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测试答案

所属学校:其他学校 科目: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 2020-03-14 17:18:16 职业 答案 医学 卫生 测试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拟题2
一、名词解释
1 动态作业
2 生产性毒物
3  PC-STEL
4 铅吸收
5 尘肺
二、填空题
1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             、
               有害因素三类。
2 存在个体危险因素的       者易发生职业伤害,称为        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      章,于      年5月1日实施。
4 职业性病损包括职业病、       和        。
5 矽肺按病理形态可分为                、              和                  。
三、选择题
1 气溶胶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     。
A、固体、液体、气体的总称
B、固体、液体、雾的总称
C、烟、雾、粉尘的总称
D、气体、烟、雾、的总称
E、固体、烟、雾、的总称
2 铅主要抑制血红素合成中的        两种酶。
A、琥珀酰辅酶A,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
B、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血红素合成酶
C、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
D、乳酸脱氢酶,血红素合成酶
E、血红素合成酶,琥珀酰辅酶A
3 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分为      。
A、9类105种
B、10类105种
C、9类115种
D、10类115种
E、9类110种
4 有机磷农药一般具有下列特性      。
A、臭鸡蛋味  
B、遇热分解
C、对光敏感
D、遇碱分解失效
E、多溶于水
5 目前我国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
A、矽肺
B、硅酸盐肺
C、炭尘肺
D、混合性尘肺
E、金属尘肺
6硅酸盐肺是由长期吸入含有         粉尘引起的。
A、结合型二氧化硅
B、石英岩尘
C、游离性二氧化硅
D、金属粉尘
E、棉尘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于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是        。
A、A声级
B、B声级
C、C声级
D、D声级
E、E声级
8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           。
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
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蝎
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
四、问答题
1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3 职业接触限值制订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4 试述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参考答案:
1 答:(一)化学结构→直接决定理化性质/化学反应能力。
(1) 化学结构:目前已了解一些毒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毒性有关。例如,脂肪族直链饱和烃类化合物的麻醉作用,在3-8个碳原子范围内,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强,即戊烷<己烷<庚烷
(2) 理化性质(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
①分散度高的毒物,易经呼吸道进人,化学活性也大,铅烟毒性〉铅尘。
②挥发性高的毒物,在空气中蒸气浓度高,吸入中毒的危险性大;
③毒物的溶解度也和其毒作用特点有关
(二)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量大,容易发生中毒
(三)联合作用
(1)毒物的联合作用
毒物可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效应可表现为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评价注意
(2)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挥发性增加,机体呼吸、循环加快,出汗增多等,均可促进毒物的吸收;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毒物吸收多,机体耗氧量也增多,对毒物更为敏感
(四)个体易感性
人体对毒物毒作用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2 答: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
(1)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铅对外周神经损害可呈运动型、感觉型或混合型。铅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  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绞痛,多为突然发作,常在脐周围,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以上。检查腹部常平坦柔软,轻度压痛,但无固定点,肠鸣音减弱。
(3)造血系统  可出现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亦有小细胞型贫血。外周血可见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增多。
(4)其它
(5)实验室检查:血铅、尿铅、血液中FEP和ZPP、尿δ-ALA
预防措施
(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如用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白制造油漆,用铁红代替铅丹制造防锈漆,用激光或电脑排版代替铅字排版等。
(2)降低铅浓度  ①工艺改革: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少铅尘飞扬;②加强通风:如熔铅锅、铸字机、修版机等均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再排出;③ 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3)加强个人防护  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
(4)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  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查安全卫生制度。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
(5)职业禁忌证: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 答:我国职业接触限值一般是以下列资料为依据制订的:
①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
②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
③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
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我国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即安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4.答:(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化学成分不同可分别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不同。如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变发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剂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2)分散度: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直径<5μm的粉尘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respairable dust),卫生学意义特别大。(3)硬度:硬度越大的粉尘,对呼吸道粘膜和肺泡的物理损伤越大。(4)溶解度:有毒粉尘如铅等,溶解度越高度毒作用强;相对无毒尘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低;石英尘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5)荷电性:粉尘带正电或带负电,同性电荷相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影响其在车间空气内的稳定性,带电尘粒易在肺内阻留,危害大。(6)爆炸性:有些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会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