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教程》形成性考核作业(暂无答案)

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简明经济学教程 2015-03-17 16:09:58
简明经济学教程形成性考核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2. 下列哪种情况是边际效用( )。
A、面包的消费量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满足程度从5个效用单位增加到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3个效用单位
B、消费两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13个效用单位
C、消费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6.5个效用单位
D、消费第二个面包的满足程度是8个效用单位
3. 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正
4. 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 )。
A、总效用达到最大 B、总效用降至最小 C、总效用为零 D、平均效用为零
5. 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50元,商品X的价格为5元,商品Y的价格为4元。假定该消费者计划购买6单位X商品和5单位Y水平,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60和30,如要得到最大效用,他应该( )。
A、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 B、增加Y和减少X的购买量
C、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量 D、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量
6. 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
A、20 B、30 C、45 D、40
7. 无差异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
8.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 )。
A、一条无差异曲线 B、三条无差异曲线 C、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D、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9. 消费可能线上每一点所表示的可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在某些场合下相同 D、在某些场合下不同
10.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消费可能线(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发生变动 D、围绕某一点旋转
11.根据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
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
12.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增后减
13.已知张某准备购买的商品X的价格为10元,商品Y的价格为2元。若张某购买了7单位X和3单位Y,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30和20。则( )。
A、张某应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 B、张某应增加Y和减少X的购买量
C、张某已经获得最大满足 D、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满足,需要借钱
14.决定需求定理的是( )。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D、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是( )。
A、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B、不考虑生产技术是否发生变化
C、生产技术发生变化 D、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同比例变动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 )。
A、各种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几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D、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17.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 )。
A、总产量会一直增加 B、总产量会一直减少 C、总产量先增后减 D、总产量先减后增
18.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先增后减
19.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 )。
A、总产量最大 B、总产量最小 C、平均产量最小 D、平均产量最大
20.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
A、边际产量为正 B、边际产量为负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
21.如果要使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使( )。
A、边际产量为零 B、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为正数 D、边际产量为负数
2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 )。
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横轴相交 C、纵轴相交 D、任何线不相交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24.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25.固定成本是指(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所需要的费用
D、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的费用
26.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
A、管理人员的工资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D、正常利润
27.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28.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减后增
2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
A、先减后增 B、递减 C、递增 D、不变
30.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递减 D、递增
3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
3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小于零
33.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减后增
34.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 )。
A、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B、一年以上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D、十年以上
35.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D、按一固定比率增加
3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 )。
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D、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37.收益是指( )。
A、成本 B、利润 C、成本加利润 D、成本减利润
38.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39.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房和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A、300 B、200 C、100 D、500
40.在短期平均成本上升阶段,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
A、等于平均成本 B、大于平均成本 C、小于平均成本 D、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二、判断分析题
1. 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 )
2. 效用就是使用价值。( )
3.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
4. 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且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 )
5. 当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总是正的。( )
6. 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 )
7.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消费都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政府不必用政策进行调节。( )
8. 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则产量越高。( )
9. 在农业中并不是越密植越好,越施肥多越好。( )
10.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
11.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在减少。( )
12.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
13.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其结论也相同。( )
14. 生产规模大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并提高管理效率,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属于外在经济。( )
15. 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内在不经济。( )
三、名词解释
效用
 
消费者均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
 
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原则
 
需求价格弹性
 
正常理论
 
级差地租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供求定理
 
 
四、简答题
1、简述边际革命的主要人物及观点
 
 
 
2、简述基数效用论及边际分析法
 
 
 
3、简述效用递减规律
 
 
 
4、简述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5、简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6、简述利润最大化原则
 
 
 
7、简述均衡价格理论
 
 
 
8、简述市场结构的类型
 
 
 
9、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论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论述厂商均衡的条件
 
 
 
 
 
 
 
3、如何评价马歇尔对经济学的伟大综合
 
 
 
 
 
 
 
