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4
共100道题 总分:100分
答题中 单选题 一、单选题 共100题,100分
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聚在肝则会出现( ) A忧思
B乏竭
C遗尿
D肌绝
E喘 2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筋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3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肺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头倾视深
B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
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E以上均非 4 1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者为( ) A平人
B少气
C病温
D病风
E死 5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实”的是( ) A喝喝而喘,鼻塞脓涕
B脉盛,皮热,腹胀
C皮寒,气少,泄利前后
D高热, 昏迷,抽风
E以上均非 6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实者活”的依据是( ) A热退脉静
B身汗得后利
C能食不复热
D浆粥入胃泄注止
E以上均非 7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当治宜( ) A咸寒
B辛凉
C苦温
D咸凉
E甘热 8 1分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 ) A热病用附子,干姜
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
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
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
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 9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10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真牙生而长极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11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冬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12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效法自然而养生的方法是( ) A顺四时而适寒暑
B法于阴阳
C陈阴阳
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E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13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小肠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14 1分
选择最简研究《内经》的注本是( ) A内经知要
B医经原旨
C医经读
D读素问纱
E黄帝内经太素 15 1分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发腠理的清阳是指( ) A饮食物化生的精气
B呼吸之气
C卫阳之气
D阳气
E宗气 16 1分
即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 A脑
B骨
C胆
D髓
E女子胞 17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是因( ) A过食酸
B过食咸
C过食甘
D过食苦
E过食辛 18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形成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19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悲则导致 (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20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者属于( ) A火
B热
C湿
D寒
E燥 21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湿肿满”者属于(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2 1分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属于五脏疾病顺传的是( ) A肝传肾
B心传肾
C肺传肝
D肺传肾
E脾传肺 23 1分
《素问.热论》伤寒三日,少阳受之的临床见证为( ) A头项痛,腰脊强
B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
C胸胁痛而耳聋
D腹满而嗌干
E口燥舌干而渴 24 1分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者属于( ) A胃咳
B大肠咳
C小肠咳
D胆咳
E三焦咳 25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厥阴伤寒的主证是( ) A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
B腹满而嗌干
C烦满而囊缩
D胸胁痛而耳聋
E口燥舌干而渴 26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阳,针刺治疗当( ) A泄热
B逐瘀
C发汗
D止汗
E刺络放血 27 1分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精无俾应出现的症状是( ) A脉躁疾
B狂言
C不能食
D汗出
E汗出辄复热 2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于五脏则出现( ) A疼久
B卒然而痛
C卒然痛不知人
D痛不可按
E痛而按之无益 29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膜原则症见( ) A心与背相引而痛
B疼痛按之无益
C宿而成积
D腹痛大便燥结
E腹痛后泄 3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肝咳的症状应为( ) A咳则右胁下痛
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C咳则两胁下痛
D咳则心痛,咽肿喉闭
E咳而遗尿 3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痹邪则发为( ) A筋痹
B骨痹
C脉痹
D肌痹
E皮痹 32 1分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 (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33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肉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34 1分
《灵枢.五色》认为白为( ) A风
B痛
C寒
D脓
E挛 35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浮沉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36 1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尺热”者为( ) A平人
B少气
C病温
D病风
E死 37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短则( ) A气高
B气衰
C气病
D气少
E气胀 38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虚”的是( ) A喝喝而喘,鼻塞脓涕
B脉盛,皮热,腹胀
C皮寒,气少,泄利前后
D高热, 昏迷,抽风
E以上均非 39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40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薄者为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41 1分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应与时令结合宜( ) A用温远热
B用热远温
C用凉远凉
D用寒远凉
E以上均非 42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可用于( ) A气虚便秘
B阳明腑实之便秘
C热结旁流
D脾虚泄泻
E五更泄泻 43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三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44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45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夏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46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悲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47 1分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48 1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 ) A精血津液
B营气
C肾阴
D水谷
E糟粕 49 1分
《素问.经脉别论》水饮的生化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浊气归心,上归于脾
B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C上归于肺,肺朝百脉
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E经气归于肺,通调水道 50 1分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奇恒之府的总的功能( ) A实而不能满
B满而不能实
C水谷不得久藏
D藏而不泻
E泻而不藏 51 1分
《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罢极之本”的脏是( ) A心
B肺
C肾
D肝
E脾 52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 ) A因于寒
