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1春传媒《语言表达》作业考核

《语言表达》
提示:考生需独立认真完成答卷,若答卷出现雷同,则雷同卷作废,并以“0”分计。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声母发音的主要特点                       ,所以声母发音过程分      、      、       三个阶段。
2、普通话的调类有     、      、     、      。
3、打开口腔可以从         、         、         、         
入手。
4、话筒前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是    、     、     、     。
5、         属于一种联想和想象活动,是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6、语势是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      、      、       三大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普通话中的单元音有(    )个                           
A.  13个        B.  12个               
C.  11个         D.  10个
2、下列四组声母中,与b——p无类同对应关系的是(    )
A.  d——t                   B.  m——n
C.  j——q                   D.  zh——ch
3、基调是指(   )
A. 声音的高低                B. 声音的强弱
C. 一句话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D. 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4、情景再现的核心是(   )
A. 触景生情                   B. 设身处地
C. 理清头绪                   D. 现身说法
5、关于重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音的确定要能准确体现出语句目的
B. 重音是指轻重格式中长而强的音节
C. 重音的确定要少而精
D. 语句中占主导地位的词或词组往往是重音
6、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
A.新闻重大性                  B.新闻真实性
C.新闻时效性                  D.新闻趣味性 三、(每题4分,共20分)
1、枣核形 2、“抓两头,放松中间” 3、情景再现 4、停连 5、节奏 四、(每题7分,共21分)
1、什么是普通话中的"儿化"?请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2、话筒前正确的基本呼吸方式是什么?其吸气和呼气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3、播音主持中对象感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五、分析题(12分)
为下列段落确定重音(.)、停顿(\ ∧ ︽)、连接(︶)的位置,并标出停顿的方式(↗、↘)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无数像李大钊、王尽美这样的革命先烈,为了同一个信仰,视死如归、奋斗终身。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为后人树立起理想信念的标杆,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需要从先烈们的身上汲取动力,赓续红色精神,把信仰的力量转化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把先辈们奋斗终身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六、(25分)
结合传媒一线的实践,谈谈 “综N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要求:
(1)论述要有理有据有节。
(2)理论联系实际。
(3)字数不少于800字。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