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2、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3、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6、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
4、受体向上调节: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向上调节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
5、受体向下调节:在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向下调节与耐受性有关。
7、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其大小与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成正比。
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3、ED50: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9、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10、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或有害反应。
11、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间规律性变化称量效应关系。
12、抗代谢药:有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掺入代谢过程后抑制或阻断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
14、选择性作用:药物只对某个或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15、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8、兴奋作用:机体器官原有的功能提高。
16、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19、原发(直接)作用:药物与器官组织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
20、继发(间接)作用:药物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联系引起远隔器官的机能变化。
21、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性结合,从而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
22、非竞争性拮抗药:这类药物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分解很慢或是不可逆转,从而阻断激动剂 与受体结合。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