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宋恕(1862-1910年),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东瓯三杰”,又与章太类同被誉为“浙江两奇才”,李鸿章称其为“海内奇才”,谭嗣同誉其为“后王师”。宋恕1892年以《卑议》晋见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历史 2024-06-24 09:19:47 高中历史

材料宋恕(1862-1910年),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东瓯三杰”,又与章太类同被誉为“浙江两奇才”,李鸿章称其为“海内奇才”,谭嗣同誉其为“后王师”。宋恕1892年以《卑议》晋见李鸿章,事被搁起,人入李幕,“待以国士”,让他担任术师学堂汉文教习。《卑议》(初稿)四篇六十四章,《民瘼篇》十章,揭露平日耳闻目见的社会黑暗面,《变通篇》三十七章对社会、政治制度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宋恕的变法主张是从文化价值观到科举制度,从科举制度到政治结构,又从政治结构到中央官制,从中央官制到宪法精神的系统改革。时人已经看到宋恕的变法思想超出了时代的认识底线,是甲午战争使同时代人认识到宋恕是清末变法运动的先驱。甲午战败后,离天津寓居上海,整理《津谈》一书,托儒家和孔子之古,为《卑议》之变法维新纲领提供理论基础,“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这一名言出于该书。此后在上海接触大批维新派人士及其领袖,逐渐成为上海维新派之理论核心。

——摘编自杨际开《清末变法与日本——宋怒政治思想研究(结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恕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恕的思想特点。

【答案】

(1)背景:洋务运动兴起,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加深;中外交往频繁,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外扩张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2)特点:宋恕能够抓住时代发展方向,甲午战前提出一系列维新变法图强的主张,体现了思想的前瞻性;甲午战后,借助孔子和儒学为宣传变法提供理论基础,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也反映了维新派力量的弱小。

【解析】

(1)依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从当时的经济、思想和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等方面加以回答。

(2)据材料“时人已经看到宋恕的变法思想超出了时代的认识底线,是甲午战争使同时代人认识到宋恕是清末变法运动的先驱”、“整理《津谈》一书,托儒家和孔子之古,为《卑议》之变法维新纲领提供理论基础”加以归纳概括。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