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主与法治篇
1、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全体中华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民主。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7、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8、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9、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10、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二者相得益彰。
1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1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4、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5、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1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7、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参与民主生活是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18、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民主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
19、民主监督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②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国家机关)
20、民主监督①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有利于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激发公民参与热情。(公民)
21、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2、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公民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工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和意见。
23、民主是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24、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2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6、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2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8、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2、建设法治中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3、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4、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5、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36、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7、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8、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行政权。
39、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0、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1、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42、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43、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44、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5、全民守法,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6、厉行法治使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47、厉行法治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8、厉行法治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9、建设法治中国,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