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三

层次:本专通用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政治经济学 2015-03-23 10:39:20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  

2.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____________、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先后出现了自由竞争型、________________ 、国家干预下垄断竞争型三种模式。  

6.当代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实质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务。  

7.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等三个阶段。  

9.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按资金性质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_______________。  

11.就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制度条件。  

12.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配方式。  

13.利用外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另一种是接受_________________。  

14.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_________________和汇率手段。  

15.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资本主义地租

2.金融资本

3.浮动汇率制  

4.产业结构  

5.社会总供给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  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  D.剩余价值规律调节来实现  

2.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  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 )  

A.“个人联合”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金融联系实现的  D.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  

A.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生产相对过剩D.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  D.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7.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  )  

A.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B.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C.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D.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  

8.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 )  

A.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B.生产资金和流通资金  

C.消费和投资  D.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  

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然削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生产资料      D.生产力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 )  

A.资本积聚B.国家干预  C.资本积累D.竞争  E.信用  

2.按所有制在形式上的差别,企业可分为( )  

A.独资企业B.中小型企业  C.垄断企业D.合伙企业  E.股份制企业  

3.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 )  

A.是商品的国别价值  B.是由一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就是国际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D.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E.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4.市场经济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表现在( )  

A.优化资源配置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C.激励创新  D.有利于资源的计划配置  

E.有利于克服经济危机  

5.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  )  

A.资金占用要少  B.资金占用要多  C.成本支出要少  

D.成本支出要多  E.有用成果多  

五、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2.资本主义流通的实质,是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  

3.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4.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5.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 )  

8.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 )  

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  

10.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六、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如何运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来指导其经济活动?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私人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  2.自然分工  3.价值增殖过程  4.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5.垄断竞争型  6.垄断资本  7.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9.家庭承包经营  10.资本市场  11.资源条件  12.税利分流  13.国外贷款  14.金融手段  15.消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纳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3.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政府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情况波动的制度。  

4.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5.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C;2.B;3.A;4.B;5.B;6.C;7.C;8.C;9.D;10.B。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DE; 2.ADE;3.DE; 4.ABC;5.ACE。  

五、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3.√;4.√;5.√;6.×;7.√;8.√;9.×;10.√。  

六、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2分)  

(2)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就是通过调整税收来调节经济。调整税收的措施主要有:(6分)  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第二,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  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  

2.(1)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分)  

(2)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6分)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二是有限责任制度。  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3.(1)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2分)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由以下三个条件共同决定的:(6分)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是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  第三,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1)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4分)  ②二者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具体表现为:(6分)  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他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因此,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并且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运用:要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自己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6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