B因于火
C因于暑
D因于湿
E因于气 53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夏伤于暑,秋天发生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54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大恐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55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与火有关的病症是( ) A诸湿肿满
B诸痉项强
C诸厥固泄
D诸禁鼓栗,如丧神守
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56 1分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有些疾病的病情,随阳气的盛衰而有规律性地变化,其规律为“夜”则( ) A慧
B安
C加
D甚
E恶 57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少阳伤寒的主证是( ) A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
B腹满而嗌干
C烦满而囊缩
D胸胁痛而耳聋
E口燥舌干而渴 5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脉中则( ) A脉绌急
B血少
C小络引急
D气不通
E稽迟,泣而不行 59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经脉与炅气相搏,脉满就会出现( ) A疼久
B卒然而痛
C卒然痛不知人
D痛不可按
E痛而按之无益 6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心咳的症状应为( ) A咳则右胁下痛
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C咳则两胁下痛
D咳则心痛,咽肿喉闭
E咳而遗尿 6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是( ) A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C尻以代踵,脊以代关
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E烦满喘而呕 62 1分
根据《素问.痹证》痹邪聚于皮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63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太阴之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4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肿的病机“其本在肾,其末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5 1分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四易”的症状是( ) A形气相失,色夭不泽
B头倾视深,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D脉从四时,脉弱以滑
E以上均非 66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散抟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67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肾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头倾视深
B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
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E以上均非 68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细则( ) A气高
B气衰
C气病
D气少
E气胀 69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虚者活”的依据是( ) A热退脉静
B身汗得后利
C能食不复热
D浆粥入胃泄注止
E以上均非 70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71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厚者为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72 1分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应“先治其标”者为( ) A先中满而后烦心者
B病发而有余者
C阳虚外感者
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E病发而不足者 73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肾气衰发堕齿槁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74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秋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75 1分
据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顺四时阴阳的养生原则是( ) A顺四时而适寒暑
B法于阴阳
C陈阴阳
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E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76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恐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77 1分
《灵枢》的书名,张机称之为( ) A《甲乙经》
B《针经》
C《九灵》
D《脉经》
E《九卷》 78 1分
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 ) A医经原旨
B类经
C内经类解
D医经读
E黄帝内经太素 79 1分
选择分类研究《内经》最早的注本是( ) A内经知要
B医经原旨
C医经读
D读素问纱
E黄帝内经太素 80 1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 ) A精血津液
B营气
C肾阴
D水谷
E糟粕 81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肿的病因是( ) A因于寒
B因于火
C因于暑
D因于湿
E因于气 82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因( ) A过食酸
B过食咸
C过食甘
D过食苦
E过食辛 83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秋伤于湿发生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84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劳则导致 (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85 1分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者属于( ) A胃咳
B大肠咳
C小肠咳
D胆咳
E三焦咳 86 1分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邪热亢盛,阴精损耗应出现的症状是( ) A脉躁疾
B狂言
C不能食
D汗出
E汗出辄复热 87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入于经则( ) A脉绌急
B血少
C小络引急
D气不通
E稽迟,泣而不行 8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小肠则症见( ) A喘动应手
B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C腹满而呕吐
D腰背相引而痛
E腹痛后泄 89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痹邪则发为( ) A筋痹
B骨痹
C脉痹
D肌痹
E皮痹 9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大肠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91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至阴之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2 1分
《灵枢.五色》认为痛甚为( ) A风
B痛
C寒
D脓
E挛 93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泽夭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94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肝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声如从室中言
B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C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
D水泉不止
E以上均非 95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当治宜( ) A咸寒
B辛凉
C苦温
D咸凉
E甘热 96 1分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同病异治是( ) A用温远热
B用热远温
C用凉远凉
D用寒远凉
E以上均非 97 1分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 ) A热病用附子,干姜
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
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
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
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 98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惊者”的治法是( ) A温之
B散之
C濡之
D行之
E平之 99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100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劳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共100道题 总分:100分
