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食品)测试题答案

所属学校:南开大学 科目: 2020-03-30 17:18:12 分析化学 测试题 答案 食品
分析化学(食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分析法     2. 分布系数      3. 基准物质      4. 配位效应   
参考答案:
1. 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 分布系数:在弱酸、弱碱溶液中,酸或碱以某种型体存在的平衡浓度与其分析浓度的比值。
3. 基准物质:能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4. 配位效应:由于其它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与EDTA的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依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方法可分为            分析 、          分析、          分析。
2.系统误差包括            误差 、           误差 、           误差、           误差。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               、              。
4. 色谱分析法是根据色谱峰的            进行定性分析。
三、选择题▲ 每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在正确答案前打“√”
1.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定中的随机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 化学计量点      B. 滴定终点      C. 滴定误差点     D. 滴定分析
3. NH3的共轭酸酸是
A. NH4+      B. NH2OH2-       C. NH2-     D. NH4OH
4. 铝盐药物的测定常应用配位滴定法。常用方法是加入过量的EDTA ,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方法的滴定方式是
A. 直接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5.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是
A. 1:1        B. 1:2        C. 2:1        D. 1:3        
6.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列那个因素有关
A. 比色皿厚度           B. 该物质浓度           C. 吸收池材料       D. 入射光波长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
A. 加入释放剂     B. 加入保护剂     C. 标准加入法     D. 扣除背景法
8. 用分子荧光分析法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测定的是
A. 激发光        B. 发射光       C.  磷光     D. 散射光
四.判断题▲ 正确打“√”,错误的打“×”
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
2. 某酸碱指示剂KHIn=1.0×106,从理论上推算其pH 变色范围是5~7。(   )
3. 配位滴定法中,一般情况下,KMY 总是小于K’MY 。(   )
4. 精密度好,准确度一定很高。(   )
5. 二苯胺磺酸钠是Ce4+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   )
6. 沉淀重量法中的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不同。(   )
7. 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
8.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钾时,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其作用是用来提高火焰温度。(   )
五、问答题
1. 何谓酸碱滴定的pH 突跃范围?影响强酸和一元弱酸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2.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 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参考答案:1.何谓酸碱滴定的pH 突跃范围?影响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答:pH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前后滴定不足0.1%到过量0.1%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
影响强酸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溶液酸、碱的浓度;                           
影响一元弱酸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弱酸碱的强度(Ka或Kb);溶液酸、碱的浓度。
2.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解答:(1)在滴定pH范围内,指示剂(In)与 配合物(MIn)的颜色应有明显的不同;
(2)K’MIn 要足够大,但 K’MIn < K’MY ,一般要求  K’MY > 100 K’MIn ;     
(3)指示剂与M 反应必须灵敏、迅速,且有良好的可逆性;               
(4)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一定的广泛性。                              
3. 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解答:(1)① 标准溶液遇酸分解;② I2 的挥发;③ I- 被空气中氧氧化;④ 滴定条件不适当。
(2)碘量法应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
①若在强酸性溶液中:I-  被空气中氧氧化;S2O32- 易发生分解反应;   
②若在强碱性溶液中:I2 发生歧化反应、S2O32- 发生副反应。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