簧继电器KRD的线圈中,其常开触点闭合,启动出口中间继电器KC,其常开触点KC-2接通,启动蜂鸣器,发出音响信号。当变流器二次测感应电动势消失后,KRD中的尖峰脉冲电流消失,KRD触点返回,而中间继电器KC经其常开触点自保持,发出持续音响信号。
2.事故信号的复归。由中间继电器KC的常开触点KC-3启动时间继电器KT1,其常开触点经延时后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KC1,KC1的常闭触点断开, KC线圈失电,其3对常开触点全部返回,音响信号停止,实现音响信号延时自动复位。此时,启动回路电流虽没消失,但已到稳态,干簧继电器KRD不会再启动中间时间继电器KC,这样冲击继电器所有元件都复位,准备第二次动作。此外,按下按钮SB4,可实现音响信号的手动复位。
3.事故信号的重复动作。当第二个事故信号来时,在第一个稳定电流信号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矩形的脉冲电流。变流器U的二次侧又感应出电动势,产生尖峰电流,使干簧继电器KRD启动。动作过程与第一次动作相同,即实现音响信号的重复动作。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