答题中 单选题 一、单选题 共100题,100分
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聚在肝则会出现( ) A忧思
B乏竭
C遗尿
D肌绝
E喘 2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筋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3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肺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头倾视深
B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
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E以上均非 4 1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者为( ) A平人
B少气
C病温
D病风
E死 5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实”的是( ) A喝喝而喘,鼻塞脓涕
B脉盛,皮热,腹胀
C皮寒,气少,泄利前后
D高热, 昏迷,抽风
E以上均非 6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实者活”的依据是( ) A热退脉静
B身汗得后利
C能食不复热
D浆粥入胃泄注止
E以上均非 7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当治宜( ) A咸寒
B辛凉
C苦温
D咸凉
E甘热 8 1分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 ) A热病用附子,干姜
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
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
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
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 9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10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真牙生而长极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11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冬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12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效法自然而养生的方法是( ) A顺四时而适寒暑
B法于阴阳
C陈阴阳
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E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13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小肠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14 1分
选择最简研究《内经》的注本是( ) A内经知要
B医经原旨
C医经读
D读素问纱
E黄帝内经太素 15 1分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发腠理的清阳是指( ) A饮食物化生的精气
B呼吸之气
C卫阳之气
D阳气
E宗气 16 1分
即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 A脑
B骨
C胆
D髓
E女子胞 17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是因( ) A过食酸
B过食咸
C过食甘
D过食苦
E过食辛 18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形成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19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悲则导致 (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20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者属于( ) A火
B热
C湿
D寒
E燥 21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湿肿满”者属于(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2 1分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属于五脏疾病顺传的是( ) A肝传肾
B心传肾
C肺传肝
D肺传肾
E脾传肺 23 1分
《素问.热论》伤寒三日,少阳受之的临床见证为( ) A头项痛,腰脊强
B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
C胸胁痛而耳聋
D腹满而嗌干
E口燥舌干而渴 24 1分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者属于( ) A胃咳
B大肠咳
C小肠咳
D胆咳
E三焦咳 25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厥阴伤寒的主证是( ) A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
B腹满而嗌干
C烦满而囊缩
D胸胁痛而耳聋
E口燥舌干而渴 26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阳,针刺治疗当( ) A泄热
B逐瘀
C发汗
D止汗
E刺络放血 27 1分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精无俾应出现的症状是( ) A脉躁疾
B狂言
C不能食
D汗出
E汗出辄复热 2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于五脏则出现( ) A疼久
B卒然而痛
C卒然痛不知人
D痛不可按
E痛而按之无益 29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膜原则症见( ) A心与背相引而痛
B疼痛按之无益
C宿而成积
D腹痛大便燥结
E腹痛后泄 3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肝咳的症状应为( ) A咳则右胁下痛
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C咳则两胁下痛
D咳则心痛,咽肿喉闭
E咳而遗尿 3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痹邪则发为( ) A筋痹
B骨痹
C脉痹
D肌痹
E皮痹 32 1分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 (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33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肉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34 1分
《灵枢.五色》认为白为( ) A风
B痛
C寒
D脓
E挛 35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浮沉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36 1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尺热”者为( ) A平人
B少气
C病温
D病风
E死 37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短则( ) A气高
B气衰
C气病
D气少
E气胀 38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虚”的是( ) A喝喝而喘,鼻塞脓涕
B脉盛,皮热,腹胀
C皮寒,气少,泄利前后
D高热, 昏迷,抽风
E以上均非 39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40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薄者为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41 1分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应与时令结合宜( ) A用温远热
B用热远温
C用凉远凉
D用寒远凉
E以上均非 42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可用于( ) A气虚便秘
B阳明腑实之便秘
C热结旁流
D脾虚泄泻
E五更泄泻 43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三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44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45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夏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46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悲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47 1分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48 1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 ) A精血津液
B营气
C肾阴
D水谷
E糟粕 49 1分
《素问.经脉别论》水饮的生化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浊气归心,上归于脾
B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C上归于肺,肺朝百脉
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E经气归于肺,通调水道 50 1分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奇恒之府的总的功能( ) A实而不能满
B满而不能实
C水谷不得久藏
D藏而不泻
E泻而不藏 51 1分
《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罢极之本”的脏是( ) A心
B肺
C肾
D肝
E脾 52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 ) A因于寒
B因于火
C因于暑