 
六、案例分析
案例1 专家门诊对于穷人实施何种价格?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名牌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有多难。价钱倒不贵,但数量有限,你半夜去也不一定能挂上号。要看专家门诊也不难,花100元左右就可以从票贩子手中买到票。尽管公安部门一直加大打击力度,但票贩子仍屡禁不止。其原因实际不是公安部门打击不力,而是这种限制价格的作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过程。以专家门诊号为例。如果医院开始时确定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就大于供给量,这时存在价格上升的压力。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想看专家门诊的人)减少,供给量(想为病人提供专家门诊的医生)增加,价格最终会上升到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医院开始时确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价格下降,直至供求相等。当价格达到均衡时,想看专家门诊的人得到了满足,想为病人看专家门诊的专家也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但是,如果受到外力的干预,价格就无法起到这种调节作用。比如,假定专家门诊的均衡价格应该是60元,但物价部门规定最高不能超过14元。这种由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就是限制价格,或称价格上限。由于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且不能上升,必然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短缺。挂号费为14元时许多人看不上专家门诊正是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供小于求的方法有三种:配给(由医院决定给谁)、排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和黑市。票贩子和病人之间的交易正是黑市交易。票贩子或者拉帮结伙装作病人挂号,或者与医院有关人员勾结把号弄到。然后以供给不增加情况下黑市的均衡价格(比如100元)卖给病人。只要存在限制价格,票贩子倒票有利可图,无论再"严打"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钻价格政策的空子是票贩子的理性行为。
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病人)的利益,又损害了生产者(专家)的利益。病人不得不付出高价,这种高价又不由专家所得。在我们的例子中,限制价格为14元,这也是医院能得到的价格,病人却付出了100元,其间差额86元就归票贩子及其同伙(例如,提供号的人)所得到。有关部门制定限制价格的意图也许是在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实际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就在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为地破坏了价格自发地调节供求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除票贩子的办法不是"加大打击力度"云云,而只是取消对专门挂号费的限制价格政策。一旦价格放开,挂号费上升,想看专家门诊的人减少(当价格低时,什么小病都想让专家看),而愿意从事专家门诊的专家增加(收入增加愿意每周多门诊几次),最终会使双方满意。这样简单的作法为什么不试试呢?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对一切物品都实行限制价格,结果是造成一种特殊的"短缺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放开了大部分价格,所以,生产增加,市场丰富,但在一些人内心深处仍担心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据说制定专家门诊费上限的动机是为了保证穷人也能找专家看病,但排队挂不上号,黑市挂号费又被炒到100元时,14元的挂号费对穷人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在均衡价格(一定低于黑市价格,如60元)时,穷人还可以在必要时看看专家门诊呢!
 
 
 
 
 
 
 
案例2 怎样做大蛋糕与分蛋糕?
收入分配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评价某种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关系。
没有蛋糕就谈不上分,没有生产的发展就无法奢谈分配的公平与否。因此,考虑问题的着眼点首先是如何作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社会上各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和能力是不同的,对作蛋糕的贡献也不同。为了鼓励把蛋糕作大,应该有一种把贡献与收入联系起来的激励机制。这就是给作蛋糕中贡献大的人多分一点。如果一开始就确定了无论贡献大小,蛋糕每人分相同的一份,那么,蛋糕就作不大了。从平等的出发点去追求"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是"共同贫穷"。只有从承认不平等出发,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首先不是平等而是效率,不是它的蛋糕分得平均不平均,而是它的蛋糕有多大。
回顾我们中国这些年走过的路对这个道理会有更深的体会。改革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是较为平等的,基尼系数在0.13-0.19之间。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得,这种平等是以经济落后为代价的,所实现的只是共同贫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确拉大了,现在我们的基尼系数在0.36-0.42之间。我们在感叹有数千万人没有脱贫而少数富人开着宝马车到豪华俱乐部休闲时,别忘了这些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蛋糕作得大多了。尽管分得不均了,但每个人分到的都多了。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一种进步。只不过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和计划体制下大锅饭思想的结合使一些人只看到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没有看到这种不平等所引起的经济巨大发展。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国出现过或正是现实存在。从世界历史经验看,经济发展中都有一个先是收入差距拉大,以后又逐渐较为平等的过程。在经济发展之前,社会处于一种平等的贫穷之中。经济发展开始后,一些人或者能力强,或者有胆量,或者抓住了机遇,迅速致富,另一些人则在变革的冲击之下陷入贫困。从总体上说,这些致富的人对经济发展贡献大,贫穷下去的人也与能力弱、贡献小相关。这时贫富对立尖锐。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政府采取一些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差距会缩小。现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更平等正是这个原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蛋糕小时只能先让干活多的人多吃,他们吃得多,会把蛋糕作得更大,这时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也大了。如果蛋糕小时平均分配,谁还会努力作蛋糕呢?
许多人把收入分配公平理解为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收入或收入差距一定要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尽管不同人对分配公平的解释不同,但公平应该意味着社会正义的实现。给贡献不同的人以平等的收入是对公平的歪曲,按不同的贡献给予不同的收入才是公平。贡献小的人得到了与贡献大的人同样的收入实际是前者对后者的剥削。共同富裕也不是没有差别,各人努力程度不同,能力不同,甚至天赋也不同,要实现人人分得相同的蛋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是要保证过程的公平,即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不少人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不满主要在于有些人不是勤劳致富。不是由于对蛋糕作大而多分一份,而是利用了权力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也是我们的制度不完善,给了这些人可趁之机。
解决当前收入差距拉大决不能用劫富济贫的方法。关键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低收人者更多的能力(教育与培训)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我们应该有保证每个人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体系,但扶贫之路乃在于贫者自立。不从作蛋糕的角度去想分蛋糕,恐怕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会越来越少。
 
