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第3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1题](单选题)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_______。 | |||||||
[第2题](单选题)好目标的特点是_______。 | |||||||
[第3题](单选题)个人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 |||||||
[第4题](单选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________。 | |||||||
[第5题](单选题)________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 |||||||
[第6题](单选题)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和_______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 |||||||
[第7题](单选题)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_______。 | |||||||
[第8题](单选题)人们普遍从______和心理两方面考察个体的健康状况。 | |||||||
[第9题](多选题)道德所协调的关系涉及以下几重关系: | |||||||
[第10题](多选题)心理素质的主要特点: | |||||||
[第11题](多选题)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枷锁主要有_________等。 | |||||||
[第12题](多选题)大学生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较强的用法能力。主要包括以下能力: | |||||||
[第13题](多选题)知识一般分为这样几类: | |||||||
[第14题](多选题)科学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 |||||||
[第15题](多选题)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 |||||||
[第16题](判断题)动机处于非智能因素中的中心地位。 | |||||||
[第17题](判断题)人的一部分素质主要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人的另一部分素质并非由遗传而来,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而逐步习得的。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素质。 | |||||||
[第18题](判断题)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辩证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所谓创造性的思维,是指突破过去知识经验的限制,应用全新的方法、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 |||||||
[第19题](判断题)作为推动某种活动进行的内部原动力,兴趣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然后才会有动机、情感乃至意志等接踵而来。因此,兴趣教育应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起点。 | |||||||
[第20题](判断题)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 | |||||||
[第21题](判断题) 素质是先天的,教育是后天的,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出先天的素质。 | |||||||
[第22题](判断题)心理素质是产生和形成养成素质的基础,同时,养成素质又给予心理素质的发展以重要的影响。 | |||||||
[第23题](判断题)尊重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尊重理论和实践一致这就是对科学精神最本质的解释。 | |||||||
[第24题](判断题)人的生理素质同样也需要从外部获得某些东西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属于学生内部的主体素质,都是由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而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内化性。 | |||||||
[第25题](判断题)科学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时所具有的素养、品质和智能的总和。 | |||||||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组织行为学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
下一篇 :素质教育第2次作业【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