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初中语文 2024-06-20 08:11:16 初中语文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 (____)(2)去后乃至 (____)(3)下车引之 (____)(4)入门不顾 (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4】你从“友人便怒”“友人惭”中,可以看出陈太丘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离开才拉,牵拉回头看

【2】(1)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2)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3】观点1:不失礼。一是因为元方是个七岁小孩,“入门不顾”是他天真的表现,符合儿童心理,不应对小孩求全责备。二是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观点2:失礼。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4】不懂礼节,语言粗俗,暴躁易怒,知错就改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去”, 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 乃”,一词多义,“屠乃奔倚其下”的“乃”,意为“于是,就”,本句中,意为“才”;“引”,古今异义,今义为“引导”,古义为“拉,牵拉”;“顾”, 古今异义,今义为“照顾”,古义为“回头看”。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 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2)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日中,正午时分;至,到;无信,不讲信用。

【3】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此类题型没有固定答案,无论回答失礼还是不失礼,只要依据文章内容,能自圆其说即可。如回答“不失礼”,可从元方的年龄尚小,儿童性情天真及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角度来谈;如回答“失礼”,可从友人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的角度来谈。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友人便怒”,由“怒”的内容分析,“非人哉”表现了他不懂礼节,语言粗俗,暴躁易怒;“友人惭”且 “下车引之”, 写出了友人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