 
 
 
 
 
 
案例3 试前的学习时间应该分散还是挤在一起?
我们可以使用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你也许会发现一天中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小时的收效最大--你学习新的定律和数据,增长新的见识和体会。第二个小时中你可能会稍微有些走神,学到的东西少了。而在第三个小时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报复的形式出现,使你在第二天,根本想不起第三个小时中所学的任何东西。
 
 
 
 
 
 
 
案例4 上大学是值得的吗?
教育和训练对终身的收入有什么影响?值得为它们支付代价吗?事实的回答是:"值得的,但是这并不像它过去那么有利。"没有读完中学的和干全日制工作的人们1984年所赚得收入为19000美元;一个男性大学毕业生赚得的大约要多70%,即32000美元。此外,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趋于为受较少教育人群的1/2。虽然妇女和少数民族阶层的收入比白人男性的要低一些,但是,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相对工资和失业率却和白人男性的相差无几。即使你不得不以10%的利率来借钱,推迟有报酬的开始工作的年份,离家居住,并且支付食宿和书籍的费用,你终身在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进入的职业中所赚的钱多半会补尝你的支出而有余。
最近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在从大学毕业的18岁的男性到65岁之前将挣得大约250万美元(以1984年的价格和收入水平进行计算)。而同一代人,如果仅仅从中学毕业,将赚得大约170万美元。没有完成中学教育的那些人平均赚得的收入仅为120万美元。近几年来,黑人大学毕业生挣得的收入大约是白人大学毕业生的70%。大学毕业的女性全日工作的劳动者挣得的工资少于男性中学毕业生。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的情况如何?研究院或专业学校的学生平均得到10%的较高工资,从而得到的报酬是有限的。
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一个教育程度低的贫穷的和快乐的人要好一些,还是作一个富裕而痛苦的人要好一些呢?政府的精神疾病和健康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具有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的精神健康状态的调查报告。大学毕业生和教育程度很低的人相比,是否更加苦闷和忧郁呢?肯定不是。根据该报告所说,大学毕业生是比较快乐和有较少精神疾病的。他们更加倾向于内省,但与此同时,却具有更多的幸福和满足的感觉。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他们的志向比较高超。当他们忧虑的时候,他们所忧虑的趋于是真正存在的而不是幻想的困难。但是,两组人都不能避免精神紧张。
简明经济学教程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学派争议的焦点是:( )
A、财政政策 B、利率 C、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失业率
2、弗里德曼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提出的方案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降低利率 C、保证货币的稳定供给 D、减少货币的供给
3、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卢卡斯 D、拉弗
4、凯恩斯主义继承者的代表有:( )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5、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6、抛弃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是:( )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学派 C、新古典综合派 D、新剑桥学派
7、转轨中微观经济体制特征是:( )
A、单一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两面性
二、判断题:
1、根据拉弗曲线,从理论上说,存在最大的财政收入点,同时该点又是生产供给的最优点。
2、拉弗曲线是政府减税的重要依据。
3、理性预期学派主张微观经济分析不能替代宏观经济分析。
4、一定程度上讲,弗里德曼的主张在他的国际货币理论得到证实。
5、萨缪尔森把"滞胀"的原因归于政府的政策失灵。
6、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是针锋相对的关系。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并存。
8、由于产权关系的不明,使企业缺乏投资积极性。
三、名词解释:
市场出清
 
