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20春管理会计A课程测试

所属学校:其他学校 科目: 2020-02-01 17:18:05 山东大学 管理会计 课程 测试
管理会计模拟卷
单选题
1.管理会计是( )
A.反映过去          B。反映现在
C.历史称述          C。面向未来
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
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3.当期末库存量不为零,而期初库存量为零时,全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可确定
4.某公司本年销售总额为1200万元,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总额500万元,固定成本为250万元,非生产变动成本为100万元,则该公司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边际贡献为( )
A.450万元           B。550万元
C.350万元           D。都不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安全边际量与安全边际率都是正指标,其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越大。
安全边际率是保本率的倒数
安全边际率越小越好,保本率是越大越好
安全边际与保本率都是越大越好
6.某公司产品单价为1元,其变动成本为0.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元,预计明年实现税前净利4000元,则预计目标销售量为( )
A.4000个            B。60000个
C.40000个           D。6000个
7.下列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中,哪种方法属于静态评价的方法( )
A.内涵报酬率法       B。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C.现值指数法         D。净现值法
8.生产预算是以( )为基础编制的。
A.销售预算           B。现金预算
C.直接材料预算       D。产品成本预算
9.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和( )。
A.能量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工资率差异
10.某公司本月份有关预算资料如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    4000元
预计应该完成的总工时    2000小时
预算执行结果为:
实际工时                1800小时
标准工时                1800小时
则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 )
A.有利差异400元    B。不利差异400元
C.零                D。以上都不对
多选题
1.下列有关变动成本法论述正确的有( )
A.各期营业净利润的多少只是与销量多少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产品成本不受产量影响
C.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
D.提供资料不适合长期决策的需要
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
2.甲乙两个互斥方案的原始投资额相同,如果决策结论是甲方案优于乙方案,则必然是( )
甲方案的净现值大于乙方案
甲方案的净现值率大于乙方案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大于乙方案
甲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大于乙方案
甲方案内部收益率大于零
3.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三种成本差异是指( )
A。效率差异      B。耗费差异
C。价格差异      D。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E。能量差异
4.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有( )
A。双重价格      B。变动成本价格
C。协商价格      D。成本加成价格
E。市场价格
5.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判定企业处于保本状态的条件有( )
A。贡献边际等于零   B。安全边际等于零
C。利润等于零     D。保本率为100%三.名词解释
经营杠杆          标准成本        零基预算      本量利分析        
边际贡献            
参考答案:
1.经营杠杆: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利润的变动率必然大于销售量的变动率,这就是经营杠杆。公式为:经营杠杆=利润的变动率/销售量的变动率。
2.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它是在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包括理想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3.零基预算:是指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字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对每项预算内容都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和一定期间内资金供应的实际可能做出估计,并划分决策单位,分别提出预算方案,并对每个预算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按重要程度对预算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对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分配,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4.本量利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基本公式为:利润=(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5.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又叫作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其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它有两种表现方式: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2.决策时涉及的各类成本,哪些为相关成本,哪些为非相关成本以及相关成本概念。参考答案:
1.答:联系为:
(1)两者共同构成现代企业会计系统。
(2)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3)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区别为:
(1)核算的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以企业的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财务会计只是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核算的原则不同。管理会计核算不受财务会计的“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比较灵活。
(3)核算的重点不同。管理会计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则侧重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
(4)核算目的不同。管理会计不仅分析过去,而且能动的利用已知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
(5)核算程序不同。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
(6)核算的要求不同。管理会计的信息绝大多数不要求很精确。
(7)核算成本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成本为不可避免成本,而管理会计讲求成本效益原则。
(8)核算时间不同。管理会计核算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
(9)核算效力不同。财务会计报告对外公布,具一定法律效力,管理会计报告只具参考价值。
2.答: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成本。其基本特点有:相关成本是一种未来成本,相关成本是一种有差别的未来成本。属于相关成本的成本有:差别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和可避免成本属于相关成本。
而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共同成本、沉没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属于不相关成本。
五.计算题
1.设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是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5元。生产成本中,每件产品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80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假定是固定费用,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编制第一、二年的收益表。
具体说明这两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税前净利的差异原因。
2.例:某企业急需一台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加销售收入100000元,经营成本78000元。若购买,其市场价格为200000元,经济寿命为10年,报废无残值;若从租赁公司租用同样设备,只需每年末支付18000元租金,可连续租用10年。已知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33%。,请问企业如何决策。
(10年利率为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145。)
参考答案:
1.第一年全部单位成本=5+180000/30000=11元
第二年全部单位成本=5+18000/24000=12.5元
第一年变动成本法收益表:                 第二年变动成本法收益表:
销售收入=20000*15元=300000                 销售收入=30000*15=450000
减: 变动成本20000*5=100000                减:变动成本=30000*5=150000
得到边际贡献=300000-100000=200000           得边际贡献=450000-150000=300000
减:全部固定成本:                          减:全部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180000                         固定生产成本180000
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 25000                    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
固定成本=180000+25000=205000               固定成本=205000
税前净利= 200000-205000=-5000                税前净利=300000-205000=95000第一年全部成本法收益表:                    第二年全部成本法收益表:
销售收入=20000*15=300000                   销售收入=30000*15=450000
销售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0                             期初存货成本:110000
本期生产成本:30000*5+180000=330000        本期生产成本24000*5+180000=300000
减:期末存货成本10000*11=110000            减:期末存货成本12.5*4000=50000
销售成本合计220000                         销售成本合计360000
销售毛利=300000-220000=80000                销售毛利=450000-360000=90000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
税前净利80000-25000=55000                  税前净利90000-25000=65000
原因为:第一年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多60000元,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包含了固定性制造费用,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只包含变动成本。差异为存货中的固定成本180000/30000=6元造成,共有10000件存货,所以差别了60000元。
第二年,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少了30000元,这是因为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初存货成本中吸收上一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而期末存货只释放走了3000元,因此本期多负担了30000元。
2.解:(1)是否购置。
购置后的现金净流量为:
?第0年现金净流量为投资额200000元。
?每年折旧200000/10=20000元。
?第1-10年经营期间现金净流量:
(100000-78000-20000)*(1-33%)+20000=21340元。
根据现金净流量计算净现值:21340*6。145-200000=-68865.7
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2.租赁
    现金净流量:
?第0年为0。
?经营期间1-10年为(100000-78000-18000)*(1-33%)=2680。
计算净现值:2680*10年的利率为10%的现值系数6.145=16468.6
因此应该选择租赁。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