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20春《传热学模拟试卷3》课程测试

《传热学》 模拟试卷  一、 选择题
1、在太阳能集热器的吸收板表面通常会覆以选择性涂层,作用是表面的吸收太阳光的能力比自身的辐射能力高出很多倍。请问该现象与基尔霍夫定律(发射率=吸收率)是否相矛盾。(   )
A是      B不是
2、请问下面哪一种不是换热器中常见的强化传热的措施(    )。
A珠状凝结    B 扩展表面   C 降低管内流速   D管内加装扰流装置
3、维持一种管内强制对流的层流充分发展段状态,如其他条件不变,Re数的增大将引起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4、黑体的最大光谱辐射力所对应的波长会随温度的升高向(     )方向移动。
A  短波   B 先短波,后长波   C 长波   D 先长波,后短波
5、在一维平板瞬态导热问题中,可采用海斯勒曲线(即第一项近似解)进行计算的条件是(     )。
A  Fo<0.2     B  Bi>0.1     C  Bi<0.1     D  Fo>0.2
6、下面哪种方法不利于减少蒸汽通道内热电偶的测温误差(    )。
A加装遮热罩   B增加热节点发射率   C 增加气流流速   D 通道外保温
7、通过圆筒壁的传热过程,传热面上的总热阻与(    )无关。
A 固体壁面物性   B 壁厚   C计算基准面积   D 两侧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
8、某一维有内热源无限大平板的稳态导热过程,对应温度场的分布将按照(    )规律变化(假设导热系数、内热源均为常数)。
A对数曲线    B线性    C不变    D抛物线
9、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表面,关于角系数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
A  X1+2,3=X1,3+X2,3    B X3,1+2=X3,1+X3,2    C  X3,1+2≠X3,1+X3,2    D 无法确定

10、 一般情况下,工程应用中的蒸发器都工作在核态沸腾区域,主要原因是该过程(    )。
A 对流换热较强,过热度较小     B对流换热较强,过热度较大
C对流换热较弱,过热度较小     D对流换热较弱,过热度较大
二、名词解释
1 临界绝缘直径
2 有效辐射   
3 自然对流  
4 换热器内对数平均温差三、简答题
1、请说明冬季建筑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中有哪些换热环节?各个环节有什么样的换热形式?
2、在膜状凝结换热中,若蒸汽以一定速度相对于液膜流动,表面传热系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若蒸汽中含有不凝结气体,表面传热系数又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3、分别写出Bi、Nu 、Pr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4、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无内热源的平壁稳态导热过程,(1)若平壁两侧给定第一类边界条件和,请问平壁内部温度分布是否与导热系数有关,为什么? (2)相同的平壁厚度,仍给定上述第一类边界条件,若选用另一种不同物性的材料,热流密度是否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热水通过对流和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第二个环节:热量以导热的形式通过固体壁面;第三个环节:热量以对流和辐射的形式传给室内空气。
2、若蒸汽流动方向与液膜流动方向相同,则蒸汽与液膜之间的摩擦力会使液膜厚度减小,传热系数会增加。若蒸汽流动方向与液膜流动方向相反,则蒸汽与液膜之间的摩擦力会使液膜厚度增加,传热系数相应减小。若蒸汽中含有不凝结气体,在凝结表面不凝结气体会聚集,浓度升高,从而隔绝蒸汽和固体壁面,导致传热系数的急剧下降。
3、Bi=hl/λ,代表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对流换热热阻之比。Nu=hl/λ,代表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Pr=ν/a,代表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度量。
4、与导热系数无关。根据平壁内温度的分布关系式:t=(t2-t1)/δx+t1,可知温度分布与导热系数无关。
四、计算题
1、一厚为0.02m平板试件导热系数按的关系变化,平板两侧施加的热流密度为1000 W/m2,分别测得两侧的壁温为100℃、40℃,1/2板厚处的温度为76℃。试确定导热系数表达式中的和b,并定性画出平板内温度分布曲线。2、平均温度为20℃、流速为0.16m/s的水在壁温为0℃、内径为0.15m、长度为10 m的直管内流动,试求表面传热系数及对流传热量(水的物性参数为:λ=0.597 W/(m?℃),ν=1.006×10-6m2/s,Pr=7.02)。
参考答案:
1. 该过程为一维平板变导热系数的稳态导热过程,此时傅里叶定律可表示为(面积不变):
,建立坐标后,可知
在x=0时, T=100, x=0.01, T=76,   x=0.02, T=40
沿轴向的热流密度为1000,因此可得

求解方程得,b=0.5, 温度场呈抛物线分布,上凸。
2. ,圆管内为紊流充分发展状态。
流体被冷却,因此 D-B 公式为


传热量 
奥鹏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