拉弗曲线
 
转型
 
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简答题:
1、简述新剑桥学派的主要学说
 
 
 
2、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3、简述产权关系模糊带来的问题
 
 
 
4、简述转轨经济中失业的种类
 
 
 
 
五、论述题:
1、论述现代争议的各种流派的主要代表及主要观点
 
 
 
 
 
 
 
2、论述通货膨胀治理的政策
 
 
 
 
 
 
 
六、案例分析:非典挡不住上海经济稳步发展的势头
上海2003年的上半年GDP增11.4%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1.4%,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全面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虽遭遇非典影响,但是由于综合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和政府应急措施的落实到位,经济运行仍然呈现出良好态势。上海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52.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4%。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1324.47亿元,增长18.5%,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
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增幅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受非典直接冲击,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零售、沐浴、美容等行业损失较大。二季度旅行社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0%;宾馆客房出租率仅为35.4%,同比下降52.7个百分点;旅客发送量1155.91万人次,同比下降36.2%。受此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5月份仅增长2.1%,自5月下旬起止跌回升,6月份达到4.1%。与此同时,受非典直接冲击的第三产业仍有增长亮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8.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3%,这些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有效减缓了非典疫情对第三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海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职工人均月工资167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40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340元,增长7%。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57.51亿元,比年初增加641.93亿元,同比多增139.53亿元。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从消费价格看,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微降0.4%。
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下降4.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
从当前上海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与上半年经济发展走势来看,下半年本市经济工作只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年初预期的各项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简明经济学教程形成性考核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D、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拖拉机
2.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D、田里收上来的小麦
3.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A、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B、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D、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4.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供给生产阶段投入所需产品
5. 支出法又称( )。
A、要素支付法 B、部门法 C、最终产品法 D、要素收入法
6. 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乘坐购买小汽车 B、个人出行购买游艇 C、个人居住购买住房 D、个人购买的冰箱
7.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8.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9.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10.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 )。
A、个人所得税 B、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11.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总需求=消费+投资
D、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12.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表为( )。
A、I+S≡G+T B、I+G≡S+T C、I+G+X≡S+T+M D、I≡S
13.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政府的税收
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2
15.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2
16.引致消费取决于( )。
A、自发消费 B、边际储蓄倾向 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收入
17.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下降
18.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
A、收入增加 B、利息率提高 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 D、政府支出增加
19.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增加
20.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D、边际储蓄倾向为0.2
21.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
A、100% B、10% C、90% D、50%
22.IS-LM模型研究的是( )。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C、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23.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条件是( )。
A、自发总需求增加 B、自发总需求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2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能肯定
2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能肯定
26.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27.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28.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
A、政府支出的减少 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C、私人投资减少 D、货币供给量减少
29.当价格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长期总供给曲线 D、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30.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
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3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表示( )。
A、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总供给增加
C、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减少 D、价格水平下降,总供给减少
33.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时,总供给增加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34.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总供给曲线是( )。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长期总供给曲线 D、不能明确肯定
35.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减少引起( )。
A、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不变
C、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D、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36.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37.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制止通货膨胀的最有效办法是( )。
A、刺激总需求 B、刺激总供给 C、抑制总需求 D、抑制总供给
3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
A、一国每年所声擦黑内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9.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
A、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B、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 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40.LM曲线是描述( )。
A、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41.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42.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当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43.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
A、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4.失业率是( )。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没有工作的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45.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周期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摩擦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46.各国的自然失业率是( )。
A、始终不变的 B、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C、零 D、实际的失业人数和有劳动能力的总人数的比率
4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
A、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技术进步
48.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49.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0.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
二、判断正误题(你认为是正确的判断,在后面的括号里填上√,错误的填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民收入。( )
2.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3.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4. 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5. 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
6. 同样的煤,在生产中作为燃料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燃料就是最终产品。( )
7. 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增值的部分,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8. 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内。( )
9. 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10. 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11. 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民生产净值。( )
12. 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
13. 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
14. 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
15. 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16. 消费和储蓄都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所以,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可以增加。( )
17.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 )
18. 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
19. 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20.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
21.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
22. 在任何情况下,乘数原理都是适用的。( )
23. IS-LM模型与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都是总需求分析。( )
24. 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物品市场的均衡。( )
25. 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
26. 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物品市场的均衡。( )
27. 增加国民收入的方法是增加财政支出或增加货币量。( )
28.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主要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 )
29.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
30.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
31.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
32. 当考虑到总供给时,总需求变动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就不一样。( )
33.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34. 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采用刺激总供给的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比采用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要更为有利。( )
35. 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属于失业。( )
36.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
37. 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
38. 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39.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
40. 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三、名词解释
乘数
 