D因于湿
E因于气 53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夏伤于暑,秋天发生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54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大恐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55 1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与火有关的病症是( ) A诸湿肿满
B诸痉项强
C诸厥固泄
D诸禁鼓栗,如丧神守
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56 1分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有些疾病的病情,随阳气的盛衰而有规律性地变化,其规律为“夜”则( ) A慧
B安
C加
D甚
E恶 57 1分
根据《素问.热论》少阳伤寒的主证是( ) A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
B腹满而嗌干
C烦满而囊缩
D胸胁痛而耳聋
E口燥舌干而渴 5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脉中则( ) A脉绌急
B血少
C小络引急
D气不通
E稽迟,泣而不行 59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经脉与炅气相搏,脉满就会出现( ) A疼久
B卒然而痛
C卒然痛不知人
D痛不可按
E痛而按之无益 6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心咳的症状应为( ) A咳则右胁下痛
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C咳则两胁下痛
D咳则心痛,咽肿喉闭
E咳而遗尿 61 1分
根据《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是( ) A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C尻以代踵,脊以代关
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E烦满喘而呕 62 1分
根据《素问.痹证》痹邪聚于皮则( )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
E重 63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太阴之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4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肿的病机“其本在肾,其末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5 1分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四易”的症状是( ) A形气相失,色夭不泽
B头倾视深,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D脉从四时,脉弱以滑
E以上均非 66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散抟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67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肾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头倾视深
B背曲肩随
C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
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E以上均非 68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细则( ) A气高
B气衰
C气病
D气少
E气胀 69 1分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虚者活”的依据是( ) A热退脉静
B身汗得后利
C能食不复热
D浆粥入胃泄注止
E以上均非 70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71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厚者为何种剂型( ) A大方
B小方
C缓方
D急方
E奇方 72 1分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应“先治其标”者为( ) A先中满而后烦心者
B病发而有余者
C阳虚外感者
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E病发而不足者 73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肾气衰发堕齿槁的年龄大约是( ) A二八
B三八
C四八
D五八
E六八 74 1分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秋气则( ) A肝气内变
B肾气独沉
C心气内洞
D肺气焦满
E脾气虚 75 1分
据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顺四时阴阳的养生原则是( ) A顺四时而适寒暑
B法于阴阳
C陈阴阳
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E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76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恐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77 1分
《灵枢》的书名,张机称之为( ) A《甲乙经》
B《针经》
C《九灵》
D《脉经》
E《九卷》 78 1分
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 ) A医经原旨
B类经
C内经类解
D医经读
E黄帝内经太素 79 1分
选择分类研究《内经》最早的注本是( ) A内经知要
B医经原旨
C医经读
D读素问纱
E黄帝内经太素 80 1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 ) A精血津液
B营气
C肾阴
D水谷
E糟粕 81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肿的病因是( ) A因于寒
B因于火
C因于暑
D因于湿
E因于气 82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因( ) A过食酸
B过食咸
C过食甘
D过食苦
E过食辛 83 1分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秋伤于湿发生的病症是( ) A寒热
B温病
C洞泄
D痎疟
E寒厥 84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劳则导致 (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85 1分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者属于( ) A胃咳
B大肠咳
C小肠咳
D胆咳
E三焦咳 86 1分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邪热亢盛,阴精损耗应出现的症状是( ) A脉躁疾
B狂言
C不能食
D汗出
E汗出辄复热 87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入于经则( ) A脉绌急
B血少
C小络引急
D气不通
E稽迟,泣而不行 88 1分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小肠则症见( ) A喘动应手
B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C腹满而呕吐
D腰背相引而痛
E腹痛后泄 89 1分
根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痹邪则发为( ) A筋痹
B骨痹
C脉痹
D肌痹
E皮痹 90 1分
根据《素问.咳论》大肠咳的症状是( ) A咳而呕吐
B咳而失气
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D咳而遗尿
E咳而遗失 91 1分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至阴之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2 1分
《灵枢.五色》认为痛甚为( ) A风
B痛
C寒
D脓
E挛 93 1分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泽夭测知的是( ) A病处
B新久
C浅深
D远近
E成败 94 1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肝脏失强的症状是( ) A声如从室中言
B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C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
D水泉不止
E以上均非 95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当治宜( ) A咸寒
B辛凉
C苦温
D咸凉
E甘热 96 1分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同病异治是( ) A用温远热
B用热远温
C用凉远凉
D用寒远凉
E以上均非 97 1分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 ) A热病用附子,干姜
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
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
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
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 98 1分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惊者”的治法是( ) A温之
B散之
C濡之
D行之
E平之 99 1分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的生理标志是( )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而长极
D发长极
E发始堕 100 1分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劳则导致( ) A气上
B气缓
C气消
D气下
E气耗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3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