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浙江电大本科补修课《政治学原理》作业(4)

所属学校:全国通用 科目:政治学原理 2014-05-05 21:26:00

第四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能得分。)

1.  美国政治学家(A    )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2.  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B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3.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D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4.  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  D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5.  (   C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6.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7.  ( A   )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8.  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即(  B  )。

9.  (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10.  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D  )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11.  在中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C  )。

12.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13.  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  A  )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14.  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D  )。

15.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D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二、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至少有二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1.  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AD     )。

2.  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BD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3.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B   )。

4.  有限政府是指(   ABCD   )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5.  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ABCD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6.  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ABD  )。

7.  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ABC    )作为其基础。

8.  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    ABCD  )。

9.  (  ABC    )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10.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

11.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    ABD  )。

12.  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AB   )。

13.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   ACD   )。

14.  下列权利中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  ABCD    )。

15.  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  ABCD    )体现了法治原则。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选择“正确”或“错误”)

1.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B

2.  政治制度化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A

3.  无政府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A

4.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B

5.  利益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A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