总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
 
IS曲线
 
通货膨胀
 
支出法
 
GDP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表
 
内在稳定器
 
四、问答题
1. 用IS-LM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2.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3. 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有何不同的影响
 
 
 
4. 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
 
 
 
5. 简述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6. 简述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8.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9.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0. 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11. 简述内在稳定器及其表现
 
 
 
12. 简述凯恩斯主义在赤字财政政策上的观点
 
 
 
13. 论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五、论述题
1、论述乘数模型
 
 
 
 
 
 
 
2、论述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
 
 
 
 
 
 
 
3、论述IS-LM模型
 
 
 
 
 
 
 
4、论述AD-AS模型
 
 
 
 
 
 
 
 
六、案例分析
案例1 申奥成功对我经济产生三大影响
今后几年中,仅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的投资就将达2800亿元人民币。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每年为中国GDP增长贡献0.3至0.4个百分点。
申奥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为了成功地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将要完成很多体育设施,要建设一些交通项目,比如扩建机场、改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新的高速公路等。此外,还要加紧建设电视转播系统、通讯系等。仅北京市用于奥运的投资就将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64%将用于基础建设。
北京成功申办奥运,除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外,还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消费需求的发展,这也会给国内外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在奥运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奥运会召开期间,广告业、旅游业、体育产业、零售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等,都将得到发展的机会。
举办北京奥运还将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无疑会从消费的角度拉动经济的增长。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对中国经济第三个影响是,北京奥运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因此在环境治理、绿化城区建设、公园化的城市、三废治理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工作现在已经开始了,如水环境的治理、空气污染治理以及生活垃圾方面的处理等。这些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高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都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申奥的准备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到西部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对西部开发将是一个促进。比如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项目、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项目都将加快发展。
 
 
 
 
 
 
 
案例2 肯尼迪的减税政策
1963年,失业率似乎停顿在5.5%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10年前,失业率是2.8%;到了1959年,它是5.3%。属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们相信,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地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肯尼迪的顾问们相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将导致产量的增加而价格并不上升。这是因为他们相信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均衡点处在总供给曲线相对平坦的部位,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将主要地转换为产量的增加,而价格水平并不提高。
我们已经知道,产量的增加意味着就业的增加。肯尼迪顾问们的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失业在1965年下降到4.4%,在60年代的其余各年中则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另外,从1964年到1966年,实际GDP以令人注目5.5%的平均速度增长。肯尼迪减税政策的成功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伟大成就之一。
 
 
 
 
 
 
 
案例3 约翰逊时期的通货膨胀
1965年,经济在接近于其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其他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提出了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随着商品需求水平的提高,价格水平迅速攀升。通货膨胀在60年代初期曾经维持在1%一2%,但到了1970年它几乎上升到6%这个令人震惊的水平。从此开始了美国在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