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模拟题
一、简答题
1、简述护理科研的伦理原则。
2、简述选题的原则。
3、科学研究按设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区分他们的标准是什么?
4、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5、列举质性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
二、分析题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论文,找出本文在撰写格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改正。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保山市精神病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对每个家庭来讲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精神分裂症作为重精神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精神科从业人员进行了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分析及干预研究,国内的精神科医生也相继进行过有关研究[1 ] 。1995 年1 月至2004 年12 月笔者对88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为更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研究组886例患者均符合CCMD-2-R 及CCMD-3-2R诊断标准,其中男603 例、女283 例,年龄14~69岁。病程3个月至2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8 例,中专(高中) 244 例,初中329 例,小学214 例,文盲71 例(参见图1)。对照组为昌宁县温泉乡健康受试者438名[2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环境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 2 方法
1. 2. 1 研究工具:均为自行设计表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为社会人口学资料。②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家族史、个性缺陷、家庭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等13 个因素。每个因素按3等级(差1分、一般3 分、好5分) 评定,每个因素累计得分。量表的信度为0.9 ,测定的内容效度为0.8 。
1. 2. 2 研究方法:由2名精神科副主任护师、6名精神科主管护师、1 名统计师施行。在精神分裂症初期(神志清楚时) 进行调查。调查表由患者自行填写,文盲由调查对象逐项读予患者,根据其选择进行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886份,有效回收率98.4 %。
1. 2. 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社会心理因素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
表1 两组社会心理因素评定结果比较分( x±s)
项 目 对照组( n = 438) 研究组( n = 886)
家族史 13. 47 ±3. 26 11. 84 ±2. 9
个性缺陷 10. 21 ±3. 12 12. 35 ±2. 79
家庭经济条件 15. 88 ±2. 94 14. 62 ±3. 12
生活事件压力 14. 62 ±2. 91 13. 59 ±2. 68
3 讨论
3.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
本研究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着重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较全面地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诱因。①家族史、个性缺陷、家庭经济状况:本次调查显示,研究组241例有家庭史,占27.20 %;个性分类较多,为便于操作,个性缺陷是情绪压抑、多思多虑、内向而不稳定、焦虑抑郁的综合;将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经济条件差的较经济条件好的患病率高,以上三个因素经t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101 , P < 0105) ,与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 3 ] 。②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4 ]
3. 2 护理干预
3. 2. 1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改善高危人群的不良性格:相关研究提示,情绪不稳定的人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抑郁,这种状况一旦被激发,很难平静下来。[5 ]纠正高危人群的不良性格,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新行为方式,以弥补其个性缺陷的不足,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读书活动、娱乐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并指导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增进交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 2. 2 开展有关精神卫生知识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这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及促进健康氛围的形成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 宋长春. 陆云金. 刘风珍,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群体心理社会教育的效果研究[ J ] . 上海精神医学,1998 ,第10卷第4期:215.
[2 ]王延龄,任建国,王荣章,等. 昌宁县温泉乡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 . 云南精神医学,1997 ,10 (2) :10216.
[3 ] 陈昌惠,沈渔邨,张维熙,等.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 ] .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 ,31 (2) : 72-74.
[4 ] 汪向东,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 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31.
[5 ] 张厚粲. 大学心理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82.
一、简答题
1、简述护理科研的伦理原则。
2、简述选题的原则。
3、科学研究按设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区分他们的标准是什么?
4、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5、列举质性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
二、分析题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论文,找出本文在撰写格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改正。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保山市精神病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对每个家庭来讲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精神分裂症作为重精神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精神科从业人员进行了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分析及干预研究,国内的精神科医生也相继进行过有关研究[1 ] 。1995 年1 月至2004 年12 月笔者对88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为更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研究组886例患者均符合CCMD-2-R 及CCMD-3-2R诊断标准,其中男603 例、女283 例,年龄14~69岁。病程3个月至2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8 例,中专(高中) 244 例,初中329 例,小学214 例,文盲71 例(参见图1)。对照组为昌宁县温泉乡健康受试者438名[2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环境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 2 方法
1. 2. 1 研究工具:均为自行设计表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为社会人口学资料。②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家族史、个性缺陷、家庭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等13 个因素。每个因素按3等级(差1分、一般3 分、好5分) 评定,每个因素累计得分。量表的信度为0.9 ,测定的内容效度为0.8 。
1. 2. 2 研究方法:由2名精神科副主任护师、6名精神科主管护师、1 名统计师施行。在精神分裂症初期(神志清楚时) 进行调查。调查表由患者自行填写,文盲由调查对象逐项读予患者,根据其选择进行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886份,有效回收率98.4 %。
1. 2. 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社会心理因素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
表1 两组社会心理因素评定结果比较分( x±s)
项 目 对照组( n = 438) 研究组( n = 886)
家族史 13. 47 ±3. 26 11. 84 ±2. 9
个性缺陷 10. 21 ±3. 12 12. 35 ±2. 79
家庭经济条件 15. 88 ±2. 94 14. 62 ±3. 12
生活事件压力 14. 62 ±2. 91 13. 59 ±2. 68
3 讨论
3.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
本研究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着重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较全面地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诱因。①家族史、个性缺陷、家庭经济状况:本次调查显示,研究组241例有家庭史,占27.20 %;个性分类较多,为便于操作,个性缺陷是情绪压抑、多思多虑、内向而不稳定、焦虑抑郁的综合;将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经济条件差的较经济条件好的患病率高,以上三个因素经t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101 , P < 0105) ,与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 3 ] 。②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4 ]
3. 2 护理干预
3. 2. 1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改善高危人群的不良性格:相关研究提示,情绪不稳定的人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抑郁,这种状况一旦被激发,很难平静下来。[5 ]纠正高危人群的不良性格,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新行为方式,以弥补其个性缺陷的不足,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读书活动、娱乐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并指导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增进交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 2. 2 开展有关精神卫生知识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这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及促进健康氛围的形成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 宋长春. 陆云金. 刘风珍,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群体心理社会教育的效果研究[ J ] . 上海精神医学,1998 ,第10卷第4期:215.
[2 ]王延龄,任建国,王荣章,等. 昌宁县温泉乡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 . 云南精神医学,1997 ,10 (2) :10216.
[3 ] 陈昌惠,沈渔邨,张维熙,等.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 ] .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 ,31 (2) : 72-74.
[4 ] 汪向东,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 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31.
[5 ] 张厚粲. 大学心理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82.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护理管理学1》山东大学20春测试辅导答案
下一篇 :《护理研究2》山东大学20春测试辅导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