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 ( A )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2.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D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 ( B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 ( C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5.文学活动的前提是 ( B )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6.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 B )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C.深刻性 D.丰富性
7.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 C )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8.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 ( B )
A.英伽登 B.兰瑟姆 C.萨特 D.伽达默尔
9.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 ( C )
A.英伽登 B.兰瑟姆 C.姚斯 D.伊瑟尔
10.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 ( C )
A.康德 B.席勒 C.弗雷泽 D.格罗塞
11.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 ( A )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普列汉诺夫
12.刘勰《文心雕龙》提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 ( B )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13.中国最初关于文学的定义所体现的文学含义是 ( A )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符号学的
14.《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 ( A )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D.符号学的
15.鲁迅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指 ( B )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 ( B )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一定政治服务 D.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
17.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C )
A.全盘继承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无须继承
18.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 ( C )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 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
19.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 A )
A.艺术摹仿自然 B.艺术表现情感 C.艺术即直觉 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20.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 ( B )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 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C.叙述个别的事 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
21.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 ( A )
A.艺术的摹仿者 B.艺术的创造者 C.艺术生的产者 D.生活的旁观者
22.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 ( B )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23.文学创作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 ( B )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24.创作动机的触发往往表现出一种 ( C )
A.单一性 B.直接性 C.复杂性 D.机械性
25.接近联想是指 ( A )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26.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指 ( A )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7.颜之推说:“为文犹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强调的是 ( B )
A.回忆与沉思的关系 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C.灵感与直觉的关系 D.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28.文学创作中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属于 ( C )
A.积累阶段 B.构思阶段 C.物化阶段 D.修改阶段
29.从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说,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是 ( C )
A.人民性 B.倾向性 C.真实性 D.功利性
30.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概括要达到的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应该是 ( B )
A.为一般而找特殊 B.在特殊中显出一般 C.只要描写了特殊就具有了一般 D.把特殊归纳为一般
31.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的总主题是 ( D )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32.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理论上片面性主要表现为 ( C )
A.重视艺术形式的地位 B.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地位相等 C.把形式的作用推向极端 D.强调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33.下列作品属于理想型文学作品的是 ( C )
A.《红楼梦》 B.《变形记》 C.《桃花源记》 D.《等待戈多》
34.在中国古代,现实型文学的源头是 ( A )
A.《诗经》 B.《离骚》 C.《史记》 D.《左传》
3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 ( D )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18世纪末 D.19世纪
36.小说类型通行的划分标准是 ( C ) A.题材 B.主题 C.篇幅 D.语言 37.清代章学诚说:“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强调文学形象是 ( A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8.文学形象“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特点,是指它的 ( C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9.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 ( A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韵味无穷 D.思与境偕
40.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强调意境的( B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韵味无穷 D.思与境偕
41.意象作为个审美范畴,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 A )
A.《周易•系辞》 B.《论语》 C.《左传》 D.《史记》
4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 ( B ) A.哲理性 B.象征型 C.荒诞性 D.多义性
43.中国古代明清之后发展起来的叙事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B )
A.李贽的小说理论 B.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C.张竹坡的小说理论 D.毛宗岗的小说理论
44.在叙事作品中,情节是指 ( A )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
C.又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 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45.叙事作品中的结构是指 ( C ) A.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动和环境的组合
B.包括了历时性向度和共时性向度的话语系统 C.叙事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性 D.叙事作品中叙述的详略安排
46.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 C )
A.格律诗 B.自由诗 C.抒情诗 D.叙事诗
47.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
A.象征 B.比喻 C.夸张 D.对比
48.关于风格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 ( B ) A.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B.风格就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D.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49.刘勰《文心雕龙》中研究风格问题的是 ( C )
A.《神思》 B.《风骨》 C.《体性》 D.《知音》
50.刘勰所说的“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概括的是建安文学风格的 ( A )
A.时代特点 B.民族特点 C.地域特点 D.流派特点
51.从文学接受是一种阐释活动来说,其阐释的属性来源于作品的 ( B )
A.认识价值 B.人文关怀 C.客观真理 D.理性内涵
52.读者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的情绪状态称为 ( B )
A.期待视野 B.接受心境 C.召唤结构 D.接受动机
53.提出在文学阅读活动中提出“召唤结构”理论的是 ( B )
A.姚斯 B.伊瑟尔 C.伽达默尔 D.英伽登
54.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 ( 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
5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称为 ( B )
A.社会历史的批评 B.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C.伦理道德的批评 D.历史主义的批评
56.从实质上讲,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 ( A )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思想感情的表现 C.灵感活动的产物 D.无意识的产物
57.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体裁是 ( A )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文学
58.文学的文本意蕴层中的主要意蕴也叫做 (B ) A.题材 B.主题 C.情节 D.情思
59.在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直接基础是 (C) A.生活积累 B.艺术积累 C.艺术构思 D.艺术技法
60.用艺术标准去衡量作品,首要的工作是考察作品的 (A) A.形象性 B.倾向性 C.独创性 D.情感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 ( AB )
A.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B.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C.文学理论的抽象性 D.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E.文学理论的指导性
62.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过程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CE )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信息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价值学
63.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
( BCE )
A.文学实践 B.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 D.理论性 E.当代性
64.以下文论观点属于“文学本体论”理论流派的是 ( BCD )
A.“文以载道”说 B.俄国形式主义 C.英美新批评 D.法国结构主义 E.接受美学
65.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研究巫术与文学关系时提出的两条巫术原理是 ( CE )
A.必然律 B.可然律 C.相似律 D.偶然律 E.接触律
66.文学“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B D)
A.不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支配 B.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C.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直接的 D.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E.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关系
67.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 BD )
A.单一性 B.多重性 C.确定性 D.不确定性 E.完整性
68.作为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表现在 ( ABC )
A.它是整体的社会生活 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D.作家经历过的社会生活 E.曾经出现过的社会生活
69.下列与艺术构思有关的常见和重要的心理现象为 ( ABCDE )
A.回忆与沉思 B.想象与联想 C.灵感与直觉 D.理智与感情 E.意识与无意识
70.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的途径: ( BD )
A.省略笔墨 B.浓涂重抹 C.夸张变形 D.淡化背景 E.强化背景
71.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是 ( BCDE )
A.客观的真实 B.主观的真实 C.内蕴的真实 D.假定的真实 E.诗意的真实
72.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可
分为 ( ABC ) A.现实型 B.象征型 C.理想型 D.模仿型 E.古典型
73.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 CD )
A.再现性 B.逼真性 C.暗示性 D.朦胧性 E.表现性
7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 ACD )
A.凝练性 B.结构灵活性 C.结构跳跃性 D.节奏韵律性 E.反映生活的及时性
75.文学言语除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外,还具有三个特点是( ACE )
A.内指性 B.确定性 C.心理蕴含性 D.哲理性 E.阻拒性
76.审美意象的特征可以归结为 ( ABCDE )
A.哲理性 B.象征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和多义性 E.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77.抒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主要表现在 ( ADE ) A.抒情反映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抒情反映是反映对象的客观属性
C.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功利关系 D.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E.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
78.从风格是文化的关系看,风格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ABCD )
A.时代 B.民族 C.地域 D.流派 E.政权
79.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BDE ) 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
B.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C.文学生产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E.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80.下列属于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的是 ( ACE )
A.社会历史批评 B.语言批评 C.伦理道德批评 D.心理学批评 E.审美批评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